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父母的言傳和身教,更需要家庭環境的熏陶和塑造。孩子是家庭的縮影,其身上帶有家庭的烙印,有什麽樣的家庭環境,就會造就什麽樣的孩子。在不同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在認知、性格、道德、價值觀、爲人處事、人際交往、行爲習慣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簡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更要境教。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津巴多教授所做的探討人性問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有力地驗證了中國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此外中國古代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都有力地說明了環境對人的影響竟如此之大。
家庭是孩子生存、生活、成長和發展所依賴的首個具體環境,是孩子可塑性最強時期的生活環境,具有先入爲主第一影響的基礎作用,能有效刺激、作用、塑造孩子的各種心理行爲,並制約和限定後續其他因素的影響。孩子生活在家庭環境之中,自然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是孩子生活的條件和成長的前提。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孩子心理的成長和發展,都要依賴于其所生活的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和家風家規。孩子的心理行爲在某種意義上說都關系到家庭環境的刺激、家庭環境的作用、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的感染、家庭環境的熏陶。研究表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人格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無聲的力量,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是一種最經常、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諾爾蒂曾經有這樣一段名言:如果兒童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指責;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卑;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他就學會自信;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他就學會正義……
一個在充滿爭吵、打罵、指責、挑剔、吼叫、抱怨、嫉妒、計較、仇恨等負能量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每天感受、體驗、吸收、內化這種消極的氣氛和負面的能量,會嚴重“汙染”他們的心理環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和人格發展。而且更爲嚴重的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自己已經被這種充滿負能量的家庭環境嚴重“感染”,甚至錯誤的認爲這就是正常的,這就是對的,覺得自己被消極的對待和消極的對待他人都是理所當然的。最令人擔憂的是,從小被消極的負能量包圍的孩子,長大以後,即使離開了那種環境,卻依舊屬于負能量環境的一員。不管在學校、家庭,還是進入社會,都會不自覺地開啓消極模式,持有悲觀心態,不斷抱怨,推卸責任,與人不和,人性醜惡,甚至以自我爲中心,成爲負能量事件和環境的制造者和發出者,消極地對待周圍的人、事、物,難以體驗人生的快樂。
積極家庭教育不僅注重對孩子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而且十分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影響。積極家庭教育主張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和應用積極家庭教育的理論、方法和策略,創設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積極家庭環境,從而培養一個具有樂觀、感恩、善良、堅毅、快樂、幸福等更多積極心理品質的人。積極的家庭環境,是一種快充滿愛和包容、洋溢著活力的家庭氛圍。在這種環境中,家庭成員關系和諧、相互關愛、互相尊重、快樂溫馨、民主寬容、理解支持、態度積極、平等溝通和氛圍輕松。研究表明,積極的家庭環境能優化孩子的心理環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産生積極影響。
心理環境是個體在心理上所理解、所覺知、所意識、所把握和主動建構的環境。心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最切近的和最直接的,對人的心理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個孩子所生活的環境並不是完全外在于他的,不是與孩子的心理天然隔絕的,也不是單向的對孩子的心理行爲産生影響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是完全被動和受制于環境的。相反,還存在孩子對其所處的環境主動把握、不同理解和心理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環境與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交互作用,互爲共生的關系。基于此,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天性和心理成長規律,創設能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寬容、快樂、自由的積極家庭環境,使環境與孩子的心理達到更好的融合,創造屬于自己的有意義的心理環境。
積極的家庭環境能優化孩子的心理環境,讓孩子産生積極的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內心呈現出一種和諧、自由、輕松、愉悅、快樂、幸福的狀態。積極的家庭環境培養積極的孩子,問題的家庭産生問題的孩子。家庭、家風、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家庭規則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成才、成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健康、快樂、優秀、自信、樂觀、積極、幸福、有毅力、有主見的孩子,其所在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氛圍,一定是充滿關愛、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信任、包容、支持和書香氣息。相反,一個自卑、懦弱、懶惰、自私、唯唯諾諾、不懂是非、脾氣暴躁、沒有上進心、不善良的孩子,其所生活的家庭,一定充斥著獨斷、專制、責罵、打擊、溺愛、暴力、不平等、不自由、不尊重等消極的氛圍。
家庭的形式千差萬別,從完整家庭、核心家庭到單親家庭、分居家庭、離婚家庭、再婚家庭、留守家庭、犯罪家庭、困境家庭,不同類型的家庭會對孩子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一個在完整、和諧、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表現出良好的自尊、自愛、自控和自我效能感,會表現出樂觀熱情,會受同伴歡迎,會具有良好的自我評價,會身心健康,會形成成長型價值觀,會較少憂慮。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會變得更加複雜和多元化,怎樣才能建立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如何有效的發揮家庭環境的積極教育功能,是我們每一位父母直面、學習和思考的現實教育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環境是孩子心理成長和人格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條件,孩子心理行爲的發生、發展、變化、成長和成熟的過程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和熏陶,但孩子的心理成長不是家庭環境的依附,更不是家庭環境迫使的結果,而是兩者交互作用、互爲共生的結果。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在充分了解孩子天性的基礎上,爲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成長和學習環境,並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和天資,制定不同的目標,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激發孩子成長的內在動力,使孩子在這種積極的家庭環境氛圍中,真切地感受、體驗、吸收這種環境帶給他的正能量,並主動建構、創造和優化自我良好的心理環境,從而有力地促進孩子心理的成長和健全人格的發展。
(作者:李兆良 教授《AI爸媽》首席教育官,國務院兒童教育工作智庫專家,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後,吉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國家公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