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世界獨立高潮來臨,所有曾經被壓迫的國家都爭先恐後的獨立。別人都是主動追求獨立,唯獨出現了新加坡這一個另類,被馬來西亞”開除”被迫獨立。
新加坡被迫獨立
1957年,馬來半島借著民族獨立的春風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組成馬來亞聯邦。
聯邦獨立後,周邊其他殖民地的前途問題還善待解決,其中就包括新加坡。1961年,經過談判,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沙撈越同意了東古提出的四個政治實體一起構建”馬來西亞聯邦”的構想。
馬來西亞國父東古
1962年,新加坡經過全民投票,同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3年8月,馬來西亞聯邦宣告成立。
但是,新馬之間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久,甚至還沒有經曆”七年之癢”,馬來西亞聯邦就迫不及待地把新加坡抛棄。
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通過了一個緊急憲法修正案。經過投票,最終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這個面積狹小,經濟最發達,華人比例最高的地區踢出了聯邦。
在失去了馬來西亞聯邦這一靠山之後,新加坡全國沉浸在一種悲痛的狀態中。李光耀在發表全國演講時痛哭。
縱使是一百個不情願,新加坡人也不得不接受這個結果。1965年8月,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式分手,新加坡被迫成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前世今生
二戰時期,馬來西亞被日軍占領,後來太平洋戰敗,英國軍隊重新接管馬來西亞。
二戰後,英國本土經濟衰退,無力控制東亞龐大的殖民地,槟城和馬六甲並入北馬各蘇丹州屬,組成馬來亞聯邦。英國同意新加坡一直以來的自治要求,新加坡成爲自治體,屬英聯邦管轄。
處在海運要道的新加坡
英國勢力逐漸撤出馬來群島後,遺留下許多殖民地歸屬問題懸而未決。經濟實力較強的新加坡、馬來亞有能力獨立,而沙撈越沙巴等落後地區依舊歸英國管轄。
1961年,馬來亞總理東古提出馬來西亞的構想,拉攏新加坡、文萊、沙撈越和沙巴建立馬來西亞聯邦。本來還有文萊,結果建國前文萊發現了大油田就決定自己單幹了。英國政府同意這一構想,並要求合並需取得當地民衆同意。李光耀支持合並計劃,並舉行公投。但是,公投並沒有給出不同意合並的選項,反對合並的政黨只能呼籲民衆投空白票。最後,有71%的人支持合並但新加坡享有高度自治權,26%的人投了空白票。文萊蘇丹由于國內叛亂退出合並協議,最後馬來西亞聯邦由馬來亞、新加坡、沙巴和沙撈越組成。
新加坡在馬來西亞聯邦時期,內部種族沖突不斷加劇,新馬政府在經濟政治等領域的隔閡也在不斷加深。
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在新加坡選舉慘敗,而新加坡的行動黨卻在聯邦選舉中贏得了一個議席。巫統在馬來西亞一直是一黨獨大,並且和馬華及國大黨組成執政聯盟,旨在建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在這個新國家裏馬來人占1/3更多、華人比1/3要少、印度人和東馬土著將近1/3。李光耀領導的行動黨正好相反,他們希望馬來西亞是各民族平等的,喊出建設馬來亞人的馬來西亞,積極聯合印度人、東馬人,以對抗馬來民族主義者馬來人的馬來亞的概念。在行動黨參選之前,一直沒有形成氣候的反對黨。而在聯邦獲得一個議席之後,行動黨以13個議席(加上新加坡的12個)一躍成爲馬來西亞最大的反對黨。這一事態導致原本希望拉攏新加坡的巫統轉而認爲新加坡是威脅,試圖阻止新加坡行動黨的擴張。
另外一方面,馬來西亞內部各個種族互不買賬,多種思潮激烈沖突,吉隆坡和新加坡經常對立。當時的馬來亞首相東姑阿杜拉曼決定幹脆分家,把以華人爲主的新加坡踢出去。
踢出新加坡後馬來西亞華人比例驟降至24%
作爲一個城市國家,新加坡沒有經濟腹地,連飲用水都要靠馬來西亞這邊供應,處處受人掣肘。而馬來西亞這邊減去150萬華人,馬來人就成主體民族了。
新加坡被迫獨立以後,馬來西亞不久就著手實行了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
爲什麽馬來西亞執意要踢走新加坡?
馬來西亞是誰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名字就帶著明顯的民族色彩,因爲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人。建國以後,馬來人組成的執政黨希望建立”馬來人的馬來西亞”,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但是在馬來西亞的土地上,有超過人口比例四分之一的華人,還有大量的印度人……他們更希望生活在一個民族平等的國家。李光耀領導的行動黨提出建設馬來亞人的馬來亞。政治訴求,一字之差實際上卻相差甚遠。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華人比例超過新加坡人口的70%,代表馬來人利益的執政黨擔心在馬華人的後台勢力,改變馬來西亞的政治格局,所以對新加坡諸多抵觸。政治矛盾難以調和。
統一的國家難以容忍高度自治的存在
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槟城和馬六甲本來就是獨立的英國殖民地,稱爲海峽殖民地。其他受各蘇丹統治的地區,並不歸屬英國管轄,而是受到英國保護。
英國離開後,新加坡保留了他的特權,繼續實行高度自治,受到英國保護。作爲一個統一的國家,馬來西亞政府無法容忍一個高度自治,並且由華人掌控的州屬存在。
當時新加坡島上仍然駐紮著七千英軍,直到七十年代才完全撤離,這使得馬來西亞無法武力解決新加坡高度自治的問題,只能選擇政治驅逐,迫使新加坡獨立。
馬來西亞激烈的民族沖突
馬來西亞建國之前,主體的馬來民族長期處于社會底層,華人占據著社會的更多優勢資源,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建國後,馬來人迫切的想要改變命運,對華人等其他族裔産生排斥情緒,馬來西亞的民族沖突也越發激烈。
經濟上的巨大差距
因爲曆史的遺留原因,在英國殖民時期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四個成員邦之間的市場十分分散。
新加坡的華人大多屬于馬來西亞的精英階層,掌握了大量的財富。作爲聯邦最富裕的地區,要向聯邦政府上繳40%的稅款。1964年,這一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60%。即便這樣,聯邦政府依然不願意向新加坡開放沙巴和沙撈越市場。馬來西亞聯邦在經濟上刻意”打壓”新加坡,兩者之間經濟難以有效融合。
東南亞經濟對比
高度現代化的新加坡
雖然被迫”提出”國門的命運聽起來太過悲慘,但是新加坡的發展水平世所矚目,面積僅馬來西亞500分之一,人口僅馬來西亞六分之一,GDP卻和馬來西亞相差無幾。馬來西亞當年的舉措是對是錯只能留給後人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