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黨團隊攻下盛港集選區,陳慶文認爲,工人黨已證明集選區同樣能成爲反對黨囊中物。 (檔案照)
(新加坡15日訊)反對黨攻下盛港,是否意味著集選區制度不再有利于行動黨?有觀察家認爲,這項制度對執政黨來說越來越沒有明顯的優勢。
行動黨前國會議員殷吉星在面子書貼文分析本屆大選結果時說,行動黨團隊在集選區戰役遇上實力不俗的反對黨團隊時,表現不如預期,引起部分輿論質疑集選區制度不再爲行動黨帶來優勢。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向《新明日報》分析, 集選區制度對行動黨而言,越來越沒有明顯的優勢。
他解釋,2011年與今年大選,工人黨分別攻下由部長領軍的阿裕尼與盛港集選區。當時敗下陣的行動黨團隊包括三個政治職務者,包括兩名部長——外交部長楊榮文與總理公署部長陳惠華,以及首次參選但具部長潛能的王乙康。這次行動黨盛港團隊失去三名政治職務者。
陳慶文說,即使調動部長領軍集選區也不一定能壯大實力,就如本屆東海岸與西海岸的表現,集選區並非反對黨攻不下的堡壘。
“行動黨通常會將首屆參選的新人和重量級部長配對在一個集選區內。集選區若顯得對執政黨有利,是因爲不僅候選人多,而且多是有實力者。但以工人黨的表現來看,要攻占集選區並非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比維爾星則認爲,集選區制度對行動黨仍有利。
“行動黨有部長級候選人及強而有力的團隊,通過多年建立起來的聲譽與政黨及政府機制的支撐。工人黨拿下阿裕尼與盛港集選區並不尋常。反對黨需要攻下集選區,甚至單選區,才能開始建立支持網絡與根基,不讓行動黨得利。”
比維爾星認爲,若一切維持現狀,集選區制度仍會防止反對黨發展,尤其當行動黨派出能鞏固團隊的人物,如總理李顯龍或尚達曼。
比維爾星。 (檔案照)
確保少數族群進入國會
陳慶文指出,集選區制度原本是確保有足夠的不同族群代表進入國會,現在的問題在于,行動黨使用該制度的方式讓人質疑會對他們有利。
“集選區制度不是設計來防止反對黨在政治版圖上拓展。雖然行動黨使用集選區的方式會使反對黨更難攻下集選區,但不能就此否定集選區制度,若不想被視爲用集選區阻撓反對黨,或可考慮將集選區參選人數限制在三人。”
比維爾星也說,集選區對于少數族群進入國會是有用處的,但他不認爲絕大多數議席應該來自集選區。
“可能每個集選區可以以四個候選人爲限,擁有兩個主要族群與兩個少數族群代表,再盡可能有單選區的角逐,實力一般的候選人不應該在實力強的部長或議員的庇佑下進入國會。”
若候選人實力強 工人黨也占優
比維爾星認爲,工人黨已被視爲是可靠的反對黨,若派出實力強的候選人同樣能在集選區占優勢。
“如果這次工人黨能通過行動證明自己能有效管理市鎮會與集選區,也就能釋出,未來不僅只是行動黨有妥善管理能力的信號。”
陳慶文則認爲,工人黨已證明集選區也是能攻下的,2011年派出強大陣容,或今年派出年輕團隊出征,他們仍能戰勝行動黨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