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潔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頂直插藍天。像一位高大而聖潔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伫立在喧囂的市中心,卻讓每一個見到他的人,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向往和敬畏。這就是新加坡最著名的一座教堂——聖安德烈教堂。
圖源:新加坡眼
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新加坡聖安德烈座堂,一向被稱爲好望角以東最美的教堂。
曆史沿革
自從1819年總督史丹福·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邁開了近代化的步伐,大量的外來移民迅速湧入,各種宗教文化也在此落地開花。據說早在1823年,萊佛士就選定了現址作爲建設教堂的保留地。1834年,作爲新加坡聖公會的第一間教堂,聖安德烈座堂舉行奠基禮,1837年落成並開始使用。
當時建造教堂的初衷是爲了照顧英國的僑民,給他們一個做崇拜的聖殿,後來漸漸轉變爲向本地各民族居民傳播福音。由于曾經兩次遭雷擊,教堂于1852-1856年間關閉,後在原址重建。1942年,新加坡淪陷爲日本占領區之前,這裏還曾被改建爲救死扶傷的緊急醫院。現在,聖安德烈教堂已經成爲新加坡地區最有宗教影響的教堂之一。
建築外觀
聖安德烈教堂周圍環繞著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的方形院落,四周由圍欄圍住。在一面圍欄上挂著白底黑字的巨大橫幅,上面寫著《馬可福音》中的一句經文:“耶稣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圖源:馬蜂窩
潔白亮麗的外牆是聖安德烈教堂最傲人的特點之一。經曆了一百多年的滄桑卻仍舊那麽光彩照人,“就是青春無瑕”,傳說肌膚勝雪的聖安德烈教堂,據說是將貝殼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調成糊狀,再放入浸泡到柔軟的椰子殼,就制成了一種實用又美觀的石膏。將其塗在建築的表面,不容易出現裂痕,而且潔白有光澤。
建築結構
聖安德烈教堂的建築平面一如基督教堂的慣例是十字形的,十字形的長軸是大廳,有中殿、聖壇、邊廊等,短軸是南北邊樓,有耳堂、牧師禮堂、圖書館等。大廳的西端是塔樓,東端是山牆,南北邊樓的端面都是山牆配兩座尖塔高柱,具有濃厚的新哥特式風格。
圖源:新加坡眼
教堂的大廳進深55米,寬16米,挑高22米,給人以高大、肅穆的感覺,使得進入的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的渺小。深藍色的地毯鋪在大廳正中的走道,從西端的大門直到東端的聖壇。走道兩邊整齊地排列著深棕色木質桌椅。大廳的兩邊是成排的立柱和門拱組成的白色隔牆,而隔牆外面的邊廊,也排列著禮拜用的桌椅,邊廊牆上的尖拱形大窗精致而又明亮。
圖源:馬蜂窩
大廳東端的聖壇是整個教堂的核心。聖壇後面牆上的三幅彩色玻璃長窗,將整個教堂的精美和華麗推向高峰。這些彩窗立于1861年,分別繪著三位新加坡俊傑人士的盾徽,中間的窗是紀念新加坡開埠者、新加坡總督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左面的窗紀念新加坡常駐司令約翰.克哥弗德醫生,而右面的窗是紀念新加坡總督威廉.巴特沃思少將。
圖源:馬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