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陽芷
胡陽芷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碩士在讀
/研究方向爲康養景觀規劃設計等/
“對于新加坡康療花園體系而言,園藝公園的康療花園是一個具有示範性的項目,其建設基于與改善心理健康療法相關的最佳實踐和循證設計原則,它爲全年齡段的遊客提供了身心恢複的機會,並通過融合設計元素和用戶友好的功能,來滿足老年訪客(包括癡呆症患者)的需求。自2016年5月新加坡園藝公園康療花園開始運營以來,人們對于將這種療愈環境納入到公園以外的地方也越來越感興趣。
The Therapeutic Garden @ HortPark is theprototype for the network of 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Developed basedon best practices and evidence-based design principles relating to therapy forimproving mental well-being, it provides respite for visitors of all ages andincorporates design elements and user-friendly features to meet the needs ofthe elderly, including those with conditions such as dementia. Since its launchin May 2016,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to incorporate such therapeuticenvironments outside of park settings.”
——《新加坡康療花園設計指南》
Design Guidelines For 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2017)
1 理論背景 康療花園(TherapeuticGardens)是根據循證設計原則專門設計的室外花園,用以滿足花園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健康需求。結合園藝療法活動開展,訪客可以更好地體驗到植物與自然,同時收獲多方面的健康效益,包括緩解疲勞、減輕壓力水平以及全面改善情緒健康問題[1]。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ationalParks Board)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衛生系統(楊潞齡醫學院)(National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曾進行一項以當地老年人爲研究對象的聯合臨床研究,以確定園藝療法活動是否可以有效改善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在隨機對照試驗中,園藝療法的參與者從事與自然有關的活動,包括園藝操作與在各個公園中進行有導遊的散步[2, 3]。 根據被試者自我評價和使用血液樣本生理指標評估,結果顯示園藝療法的參與者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得到改善。實驗組在社交聯系方面有著顯著改善,並且發現血漿中抑郁症和炎性疾病有關的細胞因子IL-6濃度水平降低,相比之下對照組沒有觀察到明顯的變化。同時參與園藝療法的老年人還保持了對神經元功能提供保護的生物標志物(CXCL12、CXCL5和BDNF)的水平,而對照組表現爲下降的水平。該研究指出了園藝療法是一種促進當地老年人福祉的有效方法[2, 3]。在這種背景下,新加坡國家公園局與相關衛生保健部門在2016年5月啓用了新加坡第一個面向公衆的康療花園——園藝公園康療花園(TherapeuticGarden @ HortPark,圖1),而後逐步在現有公園中建立更多的康療花園,同時提供配套的園藝療法課程和培訓。
圖1新加坡園藝公園康療花園(Therapeutic Garden @ HortPark) (來源: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新加坡公園中的康療花園主要使用植物來喚起感官體驗,激發回憶並帶來心理健康效益,同時注重無障礙使用和其他以用戶爲中心的通用設計。花園提供了物理和情感上的舒適體驗,訪客可以選擇具有鎮靜作用植物的恢複空間,沉浸在自然中;也可以選擇在具有溫暖明亮的顔色植物的活動空間中參與園藝療法活動[1]。
2 運營情況 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全國綠化規劃總藍圖形成。公園作爲服務居民的康樂設施,提升其使用率成爲公園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重點之一。除早期進行居民需求調研、開展文藝活動來逐步強化公園吸引力之外,新加坡公園建設與更新中還特別注意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及其變化趨勢,對此專門爲有身體障礙兒童改造設計的無障礙遊樂園,以及在成熟的公園中開辟康療花園來回應城市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療愈活動需求[4]。 康療花園概念的提出是來自于新加坡人口老齡化課題部長級委員會(Ministerial Committee on Ageing)在2015年確定的涵蓋了12個方面、約60項具體計劃的“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Action Plan forSuccessful Ageing)。 考慮到新加坡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情況,老年患病如癡呆症的人數也同樣增多。爲了不將老年人活動限制在養老院內部,增加與大自然的接觸,公園就承擔了更爲重要的責任,即使一些病症不能痊愈,康療花園仍然可以提供園藝治療機會。公園需要納入更多具有康養作用的花草樹木,刺激老年使用者的感官,並且設計一系列的園藝療法活動。在此基礎上還細致地考慮公共設施,以確保便捷、安全使用,包括“8”字形遊道、停車場、洗手間以及清晰的導覽(圖2)等配套[4]。
圖2 碧山-宏茂橋公園康療花園導覽折頁 (來源: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繼2016年5月第一個面向公衆的康療花園落成投入使用後,截至2020年3月新加坡陸續共建成有5處公園康療花園,包括園藝公園(2016年5月)、碧山-宏茂橋公園(2017年9月)、中峇魯公園(2017年9月)、蔡厝港公園(2018年7月)、直落布蘭雅山公園(2020年3月)目前都有康療花園投入運營。其中直落布蘭雅山公園的康療花園是新加坡首個建在森林旁的康療花園。多個康療花園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s Board)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思維科學中心(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Mind-Science Centre)合作設計[1]。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預計最遲于2021年3月在全島新增加六個康療花園,分別位于三巴旺公園、裕廊湖花園、義順池塘公園、榜鵝水道公園、白沙公園和勿洛蓄水池公園內,並計劃在2030年年底前在本地打造30個康療花園[5]。 康療花園利用植物和與自然相關活動來最大程度地提升花園使用效率。隨著公衆對治療性花園和園藝性園藝的興趣日益濃厚,公園管理方開發了一系列適合老年人、患有癡呆症人群和其他特殊需求人群的園藝療法課程,並配備經過培訓的專人指導。活動旨在促進參與者低強度運動並提高其運動技能,刺激回想記憶,鼓勵積極的社會互動和與自然的聯系,促進正念。具體包括食用植物的繁殖養護、香袋制作、葉子拼貼、園藝操作(修剪、澆水、除草等)、食用豆芽的培育、壓花創作等多種類型的園藝療法活動,每次課程約持續1.5小時[1]。自2016年底至2020年3月,在建成的四個康療花園內已舉辦了超過130場園藝康療活動,參與者共超過1000人[5]。康療花園同時還承擔了治療園藝證書(Certificatein Therapeutic Horticulture)的專業認證項目,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下屬單位城市綠化與生態中心(Centrefor Urban Greenery and Ecology, CUGE)負責。該項目適合希望在治療園藝領域尋求更深入的知識和應用的參與者,適用于園藝師、景觀設計師、景觀專業人士、醫療保健專業人士、社會護理專業人士以及職業理療師。課程的理想培訓結果是擁有一支專業的從業人員小組,以向公衆傳播有效的園藝療法來應對新加坡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培訓課程包括15個主題,約13天的課程,內容來自三個主要領域(圖3),包括植物科學,人文科學和治療性園藝[6]。
圖3 治療園藝證書課程的15個主題 (來源:新加坡城市綠化與生態中心) 此外管理部門還舉辦了多種類型的研討會,搭建使用居民、治療園藝師以及相關從業者的交流平台,使得使用需求和治療園藝經驗得到及時的反饋和推廣(圖4)。其中2018年9月7日在新加坡植物園舉行的第二屆治療園藝研討會中,出席率穩步增長了30%。來自園林、教育和衛生保健領域的近100名專業人員和從業人員參加了該會議[7]。
圖4 內部培訓師在園藝公園爲同事舉辦了一個有關促進園藝治療的交流工作坊。期間分享了低成本和環境可持續的園藝療法活動,也爲參與者提供了練習運動技能的機會。 (來源: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3 案例
新加坡園藝公園康複花園 (TherapeuticGarden @ HortPark)
圖5 園藝公園康療花園布局平面 (來源: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項目位置:33 Hyderabad Rd,Singapore 119578 客戶/所有者: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建成時間:2016年5月14日 場地面積:850m2 景觀設計:Andrew Foke(新加坡國家公園局) 硬質景觀承建商:LandscapeEngineering Pte. Ltd. 景觀承建商:Tropic Planners& Landscape Pte. Ltd.
作爲新加坡第一個康療花園,園藝公園康療花園以其獨特的景觀質量和設計功能著稱。在適合園藝活動的區域,設計了充足的樹木遮蔭,以及可移動的擡升種植床、寬闊的道路和易獲得的水源,這都有助于提升園藝體驗。這些功能可以讓擁有不同身體能力的使用者都能夠較爲輕松地完成澆水、除草和收割等典型的園藝操作。恢複區補充了活動區的功能,空間點綴了適當的休憩點,如分散在花園中的亭台和長椅,利用不同位置優勢形成密集且迷人的景觀(圖5)。
由于園藝公園康療花園主要面向老年人設計,在項目之初,設計方咨詢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衛生系統的心理健康部門以及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意見和需求。反映在設計中增加了滿足年長者,以及患有癡呆症和中風後病人需要的設計元素和人性化功能,同時也爲各個年齡層的訪客提供了休息機會[1, 8]。
3.1 場地設計
場地選址主要考慮便利性、遮蔭、坡度和借景四個方面。選擇的場地位于園藝公園的實踐之家(Hands-on House at HortPark)附近,有便利的設施如廁所、盥洗區和飲水機等,另外可以爲室內技能培訓提供場地。場地專門選擇了一塊遮蔭較好的舒適區域,並且保留了全部的原有樹木。場地爲緩坡地形,長向坡度約爲1:20,爲了創造完全水平的活動空間,設計中引入甲板來解決坡度影響。同時場地臨近公園內其他景觀形成借景效果,提升了康療花園的內部體驗[8, 9]。 場地平面布局遵循簡單、清晰的原則(圖6),循環路徑采用簡單的環形模式,沒有令人感到混亂的盡端道路,並且區域由種植床分隔而不非圍欄圍擋(圖7),提供了安全保障和隔離效果。整體分爲主動的活動區和相對被動的恢複區(圖8),其中活動區包括園藝操作空間和運動設施,恢複區則包含散步道和休息座位[8, 9]。
圖6 簡單清晰的路徑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圖7 采用種植區作爲康療花園圍擋 (來源:網絡)
圖8 分區及入口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場地中還考慮了微氣候的營造,如在有樹木和遮擋的條件下,場地的環境溫度不超過32℃;盡可能選擇自然通風,景觀構築沒有牆壁和其他圍護結構設施;保留成熟的樹木以提供蔭涼的環境,同時避免産生長條紋影子的設計要素[8, 9]。
3.2 設施要素
庇護所空間 現有的涼亭被保留下來,提供了休息和自我沉思場所。庇護所裏建造了新的長椅,可以容納約15人使用。從庇護所內可以看到的花園景色被精心規劃和維護,以促進訪客內心平靜和安定(圖9)[8, 9]。
圖9 作爲庇護所的涼亭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棚架 活動區新建的棚架(圖10)爲園藝種植活動提供蔭涼,可移動的花床整合到棚架中,可以確保植物獲得足夠的陽光。另外可移動的花床可以移動到場地一邊,爲小組活動創造額外空間[8, 9]。
圖10 涼棚和活動操作台 (來源:網絡) 長凳 康療花園中的長凳(圖11)充分利用風景,巧妙地布置在花園的各處。這些長椅設有扶手,幫助老年人站起來和坐下。長凳的形狀和材料都經過精心挑選,用來確保安全且容易地供老年人使用[8, 9]。
圖11 恢複區的長凳 (來源:網絡) 廁所、飲水機和自動售貨機 廁所、飲水機和自動售貨機可以在康療花園附近的實踐之家(Hands-on House)中找到(圖12)。花園和這些設施之間設計有無障礙通道。在陰雨潮濕的時間裏,實踐之家也提供了遮蔽的功能[8, 9]。
圖12 實踐之家設施 (來源:Google Map) 種植架 在活動區域內提供種植架(圖13),供活動參與者展示已完成的作品。這些架子的設計尺寸便于任何坐輪椅的人進入場地與使用[8, 9]。
圖13 種植展示架 (來源:網絡) 園藝操作台及活動區座位 活動的工作長桌被設計在同一高度,以便坐在輪椅上的用戶可以接近。設施材料的選擇考慮到參與者安全性和使用耐久性。沿著木甲板的欄杆安裝了座位,以優化空間使用。當活動進行時,這些座椅可以讓護理人員休息,同時場地原有樹木穿過甲板爲座位區提供陰涼(圖14)[8, 9]。
圖14 園藝操作台及活動區座位 (來源:Design Guidelines For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3.3 園藝治療方案 園藝公園的治療園藝方案主要通過促進主動或被動參與和植物有關的活動,來改善居民的個人福祉。活動設計旨在爲市民提供豐富的自然體驗,促進社交互動和體育鍛煉,透過與大自然的互動刺激感官、增進身心健康,以及增加對植物和園藝的興趣(圖15)[1]。
圖15 參與者與志願者享受園藝活動 (來源:Design GuidelinesFor Therapeutic Gardens In Singapore (2017)) 園藝公園康療花園在《新加坡康療花園設計指南》提供了一份約1.5小時的園藝療法活動方案,其整體流程設計緊湊,活動過程循序漸進,可以作爲面向普通老年居民的園藝療法方案參考(表1, 2)。
4 結語
新加坡公園康療花園體系在近5年開始起步,結合當地相對成熟的公園服務系統和健康研究機構的科研輔助,整體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除了設計、建設以及運營能力都提供可靠保障以外,新加坡當局著力改善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居民福祉的願望和具體推進項目的建立,是推動康療花園體系快速實踐的重要原因。 新加坡公園康療花園體系利用已有公園場地,更新改造出園藝療法場所的方式,未來結合園藝療法培訓與服務能力的提升,可以在面向城市建設用地的存量開發中有所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