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目前新交所在中國有北京、上海、香港三個辦事處,擁有上市公司700多家,擁有6000億美元市值。涵蓋了科技、醫藥、生物、金融等各個板塊。
一、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量化指標
二、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耗時
上市耗費時間短,一般情況下,從上市工作正式啓動到公司股票獲准公開發售並上市交易需要6-12個月。公司上市後將有機會納入海峽時報指數,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三、中國企業新加坡上市的幾種方式
(一)S股模式
S股模式是指中外合資公司注冊地在內地,將中外合資公司的外資股部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上市募集資金仍返回國內的上市方式。這種上市方式主要存在于2002年以前,比如天津中新藥業。
(二)紅籌模式
“紅籌模式”是指境內公司將境內資産/權益與股權/資産收購或協議控制(VIE)等形式轉移至在境外注冊的離岸公司,而後通過境外離岸公司來持有境內資産或股權,然後以境外注冊的離岸公司名義申請在新交所交易的上市模式。
對于企業通過“紅籌模式”境外上市,證監會一般不進行審批,但是如果符合《關于進一步加強在境外發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國發[1997]21號)有關規定的特殊情形,需經證監會審核批准。
(三)借殼上市
借殼上市指通過注入資産與反向收購等模式收購已在新交所上市的公司。如中國光大水務,注冊地在百慕大,2014年2月在新加坡反向收購漢科環境,在新交所上市。
(四)發行存托憑證
存托憑證模式是指企業在新交所發行交易的代表外國公司有價證券的可轉讓憑證。據wind統計,我國內地公司在新交所發行的存托憑證10只,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鋁業等大型央企。
四、行業估值
各板塊總體平均估值較中國內地上交所、深交所偏低。
五、新加坡上市費用
新交所上市手續費用率較低。據統計,中國企業到新交所上市所需的費用約爲募集資金總額的6%-8%。假設募集1億人民幣,大約需要600-800萬元人民幣。
六、中概股在新交所情況
我國企業在新交所上市的股票有90只,其中目前仍有市值的股票有87只,市值排名前三的股票是香港置地(173.64億新元)、揚子江(55.57億新元)、仁恒置地(26.5億新元)。63只股票總市值不足1億新元。市盈率排前三的股票是九天(268.08)、上海動力(56.92)、中國傑化(35.72),此外,36只股票市盈率爲負數,87只股票平均市盈率3.98。
87只股票中,僅有20只股票有換手率數據。年平均換手率排前三的股票是揚子江(0.53%)、群達科技(0.49%)、九天(0.39%)。另外,7只股票年平均萬手率不足萬分之一。60只股票首發募集資金不足1億元人民幣。
七、優勢與劣勢
(一)優勢:
同國內A股相比:
1、申請新加坡上市相對境內上市而言時間較短、成功率更高。
2、境外上市後再融資的靈活性強,難度低。公司可采用雙層股權架構,以便在獲得再融資中,鞏固大股東對企業的掌控能力。
3、上市募集資金可以在新加坡元、港幣、美元之間選擇;報表貨幣可選擇新元、美元和人民幣,甚至交易貨幣也可選擇新元、美元、港元等。
(二)劣勢:
新加坡證券市場的劣勢也是很明顯的,相比香港和美國,新加坡證券市場的規模小,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可能募集獲得的資金有限。股票流通性差,尤其是創業板塊,缺乏交易量。
聲明:部分材料來自網絡,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性,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