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新加坡無疑是進軍亞洲和全球市場的第一站。
世界上每10個集成電路芯片中,就有一個是在新加坡制造、組裝或測試的;按銷售收入計算,新加坡生産了世界十大藥物中的四種;在畢馬威(KPMG)2019全球金融科技企業50強中,新加坡 Grab 排名第二並影響力最廣;Oliver Wyman Forum 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是全球對人工智能時代(AI)准備最充分的城市……
打開搜索引擎,你還能搜到更多的相關信息,而這些信息都在表示,當下正是全球企業深入新加坡的最佳時機,而新加坡的創新生態將幫助企業更進一步。
創新成爲新加坡發展主導戰略
過去25年來,新加坡在公共研究和創新領域的投資不斷增長。
新加坡第六個科技五年規劃——《研究、創新、創業2020:用科技贏未來》(RIE 2020)顯示,新加坡政府計劃投資190億美元用于先進位造業、生物醫藥科學、城市方案與可持續發展、服務與數字經濟等四大戰略領域,致力于把新加坡打造世界研發中心。這一數據從10年前的135億新元(根據 S&T2010 顯示),約占 GDP 的0.7%增長到2020年的190億新元,約占 GDP 的0.8%。
例如,爲了使新加坡在數字化潮流中保持競爭優勢,新加坡政府將在數字技術領域追加5億新元的投資,這些投資將用于數字經濟、超級計算機資源、機器人、自動化等領域的重大項目建設。
另外近期新加坡政府發布了起新-投資共同投資計劃,撥款3億新元來支持高科技初創企業。新加坡在創新創業領域的拓融資非常活躍。2019年1月到9月,新加坡共發生437筆投資交易,籌得134億新元(折合98.16億美元)。
事實上,當企業逐步發展走上正軌,隨著人員擴充、業務不斷拓寬之後,再希望通過變革來推動內部創新,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換句話說,如果大企業或者頭部企業的創新十分容易,那麽市場永遠屬于阿裏、騰訊、百度或者華爲等大公司,就很難有新的創業者能夠獲得成功。
新加坡政府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不僅鼓勵和支持企業創新,並爲企業提供創新生態,幫助企業實現開放式創新。
從創新到創新生態
開放式創新是將企業傳統封閉式的創新模式開放,引入外部的創新能力。在開放式創新模式下,企業在發展技術和産品的同時,也應該能像使用內部研究能力一樣借用外部的創新能力。
直白的說,就是企業在創新時,不要只是盯著內部,還要去外部找合作。尤其是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僅僅依靠內部進行高成本創新,已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爲了更好的營造立體化、全方位的創新生態,新加坡自上而下都在努力推動創新,從創新網絡到創新平台,從創新咨詢到創新計劃。
在新加坡,創業者擁有一個國家門戶——開放式創新網絡(Open Innovation Network,稱爲 OIN)——可以在全島範圍內搜集、整合和解決創新中的問題和挑戰,讓企業可以輕松了解可能面對的問題,並與潛在的解決方案進行連接。
OIN擁有來自企業、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和商會(TACs)的各種的創新挑戰,以及需要跨不同領域的技術和數字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促成者。OIN 平台會發布多種多樣的開放式創新號召挑戰賽,很多當地企業正在利用這個平台來解決現有問題。
最直接的例子,新加坡知識産權公司在2019年舉辦了科技創新挑戰(TechInnovation Challenge),精選出了來自樟宜機場、勞斯萊斯等企業的20個商業問題並尋求技術解決方案和合作夥伴關系。
中小企業作爲創新的“種子”,是創新生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爲此,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建立了創新中心(COIs),以支持中小企業共同創新,以強化它們的競爭力。據悉,COIs 目前已搭建了十個不同行業的創新中心,覆蓋食品、能源、物流、物聯網、水與環境、水産養殖等。
對于創業者尤其是海外創業者,COIs 起到了非常直接的作用。
新加坡 Century Water 公司,其創始人劉軍來自中國,他發現了新加坡工業水處理方面的潛在機會,于是他帶著自己的項目和技術,聯系了新加坡環境與水技術創新中心(EWTCOI)。在 EWTCOI 的建議下,劉軍對公司的技術和業務進行了調整。經過幾年發展之後,Century Water成爲新加坡知名的技術創新型水處理公司,並在中國南京成立了先進膜分離技術中心及制造基地,成爲南京市迄今爲止最短時間獲得新型研發機構認證的公司。
“公司設立之初,我們的主營業務是半導體和制藥行業的水處理 EPC 工程項目,雖然發展勢頭很好,但是在 EWTCOI 的建議和引導下,公司開始逐步轉向研發創新自有的核心技術的發展道路,先後開發出世界首創的中空纖維納濾膜及滲透汽化膜等顛覆性技術。在新加坡和中國的健康飲水及工業溶劑脫水行業迅速打開市場,未來幾年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 Century Water 創始人劉軍
還有像 Nany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一家綜合環境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總裁 Steve Li 和公司主要投資人也都是來自中國,EWTCOI 幫助其介紹了汽車零售和銷售公司 Tan Chong Motor 作爲測試地點,並幫助其開發了先進的水再生回用新技術。
出海新加坡,鏈通全球
事實上,新加坡正在成爲全球企業,尤其是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出海的首選。
據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發布的數據,截止2018年末,全球100家頂尖科技公司中,多達80家科技公司已經進駐新加坡,比如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都已在新加坡建立了亞太分部。
像知名人工智能公司商湯科技在一年多前就已進軍新加坡。據介紹,商湯科技已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超級計算中心及新加坡電信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將在新加坡及亞洲地區加快 AI 研究。
爲吸引更多跨國企業來新設立總部,近年來新加坡爲在當地設立區域/國際總部的企業提供較低的所得稅等優惠措施。以稅收爲例,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的一般稅率爲17%,對于新設立的企業,前三年有稅收減免政策;對于小規模經營的企業,也有根據應納稅額對應的稅收減免政策。另外,對于新興工業和新興服務業,新加坡政府給予這些産業5-10年的稅收優惠。
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從多方面支持創新企業的全球化。例如在人才支持上,通過全球創新聯盟與其他全球創新節點建立聯系,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與新加坡人才合作;在國際交流上,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x 新加坡科技創新周 (SFF x SWITCH) 等一系列活動,都幫助促進亞洲和全球創新者、企業家、投資者的思想交流。
而對于中國和中國企業,新加坡更是青睐有加。
新加坡與中國在經濟貿易等領域的合作非常深厚,並且已經連續數年成爲在華投資最多的外資來源國。兩國在不同階層上的合作有很多,目前階層最高的是兩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像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
而此前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STCSM)首次聯合發布了創新項目“Singapore-Shanghai Joint Innovation Call”,征集新加坡和上海的創新企業參與並聯合提交創新産品或有潛在商業價值的服務提案。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將提供資金支持。此聯合項目歡迎任何科技領域和解決方案的企業參與,例如生物科技、智慧城市等。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新加坡無疑是進軍亞洲和全球市場的第一站。
SFF x SWITCH 是全球創新節,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初創企業、投資者、公司、研究人員和生態系統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