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剛上坡不到一學期參加了一個大型活動,最後作爲部門負責人進行發言。作爲負責人裏的唯一一個中國人,還是有那麽一點點小驕傲的。
演講稿修改了不少遍,內容也爛熟于心。當我站在台上自信滿滿的發言時,我仿佛看到了台下幫助我們組織的SAO officer欣慰的目光,直到我卡在了她的名字那裏。
是的,我私下排練時都會跳過那一大段感謝環節,而平時溝通的時候因爲關系很好都直接稱呼名字。所以,在認識了近三個月以後,我仍然不知道她的姓怎麽讀。
當Ms. 已經說出口的那一刻,我才醒悟過來,原來我翻車不是因爲緊張,也不是因爲忘詞,而是因爲不會讀新加坡人的姓。
哦,你說她姓什麽?她姓Ng。
當然我最後還是反應十分靈敏地直接在Ms. 後跟的名字,避免了尴尬的一幕。最後發言非常成功,並且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我在感謝部分有小小的停頓,但在活動後,我還是去查了查這個姓到底是怎麽。我一開始以爲是恩(別說這還真是個姓),但後來一查,這個Ng原來是黃?
作爲一個生活在祖國中部地區、對東南沿海一帶方言理解無能的孩子,我以爲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的新加坡式拼寫Goh Chok Tong已經是極限了。但這個Ng,怎麽都和黃扯不上關系啊!
在這之後,我還遇到過Koh, Teo, Chua, Tay等等新加坡姓氏,以至于每次稱呼的時候都要自閉一回。
那麽,新加坡人的姓氏爲什麽和漢語拼音差別這麽大呢?按照方言來定拼寫,那同一個姓氏在不同方言有不同的讀法,那又該怎麽來定拼寫呢?
推廣華語運動前的混亂
新加坡華人姓氏的拼寫法可分爲兩個曆史階段,以1979年推廣華語運動爲分水嶺。在推廣華語運動之前,新加坡可說是個華族的方言堡壘。人們注冊自己的姓名時都依據各自的母語方言登記,因爲新加坡華人都來自不同的方言族群,故此就自然而然的形成同一華族姓氏有不同拼寫法的複雜現象。
這時期的華人移民大部分是來自東南沿海一帶的農民和工人,他們中許多人沒受過僅受過粗淺的教育,文化水平偏低。在英屬殖民地時期,英文爲行政用語,當華人移民作居民登記或爲孩子出生注冊時,因爲不懂英文,就用各自的方言讀音登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登記官爲他們拼寫姓名,這其中就難免出現了偏差,所以沒有百分之百的准確。
七、八十年代的華人,來源:維基百科
1979年9月推廣華語運動之後,華人姓氏的拉丁字母拼寫法起了重大的變革。早在全國推廣華語運動展開之前,新加坡生死注冊局即擬就了一份有70多個常見的華人姓氏的漢語拼音參考資料,不過,孩子名字的漢語拼音,則必須由家長自行決定。
其後,全國推廣華語工作委員會主席林繼民公開呼籲華人家長今後在爲孩子申請出生證書時,姓名應以漢語拼音來呈報。爲了避免法律上的可能出現爭執,可以“又名”的方式,把原本籍貫的語音拼寫的姓氏同時注冊。
推廣華語運動
當時新加坡最大的華文報章《星洲日報》社論評述認爲,“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華人社會以華語取代方言是必然的趨勢。目前推行的講華語運動,如果成功,將加速這種發展趨勢,也減少國人在語言方面所走的冤枉路。”
采用漢語拼音拼寫的困境
雖說用漢語拼音拼寫姓名是大勢所趨,但在姓名采用漢語拼音的初期,人們會有以下幾項不習慣:
父親的姓,法定文件是寫成Tan、Teo、Ng,到了自己的兒女,變成是Chen、Zhang、Huang,兩代之間似乎有改姓或失傳的感覺。
大家長期浸濡在英語文化圈中,看到所有書寫成abc的羅馬字母,不論是法語、德語、日文羅馬音,甚至漢語拼音,都以英語發音法來拼讀,導致無法拼讀或拼讀錯誤。
由于人們對漢語拼音的接受度不高,此舉措推廣效果並不佳。數據顯示1991年僅有8%的華人父母完全用漢語拼音登記子女的姓名,其余92%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方言。新加坡政府後規定自1993年起,所有華族公民身份證上加印華文姓名,無論是方言拼音還是漢語拼音,華文的字形才是華文名的根本。
在身份證上加印華文姓名
在這過程中,有些新加坡華人響應政府的號召,把孩子的姓氏和名字都改用漢語拼音,但也有部分采用折衷的方法或仍然保留方言的拼寫。例如:林先生,廣東人,方言姓氏拼寫爲Lum,當他的兒子林永佳登記姓名時就會選擇如下幾種方式的任何一種來登記:
第一種: Lin Yong Jia 完全使用漢語拼音拼寫法。
第二種: Lin Yong Jia(Lum Weng Kai)漢語拼音爲首與方言並列。
第三種: Lin Yong Jia@ Lum Weng Kai 漢語拼音加又名。
第四種: Lum Yong Jia(Lin Yongjia)保留“Lum”的祖籍方言姓氏而名字用漢語拼音,同時與漢語拼音並列。
第五種: Lum Yong Jia 保留“Lum”的祖籍方言姓氏和名字用漢語拼音。
第六種: Lum Weng Kai(Lin Yongjia)方言爲首,漢語拼音並列。
第七種: Lum Weng Kai 延續以往的方言拼寫法。
在證件上標明兩種拼法
從此之後,新加坡華人的姓氏拼寫法從原有的多方言拼寫到現在方言和漢語拼音並存,而姓名的拼寫反而變成多種方式。一般年輕的家長在爲孩子取名時只沿用方言姓氏而用漢語拼音爲孩子取名,因此許多孩子的姓名融合了漢語和方言,這也促使新加坡華人姓名的拼音與拼寫形成本土文化語言特征。
新加坡十大華語姓氏
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籍爲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所以新加坡的十大華語姓氏也基本上和東南沿海一帶常見姓氏重合。福建有一句老話:“陳林半天下, 黃蔡滿街走”,而這裏提到的四個姓“陳”“林”“黃”“蔡”也都是新加坡十大華語姓氏。除此以外,還有李、王、張、吳等,這些常見姓氏總人口占了新加坡華人的50%。
按漢字計算新加坡十大姓氏及不同拼寫
如果我們要把同一姓氏的不同拼法視爲不同姓氏,那麽排名也會略有變動。一些姓氏如張、楊等會因爲不同拼寫分布比較平均而排名下跌,而一些拼寫集中于某一種方言拼寫的姓氏如許、李等排名則會上升。
按拼寫計算新加坡十大姓氏及不同拼寫
分享了這麽多,大家是否有對新加坡人的姓氏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以後,之後如果見到新加坡朋友,就能夠自信的說出“欸,你姓Heng,我姓王,我們幾千年前是一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