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故事,你怎麽看?
故事一:
燦哥今年一年級,前不久學校組織義賣活動,同學們很興奮,終于可以自主購物一次啦!燦哥帶去25元零花錢,挑選了一只很喜歡的槍。回到家,我們聊起了這次義賣活動。
我:這支槍,一定是你最喜歡的玩具了。
燦:是呀,我覺得和家裏的槍很配。
我:我也覺得很配,你眼光真不錯,這支槍多少錢一把?
燦:10塊,有點小貴。
我:不算太貴,你喜歡就好。你還剩了多少錢?
燦:7塊。
我:你帶去了25塊,一把槍10塊,剩下7塊好像不對哦。
燦:我給了小孟8塊錢。
我:哦,原來是這樣,小孟錢不夠嗎?
燦:是的,她是我們班裏東西買最多的人了,所以她的錢花完了還不夠買。
我:哦,我明白了,你怎麽沒有多選一兩件自己喜歡的東西呢?
燦:錢要節省一點花,我選一樣就夠了。
我:你懂得不亂花錢我真開心。那8塊是你借給小孟的,還是送給她的呀?
燦:送給她了,因爲看她很想買,錢又不夠。
燦哥認爲和我們平時鼓勵他分享玩具和食物一樣,錢也是可以隨便分享的。
故事二:
小陳是燦哥英語培訓班的同學,最近小陳把家裏的奧特曼卡片拿到班裏出售,同學們可以用現金或者點卡(班級獎勵的積分卡,可以兌換禮物)購買,銷量還不錯。姥爺得知了,一臉厭惡地對燦說:“小孩子這麽小,怎麽能做買賣呢,他應該把奧特曼卡片送給同學才對。”當燦也很想把家裏的奧特曼卡片拿到班裏銷售時,姥爺再次說:“你可不能學小陳,他那樣做是不對的。”
近期發生的這兩件事情,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究竟要怎樣告訴燦哥錢是什麽?應該怎樣使用?我們面對金錢時,什麽才是比較科學的態度呢?
孩子的金錢觀是怎樣形成的
孩子的觀念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的觀念簡單來說是孩子對事物的一種想法或者看法。孩子觀念一般由“自身經曆”或者“觀察他人”,尤其是觀察有親密關系的人”而形成的。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說,觀念是先觀察,先看到之後,才形成的念,所以觀念是在日常父母的陪伴和唠叨中形成的,父母的言行舉止與孩子觀念的形成密不可分。孩子金錢觀的樹立也是如此。
燦哥從小和我們一起外出吃飯,我們都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大一點的,環境好一點的餐廳。有一次,我們提出要去街邊小店吃飯,燦哥非常抗拒,說一定要吃大餐廳,大餐廳貴,貴的就是好的。我突然意識到,原來之前我們所做的選擇,無形之中讓燦哥産生了這種“貴的就是好的”的意識。從那以後,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告訴他“無論大店小店,衛生和好吃是最重要的。”現在,燦哥出門吃飯,不會再堅持一定要吃大飯店了。
和孩子談貨幣的作用
爲什麽要談這個?因爲這是我們幫助孩子樹立科學金錢觀的底層邏輯,只有孩子知道了貨幣能用來幹什麽,才能科學地看待和使用它。文章爲什麽不說是“正確的”金錢觀呢?就是因爲,金錢觀這種東西很難界定一個“正確”的標准,只能說是“主流的”或者“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科學的金錢觀。
經濟學描述貨幣的職能有這5種:
1、價值尺度:簡單說就是貨幣可以衡量商品價值,比如一件衣服值200元,200元的價格就是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2、流通手段:也就是交換的媒介,廠家生産一件衣服,我支付200元買了這件衣服,衣服從廠家流通到我手裏,我支付的200元就是流通的媒介;
3、貯藏手段:比如貨幣被當做財富保存起來的時候;
4、支付手段:這個太常見啦,比如付房租、交稅等等,都是貨幣作爲支付手段的體現;
5、世界貨幣:當貨幣流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作爲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他就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
錢是貨幣的載體。所以,當孩子知道了錢有這麽多作用的時候,他們會思考如何去使用它;同時,他們也能知道,還有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比如健康、感情等等。
知道了觀念是如何形成的,知道了錢能用來做什麽,大家是不是對幫助孩子樹立科學的金錢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西方教育專家認爲,3到14歲是培養兒童理財能力的關鍵期,好好把握這個時期,和孩子談談錢吧。
爲什麽要幫助孩子樹立科學的金錢觀
一、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我們時常會看到《大學生欠貸自殺掀開校園網貸黑幕》這樣令人痛心的新聞,很多媒體將這樣的問題歸結爲網貸公司的迫害;還有一些媒體發出呼籲,希望大家減少或停止網貸,可是,借錢的人何嘗不知道這是一條不歸路啊,但爲什麽還是控制不住要去借呢?因爲,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他們,怎樣科學地看待和使用金錢,更別提從小有意識地培養科學的金錢觀了。所以,他們沒有能力駕馭金錢,反而成了金錢的奴隸。
二、教會孩子珍惜
孩子小時候路過玩具店,要買玩具,不給買就撒潑打滾;孩子初中了,開始注重穿著了,同學穿名牌自己也想穿,不穿名牌就覺得丟人;孩子很容易向大人說出“我想買……”這樣的話來,在他們心裏只知道自己“喜歡”,所以“想要”,並不會考慮其他因素。很多孩子,不知道錢是怎麽來的,小時候覺得錢是從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那裏來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錢是從那裏來的呢?不知道。大一點了,知道了爸爸媽媽的錢,是工作賺來的,但工作是什麽?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賺錢很辛苦,很不容易。所以,當孩子不知道錢從哪裏來,不知道賺錢很辛苦的時候,他怎麽會懂得珍惜和節省呢?
三、孩子也有金錢敏感期
美國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研究发现:孩子在不同阶段有着相应的敏感期,小学期间是儿童掌握财务基本概念的最佳时间。因此,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能够用好“金钱”这个工具,聪明消费、理智投资,不妨在孩子小时候跟他多谈谈跟钱有关的事,给他正确的引导。《穷爸爸富爸爸》书中写到:从小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会碰到节制消费、需求排序、投资、危险等四大意识的缺乏等问题。
一個人駕馭金錢的能力直接關系到他的一生,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科學的金錢觀,如何讓孩子學習用勞動換取財富,是目前中國教育體系基本沒有覆蓋的內容,但它是孩子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所以,我們要爲孩子補上這重要的一課。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金錢觀
1、家長自己首先得先學習
中國的很多家長,自己都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金錢觀,怎麽去幫助孩子建立呢?有些家長很節省,但只是節省而已,對怎樣去管理和投資盤活自己的錢,沒有概念;有些家長自己花錢就大手大腳,生活捉襟見肘,孩子當然有樣學樣;還有很多家長,甯願自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也不舍得讓孩子吃苦,節省下來的錢都給孩子花了,這更糟糕。
所以,首先我們得自己先學習,先改變,才能影響並幫助我們的孩子樹立科學的金錢觀。《反溺愛》是我推薦給大家的一本書,作者羅恩•利伯是《紐約時報》個人理財專欄作家,多年來一直傾力研究兒童教育與金錢的課題。書中通過大量實例來啓發我們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2、教孩子金錢的作用以及如何獲得錢
前面也多次提到了,孩子只有知道了錢是怎麽來的,賺錢的辛苦,才能懂得珍惜。我們可以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單位,給他介紹一下爸爸媽媽每天的工作內容,讓孩子體會賺錢的不易;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于金錢的小故事,這裏又要薦書咯,《小狗錢錢》是非常適合兒童閱讀的財商繪本,書中講述了一個童話故事, 從這個童話故事裏可以了解一些金錢的秘密和真相,以及投資理財的辦法,易于兒童理解。
3、要讓孩子真實地接觸、使用和管理金錢
實踐出真知!只有當孩子在真實生活中接觸到錢,自己使用了錢,才對錢有更具象的概念。燦哥有一個儲蓄罐,用來存放零花錢,接下來,我還打算給他辦理一張存折,將每年生日的紅包和壓歲錢等大額的錢款存起來。
這次學校的義賣活動,算是燦哥第一次獨立使用金錢的經曆了,對他來說非常難得。對我來說,也很欣慰,他懂得錢要節省一點花,也和我們最近一直對他唠叨“賺錢不容易”有關吧。只是將錢作爲禮物送給同學,提醒了我可能還是要讓他分清錢的不同用途。
在《反溺愛》裏,作者給出一個建議,將給孩子的錢分成三份,一份消費、一份理財、一份捐獻。引導孩子學會規劃,如何使用這些錢。
1)設立目標:
定期和孩子討論,最近想要買什麽東西或者去哪裏玩兒,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多少錢?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零花錢多久給一次,一次給多少?比如燦哥目前獨立支配金錢的欲望還不是很強烈,零花錢多是攢起來,上小學之後也很少買玩具,所以我們的零花錢是一月給一次,一次5元。經過這次義賣,他有了獨立支配金錢的經曆,我打算和他再討論一下零花錢的支付方案。
2)陪孩子一起制定方案:
有了目標,那就一起來制定使用這些錢的方案吧!
在看完《反溺愛》後,我會考慮將燦哥每月5元的零花錢,變爲每周3元。這樣一個月燦哥就有12元的零花錢了,但是這3元不能全部都存起來,咱們把它分成3份,1元可以消費,1元做理財,1元做慈善。說慈善有點大,可以說是獻愛心吧,就像這次的義賣活動,這1/3的零花錢,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大愛。
如果孩子這段時間有想買的東西,可以讓他算一算用來消費錢夠不夠,如果夠買,請他考慮清楚,這些錢買完東西之後就沒有了,還有沒有其他更需要用錢的地方?如果沒有,一定要支持孩子買,哪怕你認爲那件東西一點也不值那麽多錢,也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如果孩子發現錢不夠買,讓他再攢一攢,也是教會孩子控制欲望,延遲滿足。
當然,5元變成12元還有一個條件,就是燦哥在消費之後,一定要記下來,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錢花在了什麽地方,也爲日後總結和預算做准備。
3)教會孩子管理金錢:
我自己從事的金融行業,深知合理的規劃和科學的資産配置對于資産的保值增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孩子還小,還無法理解這麽複雜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先從小處著手。比如,告訴孩子儲蓄是什麽意思,放在銀行的錢和放在儲蓄罐的錢有什麽不一樣。我跟燦哥舉的例子非常簡單,1000元錢存在銀行裏,做活期存款,一年後大概會變成1003.5元,而放在儲蓄罐裏的1000元,一年以後還是1000元,銀行裏多出來的3.5元就是銀行支付給我們的利息,至于利息是什麽,又是怎樣産生的,等他長大一點之後,再慢慢給他解釋;
還可以給孩子簡單介紹一下,除了存在銀行,我們還可以買一些理財,一年後收到的錢,可能會比存款的利息更高一點,但是活期存款可以隨時取出來,而理財的錢要到期才能取,等孩子長大一些了再給他介紹,這個叫“流動性”。
然後,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錢是放在儲蓄罐,還是存入銀行,或者買些理財。
當然,教孩子如何使用金錢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後面有機會還會談到。引導孩子樹立科學的金錢觀,需要我們的耐心和用心,讓孩子學會對金錢的掌控和駕馭能力,才能擁有一個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