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君有話說:
最近最火熱的新聞,應該就是人力部對外國人工作簽證的調整。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國會上,楊部長對這類問題做出了一些回應。我們來看一下官方解釋,以及對比一下現在和過去新加坡對于外國人才截然不同的態度。
1. 新聞回顧
人力部在(8月27日)發布文告,公布了外籍員工薪水要求收緊細節。從9月1日起,企業如果要爲外籍員工申請就業准證,月薪至少要4500新元。金融服務業的就業准證(EP)月薪門檻,在今年12月進一步調高至5000新元。
申請適用于技術員的S准證,最低月薪要求也會在10月1日調高至2500新元。新條例僅適用于新的申請,不過從明年5月1日起,更新准證時也要遵守新條例。
2. 設置配額並不可取
國會中的多名議員,在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提出爲就業准證設定配額的建議。人力部長楊莉明今天做出回應。她指出,新加坡政府重視的是就業准證持有者的素質,而不是數量。因此,人力部通過調整月薪門檻,來確保企業聘請到的是有才之士。
現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爭取技術最前沿的投資項目時,政府必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確保企業能夠聘用具有適當素質的外國專才,幫助企業開拓新領域之余,也能把技能轉移給新加坡人。如果不是這樣,許多頂級投資和就業機會,就會跑到競爭對手那裏去。
3. 公開點名更不是辦法
最近社會上也在討論,要懲罰違反規則,或歧視本地員工的雇主,甚至想要曝光這些雇主的身份。昨天的國會上,楊部長對這種行爲做出了回應。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昨天曾在國會建議,人力部必須嚴懲屢次違反公平雇傭原則和歧視本地員工的雇主,並公開這些雇主的身份。
新加坡人力部及內政第二部長楊莉明,來源:新加坡國會
楊莉明並沒有直接回應和提到他的建議,但楊表示:“如果我們選擇公開點名這些企業,反而可能讓這些努力擴大聘請本地人的企業感覺受挫。這最終會帶來反效果,對我們不利。”
人力部打算下來透過積極介入的方式,幫助更多這類企業檢討他們的雇傭程序,提高企業聘本地員工的比率。
4. 高瞻遠矚還是飲鸩止渴?
其實,這並不是新加坡第一次使用“對外國人下手”這種招數了,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這方面新聞。我們來看一些楊部長給出的數據:
“過去每年的SP和EP增長速度不超過9000人,本地人PMET的數量增長卻有每年3萬5千人。”
“在過去的五年裏,每增加一個就業及S准證持有者,就有大約四個本地人從事PMET工作。”
從2020年1月到7月,新加坡的SP和EP已經減少了2萬2000人。(這相當于在闡述,裁員的確是以外國人爲主的)
通過這些數據,或者是最近頻發的新聞,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新加坡是不是逐漸對外國人關上了大門?
5. 曾經的“人才立國”
人才立國,吸引外國移民,這不僅是開國總理李光耀的治國理念,也是新加坡模式成功的不可替代的經驗。
開國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如果擁有達兩億八千萬人口的美國需要吸收外國人才,只有300萬人口的新加坡更必須這麽做……爲了吸引外來人才,包括優秀的運動員、藝術家、畫家、舞蹈員、音樂家,我們必須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是新加坡隊伍的一分子。
吳作棟和李光耀,來源:wordpress.com
第二任總理吳作棟說過:新加坡是個小國,所以我們需要從海外吸引藝術、體育或金融業等領域的人才。如果你是專業人員,就可以爲新加坡效勞。如果你的收入比新加坡人收入的中位數還高,那你也可以成爲永久居民,日後還可能申請成爲公民。
第三任總理李顯龍指出,吸引人才首要原因在于軟件:
第一,必須是開放寬容的社會。讓這些人才覺得在這個地方自在舒服,願意居住,把家人帶來。
第二,新加坡是一個以英語爲工作語言的社會,全世界的人才到新加坡都可以共同工作。
第三,要創造經濟機會。如果環境好,沒有經濟機會,新加坡可能成爲一個度假勝地,但不能成爲一個經濟樞紐。所以這是一個互動性的良性循環,把人才吸引到新加坡、人才再吸引人才。
6. 未來的新加坡之路
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限制雇用外國工人,但很少有國家像新加坡這樣,如此依賴外部勞動力。新加坡常住人口有570萬人,接近350萬人是公民,而且其生育率遠低于人口替換所需的水平,這個小國嚴重依賴外國工人爲其提供建築勞動力、服務業職員、以及金融和法律行業的專業人員。
這種依賴隨著經濟的擴張而加重。近幾年新加坡的外國工人數量激增,2016年最新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這一數字達到173萬人,占全部勞動力比例超過37%。
新加坡與德國、日本一樣,人口老齡化嚴重,目前出生率維持在1.2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新加坡國立大學人口學院的葉鎂盛和余國安推測,如果此出生率保持不變,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數在2020年將會開始下降,到2050年,年齡中位數會從目前的39歲上升到55歲。屆時,新加坡的退休與在職人員比將從目前的1:8下降至1:1.7。
新加坡人口結構 來源:維基百科新加坡人口
具體未來新加坡對待外國人的態度如何,這方面留給讀者自行思考。但是,無風不起浪,任何一種政策,除了實施起來的效果之外,還有就是外界該項政策的看法和影響。
至于雇主爲什麽喜歡聘請外國人,而不是聘請本地人,我相信每一位讀者都心知肚明。單憑口中所說的“歡迎外國人”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外國人工作的數字,崗位,企業的數量和就業崗位的規模,以及本地人和外國人之間的磨合等等,才是這個問題的解決關鍵,也是新加坡的未來關鍵抉擇。
參考資料:
1.《人才戰爭2.0》—王輝耀
2. 企業外籍員工占比若太高 人力部將積極介入助聘本地人—聯合早報
3. 楊莉明:爲就業准證設定配額並不明智—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