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台不是農曆七月專屬,舉凡神誕、廟會,通常都設有歌台助興。農曆七月期間四處可見露天歌台,吸引社區鄰裏消遣娛樂。歌台重視燈光音響,服裝特別絢麗,藝人與觀衆零距離互動。與其他演藝方式不同的是,所有演出必須one take,一次通過,沒得重來。
這種草根娛樂發源自新加坡,而且已經從鄰裏走進大銀幕、小熒幕、歌劇院,還有一年一度的國家農曆新年慶典“妝藝大遊行”。其實,新加坡歌台也曾老去,如今新人輩出,是什麽讓歌台起死回生,又值得馬來西亞歌台借鏡?
農曆六月廿二,新加坡歌台大姐大劉玲玲和歌台一哥王雷兩位最佳拍檔共同主持一場廟會綜藝晚會。新加坡地狹人稠,宮廟設立在多層工業區,歌台就搭建在8樓一個狹長空間。特殊環境無阻歌台演出,LED背板、燈光、音響、現場樂隊、臉書直播設備一應俱全。盡管地點遠離地鐵站,東西南北的歌迷依舊熱情赴會。夜幕低垂,其他樓層工廠員工下班去,擡頭一看,8樓映出五彩燈火,還傳出“咚吱咚吱”電音節奏。
歌台無所不在,劉玲玲見我遠道而來,笑說:“你來得正是時候,來到這麽特別的場地。”
多數歌台設在組屋區樓下廣場,她也曾在山芭裏演出。歌台從遊藝場(Amusement Park)走出戶外後,就不再講究場地。
根據當地網絡媒體“紅螞蟻”介紹,歌台可以追溯到日據時期。當時舞廳遭禁止營業,當地大和劇場樓上的大家樂食堂開始增設簡單樂隊,由女侍應生唱歌娛樂食客。戰時生活艱苦,駐新的日軍也需要消遣,歌台提供短暫慰藉。
戰後,歌台在新加坡三大遊藝場大世界、快樂世界和新世界湧現。六七十年代,農曆七月普度時期,歌台走向戶外,爲傳統戲曲暖場,漸漸喧賓奪主,成爲獻給好兄弟的主要節目。這股風潮隨後吹襲至馬來西亞。
然而,兩地的歌台發展大相徑庭。節目方面,馬來西亞歌多話少,歌手唱了一台就匆匆趕往下一台;新加坡多數特有金牌司儀貫穿全場,大抛笑料,很多觀衆被司儀的魅力吸引而來。劉玲玲和王雷都是唱而優則主持的一哥一姐,收獲粉絲不計其數。
新加坡歌台圈設有“歌台紅星大獎”,每年遴選出10大最受歡迎藝人、最受歡迎台主、樂隊、最佳男女主持人、最佳男女歌手和最佳服裝等獎項。歌台已被列入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候選名單,這項草根娛樂正逐漸被提升至國家文化行列。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定期會晤歌台藝人,商談歌台發展。最近在馬來西亞八度空間電視台轉播的歌台電視節目《歌台星力量興旺發》也由該部門委托制作。
歌手羅翊绮:安哥,你駕BMW來送紅包給我啊?(圖:星洲日報)
《881》 讓 歌 台 起 死 回 生
其實,新加坡歌台發展也非一帆風順,經曆過低潮,觀衆流失。如今強勢崛起,其中轉捩點是2007年的歌台電影《881》。
“歌台發展是一種逆流,我們先到大銀幕,才走進電視。”劉玲玲在《881》一人分飾歌台前輩玲姨和歌台仙姑。她回想,當時曾有人找她提議拍歌台電影,後來都沒談成。後來《881》導演陳子謙來歌台找她,她也聽了沒放在心上。“過後他也失蹤一個月,再出現時就跟我說確定要拍了。”
早在90年代,新加坡曾有一部以歌台爲背景的愛情電視電影《七月俏佳人》,由朱茵搭檔陳漢偉演出,唱紅〈關懷方式〉。而2007年的《881》則是完全訴說歌台生態,帶出歌台的舞台服裝,以及藝人跑台的生活面貌。“原本歌台已經沒有熱潮,只剩下老人家觀賞,好像要走入曆史,是《881》讓歌台起死回生。”《881》後再掀歌台風潮,全新加坡人到處追看歌台,外國遊客也慕名而來。
前10年,電影把新加坡歌台提升到另一個高度,後10年歌台走進電視。2015年綜藝節目《歌台星力量》結合歌台和選秀元素,于隔年榮獲新傳媒電視“紅星大獎”最佳綜藝節目及最佳綜藝特備節目兩項殊榮。今年播出第二季《歌台星力量興旺發》,更采用方言主持。當時節目制作人來找劉玲玲當評審,她原本以爲對象是素人歌手,沒想到參賽者都是業界同行。原本歌台表演只有3首歌時間,《歌台星力量》提供歌台藝人新平台,讓他們在比賽中把自己推向另一個巅峰。
歌台從草根走向主流,登上當地農曆新年慶典“妝藝大遊行”。今年,劉玲玲把歌台帶進國家級的濱海藝術中心音樂廳,舉行《歌台媽媽善友之約》慈善演唱會。歌台只差還沒登上新加坡國慶慶典舞台。
歌台藝人在台上風光,背後還有現場樂隊、音響、燈光、臉書直播團隊群策群力。(圖:星洲日報)
歌 台 一 姐 劉 玲 玲
舞 榭 歌 台 5 0 年 不 改 真 性 情
劉玲玲從小就唱歌台,歌台撐起了她的家。(圖:受訪者提供)
“劉玲玲就是新加坡歌台曆史”,這個說法並不爲過。今年55歲的劉玲玲,自1969年出道,與已故諧星王沙野峰是同一時期的藝人。9歲那年因勞工部嚴打童工,她暫別歌台至13歲才重新登台,16歲灌錄唱片,後來也成爲第一位擔任司儀的歌台女藝人。劉玲玲的歌台人生將近50年,歌台是她的一生,她也見證歌台的起起落落。
劉玲玲的母親是傳統戲班藝人,家裏窮,小時候都隨母親在戲班蹭飯。班主見她可愛能唱,說服她上台演唱。
“阿公(班主)講給我5毛,我不要;給我1塊我也不要,最後他說給我2塊我才願意唱。”劉玲玲自己也沒想過,這一唱就是一輩子。
“我的算術老師說過,有一天晚上他聽到一把聲音。
那時已經晚上11時,別家的小孩都在睡覺,但這個小孩還在唱歌。這把聲音就是劉玲玲。”說起來有點心酸,但劉玲玲知道,歌台撐起了她的家。她對歌台一直充滿對母親般的感激。
劉玲玲形容,唱歌台是隨波逐流,永遠看不到明天,有台就有演出機會,沒台就沒工作。歌台還需看天吃飯,有次登台下起大雨,她的衣服濕透,麥克風觸電,她和觀衆沒地方躲雨。“只不過是要看一場演出,幹嘛那麽多人都得受難。我一直希望歌台能夠提升,至少能遮風擋雨,現在已經進步很多了。”
因爲歌台,劉玲玲累積非常龐大的觀衆群,接獲電影和電視演出機會。她的第一部電影是梁智強導演的《錢不夠用》。《小孩不笨》中她飾演小販安娣,依著醬油碟畫眉是劇中經典搞笑橋段。在新加坡長壽劇《118》,她也飾演隱退歌台姐妹花。
劉玲玲是新加坡歌台元老,據知她的身價是歌台界最高的。身爲歌台、電影、電視三棲藝人,原以爲會有保姆、經紀人、化妝師在側服侍,結果見面時,素顔的劉玲玲還在後台找個角落布置化妝空間,邊化妝邊接受采訪。“有很多公司想簽我,但歌台本來就是親切的,我想保留草根的感覺。如果有經紀人,你今天采訪的問題都會經過篩選,好像被隔離。”
從聯絡上劉玲玲開始,她的態度語氣都非常誠懇,甚至有種江湖兒女講義氣的大姐風範。當晚我越過長堤回馬,已接近午夜,劉玲玲也結束晚會,特地傳來語音信息說聲“辛苦了”。這位大姐大的“真”,讓人倍感溫暖。
年輕時的劉玲玲。(圖:受訪者提供)
劉玲玲1969年就出道,當時只有6歲。(圖:受訪者提供)
歌 台 一 哥 王 雷
中 年 轉 行 雷 動 舞 台 2 0 年
新加坡歌台有雙寶,一是大姐大劉玲玲,二是一哥王雷。采訪當天,劉玲玲忙著梳妝,王雷一派輕松接受訪談,“我不用化妝,等下套個外套戴帽子就可以了。”時間一到,王雷和劉玲玲上台,一唱一搭笑料自然來。
王雷出道20年,起初以模仿台灣歌手陳雷走紅,現在也是歌台、影視多方位藝人。他還把自己的演藝生涯寫成《路邊歌王雷動舞台》,成爲第一個出書的歌台藝人。歌台也是他生命的轉捩點。他原是送貨員,工作粗重,只因愛唱歌,參加聯絡所的歌唱比賽,因而被歌台前輩謝金石發掘進入歌台。當時王雷已經38歲,才轉行成爲歌台藝人。
歌台遊戲規則是誰先到誰先唱。
從前歌手跑台,去到後台見有五六個歌手在排隊,就不該浪費時間等待,趕緊去另一場排隊登台。王雷回憶剛出道時:“我曾經早上10時去排隊,排到晚上7時第一個唱,很開心。結果去第二場、第三場都很多人,沒機會能唱,整晚就一直繞一直繞,最後只唱到2場。”後來,歌台名制作人陳志偉不忍歌手辛苦,才制定時間表,規定歌手登台時間,讓他們准時跑台,又能確保上台演唱。
王雷透露,前輩傳下來歌台有“三沒”:沒有彩排,沒有劇本,沒有NG。在他20年的歌台生涯,見證歌台新增脫口秀元素,也升級到臉書直播。其實,歌台再怎麽演變,核心價值仍是那份草根氣息。王雷提醒,歌台一定要跟觀衆互動。
歌台之美,就是這份親切感吧。
劉玲玲和王雷上台前幾乎沒什麽交流,一上台各種搞笑自然流露。(圖:星洲日報)
劉玲玲:我一輩子只有一份工作,就是唱歌台。(圖:星洲日報)
歌台服飾亮麗,劉玲玲一整袋的首飾配件按照顔色、材質裝在多個盒子。(圖: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