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因爲愛來到這個世界上,當他來到父母身邊的時候,家庭成員都是滿臉歡笑,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給家庭的未來帶來了未知。孩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父母擔心孩子的是否能夠吃的好睡得好,是否健康,等到孩子開始會說話,開始有自我意識之後,一切就改變了。
每個人都會有虛榮心,這是比較高級的自我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作爲父母虛榮心莫過于孩子的優秀,所以父母之間就開始了拼孩子。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是作爲父母的期盼,爲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加嚴苛。
並且因爲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難免會有情緒波動,從而會導致對孩子言語上的重傷。其中有三句話是最傷孩子的,讓孩子從小沒有自信,但是不少父母還在說。
最傷孩子的三句話,讓孩子從小沒自信
1.你這樣,我對你也不抱希望了
孩子在小的時候,認知這個世界都是通過父母的。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他其實從內心是比較恐懼的,但是當他做出改變,看到父母的微信,他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在一次次對世界的探索,以及和父母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對這個世界慢慢的消除恐懼,並且開始充滿好奇。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就是孩子學習和認知世界的動力。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學習知識並且出現偏差的過程中,一次一次的再考驗父母的耐心,有的時候會使父母失去了情緒控制能力,而因此對孩子發脾氣,並且說出“你這樣,我對你不抱希望了”這句話。
這樣簡短的一句話,就是對孩子的否定,讓孩子失去了探知世界和學習的動力,他的小小心靈中會想,父母對我沒有希望,肯定是我做的不對,這些話說的次數多了,會大大的增強孩子的自我否定,長此以往就會失去了自信心。
2.和別的孩子做對比,“你看誰誰家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棒的,他們喜歡模仿父母,他們喜歡聽到父母對自己的表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策略也不斷發生變化。有的家長發現一直鼓勵孩子,結果並不理想,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忽略了這可能是因爲沒有達到量的積累,就改變了策略。
有的家長會選擇激將法,比如就會和孩子說“你看誰誰誰,鋼琴彈得多好”,父母說這句話的真正目的可能只是想給孩子找一個榜樣,或者想通過比較激烈自己的孩子,但是這句話可能更不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反而會給孩子留下心裏陰影。孩子會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了,喜歡的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心裏會極度受傷,讓孩子自己都會不認可自己,失去信心。
3.這麽笨,我怎麽生出你這樣的
大部分父母都會有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經曆,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會犯一些各種低級的錯誤,比如在算數時,孩子明明知道1+1是等于2的,但是在寫的時候他就會寫成3或者其他的數字;在做選擇題的時候,明明知道答案是什麽,結果在塗卡的時候就偏偏塗成了其他的選項。
或者在你看來是非常簡單的應用題,可是他就是沒有任何思路去解答。這個時候身爲家長往往都會氣急敗壞了,會說“怎麽這麽笨,我怎麽會生出你這樣的”。家長的情緒是正常的,但是家長的反應是有點過激的。孩子還小,他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他自己身體發育狀況有很大的關系。
作爲家長是過來人了,對于一些事情應該是深有體會的,年輕時候不懂的一些道理,等到一定年齡段就自然而然明白了,這就是大腦發育的不同階段的原因。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身的發育規律,我們強求未必有好的結果,順應其自身成長規律反而會事半功倍。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神聖的,你的一句話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積極性,認爲自己就是笨,而失去學習的信心,遇到什麽難題就會以自己笨爲借口,而放棄鑽研。
傷孩子的這三句話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曾說過,因爲家長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希望他們將來能夠成爲棟梁之材,可是我們身爲成年人說話做事更多的就是考慮後果,有些後果是可以預料以及承受的,但是對孩子傷害的後果往往是難以預料,並且無法承受。
盼子之心是可以理解,但是我們要學會情緒控制,盡量避免因爲自己一時口無遮攔而傷害了孩子那顆脆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