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9月16日,原英國的四個殖民地:馬來西亞聯合邦、新加坡自治領、沙巴/北婆羅洲、沙撈越四個實體組建馬來西亞聯邦,聯邦的主體和核心是馬來西亞聯合邦。
馬來西亞,面積33萬平方公裏,獨立時人口不過800多萬,新加坡,面積僅僅700多平方公裏,那時的人口卻高達180萬,以華人爲主。
其實,本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他政治實體之間關系還行,彼此沒多少矛盾,但一旦聯合到一起,這族群矛盾就很快尖銳起來了。
其實,道理簡單地說,就是華人的比例要超過馬來人了。
作爲英國的前殖民地,承襲的都是一整套前宗主國的政治制度,在選舉制度下,這個人口的因素就很重要。
本身,馬來西亞其他政治實體中,華人的比例就比較高,如今,擁有100多萬華人的新加坡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華人在馬來西亞中的族群比例,這讓作爲昔日民族主體的馬來人越來越不安了。
很快,馬來西亞聯邦中,華人、馬來人、少數族裔的人口比例大致變爲4比4比2,華人略多。
在新加坡,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執政,勢頭正盛,如果任其發展,李光耀完全可能帶著他的人民行動黨在聯邦層面執政,考慮到華人在馬來西亞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強大實力,馬來西亞領導層很害怕。
如果哪天,華人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掌了權,那馬來人豈不是靠邊站?
想要保持馬來人在馬來西亞中政治、社會、生活中的絕對優勢地位,那就必須把新加坡給踢出去。
而且,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不僅是爲了獲得一個安全的庇護,更多的是爲了經濟上的考量。
新加坡作爲彈丸之地,人口又相當密集,獨立生存非常困難,所以,新加坡需要馬來西亞的廣闊資源和龐大的國內市場,在經濟上,新加坡是有很大的優勢的,如果整個馬來西亞的市場能爲新加坡所用,那對新加坡的生存和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對于這一點,馬來西亞獨立之父兼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不是不明白,所以,他一直拒絕對新加坡開放馬來西亞的市場,新加坡的商品進入馬來西亞必須要交關稅。
畢竟,新加坡實在搶眼,萬一松開口子,這聯邦的經濟中心搞不好就得去新加坡了。
馬來西亞要的新加坡,只是要的一個聽話的州而已,但新加坡即使加入聯邦,李光耀依然稱自己爲新加坡總理,而不是州首席部長,這讓東姑阿都拉曼極其不滿。
一開始,聯邦層面有意無意“提醒”李光耀主動“走吧”,李光耀暫時也不肯,畢竟小國難生存,但是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對罵的程度。
1965年8月9日,聯邦議會以126:0的票數,把新加坡“驅逐”出了聯邦,然後新加坡被迫第二次宣布獨立。
不過,李光耀很厲害,他不僅讓新加坡活了下來,還爲這個新加坡設計了一整套政治和經濟制度,政治上實行精英統治,整合一切資源發展經濟民生和社會生活,在經濟上則百花齊放,完全開放和自由,軍事政治上則傍上了美國這條大腿,獲得了安全保障。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一舉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晉級發達國家。
來源:裝備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