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2020的結果已成定局,但投票日前若能估計民意方向再調整策略,結果是否會不同?
本屆大選的主要戰場轉向網絡,數據分析公司Analytix Labs分析了面簿數據,從中找出有關民意的四大“情報”。Analytix Labs首席數據分析師蔡振峰認爲,各政黨雖然在本屆大選中更懂得制作內容和利用社交媒體,但忽略從社交媒體收集“情報”並即時調整策略。到底從這些“情報”能看出什麽,讓zaobao.sg帶大家了解。
“情報”來自哪?
Analytix Labs從面簿貼文收集了公開數據,通過搜尋媒體(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海峽時報、Mothership等)、政黨(行動黨、工人黨、民主黨)和政治人物(李顯龍、畢丹星、陳清木、李顯揚)的面簿頁面,找出與各個大選關鍵詞相關的面簿貼文,再從中計算總互動量(interactions)。在這裏,面簿互動指的是與貼文進行的九種互動:分享、留言、點贊,以及六種表情(愛心、驚訝、笑臉、傷心、生氣、關懷)。
雖然數據只源自面簿這一個社交媒體平台,但蔡振峰指出這是新加坡人最常接觸新聞的社交媒體渠道。他強調,這些數據顯示的趨勢無法和最終的選舉結果形成因果關系,它只能作爲估計民意的一個參考指標。
1. 國人對疫情的關注度已降低 並非預計中的“疫情大選”
在疫情期間舉行大選,不少人普遍認爲疫情帶來的危機和不確定因素會使選民更保守,讓他們投靠安全的選項。但根據疫情相關貼文的互動量,國人對疫情的關注度從4月開始已逐漸下跌,到了大選期間關注度更低。
蔡振峰認爲,到了六七月大選期間時,政黨就應該對國人會因疫情而投安全選項的假設質疑了。
所謂的“疫情大選”更多在于形式,例如得戴口罩和保持安全距離等,而非本質上因疫情而影響選舉結果。
2. 退選的林紹權關注度比行動黨政綱高 政綱訊息被淹沒?
行動黨正式介紹林紹權爲候選人後,網上陸續有人分享與他不太愉快的經曆,並質疑他是否合適參選。風波越鬧越大,四天後林紹權在6月27日中午首度發表聲明說會“堅持走下去”,結果當天晚上卻突然宣布退選。短短一天之內發生戲劇性變化,讓他占據了社交媒體和新聞頁面。
不巧的是,行動黨也在當天推出競選綱領,由秘書長李顯龍親自分享。然而數據顯示,與林紹權相關的面簿貼文所獲得的反應是綱領的8.65倍。蔡振峰認爲,行動黨從中就應該推斷綱領的“守護生命、保障工作、共創未來”信息沒能獲得網民的共鳴,網民很明顯得對林紹權事件更有興趣。
3. 行動黨關注度過早達頂峰 工人黨越戰越勇
雖然行動黨的綱領關注度不如林紹權,但與行動黨核心信息有關的貼文互動,在當天其實已達到高峰,隨後與行動黨要傳達信息有關的貼文互動率就減少,後勁不足。李顯龍總理7月6日在線上午餐群衆大會上發表的重要演說稍微推高了行動黨在面簿的關注,但效果不大。
相反的,反對黨要傳達的信息反而在後期表現得更好,工人黨在競選的最後一天更是出動了秘書長畢丹星和前秘書長劉程強錄制感性視頻,面簿互動達到高峰(4萬多個互動),讓工人黨在情緒高昂的氣氛中結束九天的競選活動。
4. 盛港之戰:工人黨候選人曝光率遠遠超越行動黨
盛港集選區被工人黨攻下,對多數人或許是意外,但蔡振峰認爲從面簿數據早就能看出端倪。從與盛港集選區相關的貼文來看,不難發現有關工人黨候選人的貼文引來更多的互動和反應,當中林志蔚在辯論的表現和辣玉莎被警方調查這兩起事件都引起了很大關注。
相對而言,盛港集選區行動黨候選人的曝光率低了許多,在社交媒體上也無法吸引公衆的關注和興趣,就連李總理7月4日爲盛港團隊站台時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從頭到尾,行動黨盛港團隊每天最多只有約1萬次的互動,與工人黨團隊的差距甚遠。
蔡振峰分享,美國政黨在競選期間往往會准備Plan B甚至Plan C,根據民意調整策略或所要傳達的信息。但新加坡政黨的信息由始至終都相當一致,並沒有根據情況而改變。他說,本地政黨未來若能利用數據並正確解讀這些迹象,在選舉中可成爲優勢。
“情報”有多可靠?
當然,這樣收集“情報”的方式有它的缺點,它只能粗糙地勾勒出民意的輪廓,不能直接預測選民的投票決定,畢竟選民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不一定與他們投票的方式有直接關聯。這就如去反對黨群衆大會的選民一般比行動黨群衆大會來得多,但大選結果出爐時多數人仍投票給執政黨一樣道理。
總計互動數量也是比較缺乏彈性的工具,總計互動數量也無法分辨不同的反應,在同一個貼文按贊的人,想法會和按“憤怒”的網民截然不同。就如行動黨的林紹權和工人黨的辣玉莎都在競選期間得因個人事件引起高度關注,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要如何在一堆數據中作出解讀以搜集准確的“情報”,將是政黨未來的挑戰。
記者:李熙愛
繪圖:張進培,盧芳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