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新加坡河畔
1819年,萊佛士爵士新加坡河畔登陸,
開啓了現代新加坡的曆史。
新加坡的整潔和美麗也與它密不可分。
獅城之美,起源于此。
萊佛士登陸遺址(Raffles Landing Site)位于新加坡河之畔,1819 年,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率先登上此島。他發現,新加坡河深度可以停泊船只,因此,很合適作爲理想的國際貿易前哨。正是因爲這次發現,現代新加坡才得以誕生。
新加坡河大致分爲三個主要的河段,沿岸修建了駁船碼頭(Boat Quay)、克拉碼頭(Clarke Quay)和羅拔申碼頭(Robertson Quay)。
駁船碼頭
河口處的魚尾獅雕像
駁船碼頭位于新加坡河的河口,這裏曾是一個名爲Temasek的小漁村。相傳,蘇門答臘王子Sang Nila Utama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看到一只像獅子的奇怪動物,便把這片土地稱爲獅子城(Singapura),新加坡由此得名。
19世紀90年代的駁船碼頭
1819年萊佛士在此登陸,開始了在新加坡的統治。駁船碼頭建在新加坡河口一處彎曲地帶。爲了發展商業,萊佛士將現在萊佛士坊一帶的小山鏟平,並將沙土填在河岸邊。鏟平的地區開辟爲商業區,河岸邊填土的地方修建起了碼頭。這大概是新加坡最早的城市規劃和發展項目。
19世紀20年代,這裏建立起了新加坡最早的歐洲商貿交易所,當年Edward Boustead、Yeo Kim Swee、Tan Kim Seng等人創立的公司至今在新加坡依然頗有影響力。1842年,碼頭完全建設完成,後來幾十年裏,這裏的船舶和貿易往來足足養活了十萬人。1969年丹戎巴葛碼頭開始建立,駁船碼頭便漸漸平靜了下來。
克拉碼頭
克拉碼頭以第二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Sir AndrewClarke)命名。克拉碼頭位于駁船碼頭的上遊,也曾是一個貨物周轉和貿易區域,沿岸有很多倉庫和商店。苦力將貨物從船上卸下,搬運到倉庫中。這裏的商鋪多爲兩三層樓高,上層居住著苦力、勞工和他們的家人,下層則作爲商鋪或貿易辦公室。克拉碼頭還有一個綽號叫“柴船頭”,因爲早年岸邊的小貨倉主要是賣燃料,如木柴、木炭和燃油等。 克拉碼頭一帶最古老的建築是叫做River House,建于1880年左右。這座房子曾作爲住房和儲存槟榔的倉庫,1993年改建爲一家餐廳,並獲得了城建局頒發的建築遺産獎。
羅拔申碼頭
羅拔申碼頭以市議員J Murray Robertson命名。19世紀90年代,克拉碼頭的上遊地區尚未開發,仍是一片沼澤灘塗。由于貿易發展和人口增長,上遊地區也逐漸被開發起來。這裏比下遊的駁船碼頭和克拉碼頭甯靜,過去有很多倉庫。
金聲橋
陳金聲噴泉
羅拔申碼頭附近有一座金聲橋,是以華人富商陳金聲命名的。他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出資修建了新加坡第一所學校,萃英書院(Chui Eng Institution)。而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在1857年出資贊助新加坡自來水供應系統的建設。爲了紀念他的慷慨壯舉,新加坡政府在海濱公園內修建了一座陳金聲噴泉(Tan Kim Seng Fountain)。
新加坡河的治理
船只正在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新加坡河繁忙的船只往來和貿易活動導致河道受到嚴重汙染。1977年,時任總理李光耀先生發起新加坡河清河運動。十年裏,沿河商販和房屋逐漸遷往別處,河上的船運活動也漸漸停止,他疏通清理河道、美化沿岸環境,新加坡河從此改頭換面。
如今,河岸邊曾經的商鋪和倉庫經過翻修,被改造成娛樂和休閑場所。昔日河上的運輸工具——駁船,變爲了遊客們遊覽新加坡河的交通工具。新加坡河的船運和貿易功能減弱,但繁華依舊、風景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