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金雞湖西岸,矗立著一座標志性的雕塑——“圓融”。這個高約12米的雕塑“圓融”二字的英文名爲“Harmony”,中文意爲“和諧”。2001年6月8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參加完“中新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成立七周年”慶祝大會後,與中方領導人共同爲“圓融”雕塑揭幕。其實,在蘇州工業園區,與李光耀有著不解之緣的人和事還有很多。
曾經在都市花園考察過樣板房
在蘇州工業園區的蘇繡路與現代大道之間,有一個都市花園小區。走進這個小區,你會發現小區大門和路邊的雕塑上,都有新加坡魚尾獅的標志。這個小區,與李光耀也有著不解之緣。
原來,都市花園在最初開發時,李光耀曾參與了都市花園二期項目的開工典禮。由于當時的一期項目已經在建造當中,所以他還特地到一期項目的樣板房進行了查看。家住都市花園22幢的劉先生告訴記者,1999年9月26日,他父親到都市花園看樣板房時,恰好碰到李光耀到都市花園參觀和考察。“由于當時得知有中、新國家領導人參觀,我父親沒有靠近樣板房,只是在路邊遠遠地看李光耀從車上下來,然後步行走進建築工地。”劉先生表示,他父親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但當年他父親在世每次談及購買都市花園的房子時,曾表示“這房子中國和新加坡領導人都非常重視,值得購買”。于是,他們一家買了現在都市花園的這套房子。
記者也從相關資料中尋找到,當年李光耀進入都市花園一期樣板房後,仔細查看了房屋質量,並對當時房屋建設表示相當的滿意。就在同一天,李光耀還趕到中央公園開園儀式現場,與江蘇省領導一同揭幕開園。當天,李光耀談笑風生,精神矍铄。
如今,隨著蘇州工業園區的不斷發展,都市花園周邊不僅有了鄰裏中心、商業廣場、中央公園,還有各種娛樂設施。“如果沒有中國和新加坡兩國領導人的魄力,我們就不可能看到今天美麗的蘇州工業園區。”劉先生說,雖然李光耀剛剛去世,但老人對蘇州工業園區的積極貢獻不會磨滅。
李光耀遇見服務員面帶笑容
“李光耀先生爲中新兩國作出過很大貢獻,不簡單。”昨天,談及李光耀病危不幸病逝,蘇州工業園區熙岸社區居民馬克強感慨萬千。原來,21年前,馬克強曾有幸近距離多次接觸過李光耀先生。而且,馬克強目前就生活在中新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改革試驗田”——蘇州工業園區。他一步步見證了蘇州工業園區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
馬克強說,1993年5月10日-14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副總理王鼎昌率由高層官員和新加坡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專程訪問蘇州,對在蘇州成片開發工業園區的建議進行考察。他們當時就住在蘇州竹輝飯店。
當年,馬克強是蘇州竹輝飯店的一名工作人員。馬克強當時是經過政審後,獲得允許能夠近距離接觸中新高層領導人的工作人員。馬克強回憶,李光耀每次去竹輝飯店,都是李岚清副總理和章新勝市長接待的。李光耀每次來蘇州,一定會住在竹輝飯店,因爲當時竹輝飯店請的是新加坡管理團隊。
“李光耀先生看上去很隨和,很健康,待人和藹可親,沒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感覺。”馬克強說,在沒見到李光耀之前,他和朋友們的認知裏,新加坡是“禁止吃口香糖”的。所以心裏一直認爲新加坡人“很嚴肅、很古板”,國家元首也可能“特別威嚴”。但真正接觸後,發現李光耀還是很隨和。“李光耀見到我們服務人員也是面帶笑容。”馬克強表示,當時,市外辦的人對他們竹輝飯店的工作人員講,最終在蘇州和青島之間選擇蘇州做“改革試驗田”,還是李光耀看好蘇州的硬件和軟件。
李光耀本人同意設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蘇州中心”
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教區內,有一個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蘇州研究院內還有一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蘇州中心”。而這個“中心”,是李光耀本人同意設立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11月15日,是國內首家世界一流大學在華開設並自主運營的研究院,也是中新兩國合作在科教領域的進一步深化。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隸屬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國大設立的研究生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致力于“培養和啓迪當今世界與未來的領導者,以提升亞洲治理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促進亞洲轉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成立于2004年8月4日,並且以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開國總理李光耀先生的名字命名。2014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增設了“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蘇州中心”。今年10月,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蘇州中心將迎來首批學生,主要培養現代化社會管理方面的人才,這也將促進蘇州社會經濟和創新公共管理的轉型升級。
姑蘇晚報記者 張登峰
1992年10月1日,李光耀首訪蘇州,在蘇州園林留園內合影留念。
1993年5月10日,李光耀應邀訪問蘇州。
李光耀在蘇參觀。
李光耀參觀蘇繡作品。
2009年5月25日,李光耀來蘇參加園區開發建設15周年慶祝活動。
本版資料圖片均由陳偉禮攝
來源:江蘇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