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協助企業應對新冠疫情的沖擊,新加坡政府今年2月推出雇傭補貼計劃(JSS)。該計劃于3月、5月和7月三次追加撥款,用以補貼新加坡本地190萬雇員的薪資。
10月29日起,新一輪補貼總額55億新元即將發放。加上此前三次追加補貼,新加坡企業雇主共獲得215億新元政府資助。
這項以助力企業保住員工爲目標的雇傭補貼計劃,因爲一再延長和追加,引發了社會討論和學界關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Dimas Fazion認爲,雇傭補貼計劃從短期來看能起到幫助企業員工保住工作的作用,但也會影響企業創新和勞動力再分配。
教授簡介
Dimas Fazio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金融系助理教授
英國·倫敦商學院
金融學博士
教研領域:實證公司金融、金融網絡、銀行、勞動經濟學等
當前,新冠疫情在公共衛生和經濟領域都引發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對此,各國政府也不遺余力制定了史無前例的經濟政策予以應對。
以新加坡爲例,政府實施了雇傭補貼計劃爲企業提供臨時經濟救濟,幫助企業支付工資來留住員工。新加坡政府宣布補貼新加坡本地員工薪資的25%至75%(上限不超過4,600新元)。這項計劃原本定于5月到期,後又一再延長,最新消息是會延長至明年3月。
有關于這項雇傭補貼計劃到底應該什麽時候終止,是否還要延長,眼下都成了問題。政府是否要再次延長補貼期限,亦或是直接終止?畢竟,這項計劃屬于臨時措施,而疫情危機最嚴重的時期似乎已經過去了。
全球的經濟學家有這樣一種共識,即政府應在中短期內繼續補貼勞動力。這主要是因爲,即便是在成功控制疫情的國家,新冠的影響也還遠沒有結束。經濟的脆弱性和疫情進一步蔓延的風險給經濟複蘇帶來了嚴重風險。小企業和低收入工人仍然極易受到危機的影響。因此,過早取消這些政策可能會導致失業率上升和公司破産。
中短期的問題
盡管很多人贊成相關政策,但並未考慮到其潛在的成本問題。除了給納稅人帶來負擔之外,對勞動力的補貼還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這些措施會否在短期內産生作用,但在中長期來說,卻導致經濟複蘇延遲?
雇傭補貼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幫助公司留住員工。一方面,該計劃作爲一種臨時措施可能非常有效,因爲短期來看能否留住員工是主要考慮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該政策可能會降低員工跨公司流動的可能性。
爲什麽從長期來看這可能造成問題?因爲可能會增加成本,甚至會阻止其他公司雇用受益于補貼的員工。
最糟糕的情況,員工可能會選擇留在經濟前景不佳的公司中,而他們原本可能會選擇跳槽到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小且經濟前景較好的公司或部門,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這種勞動力分配不當意味著一些績效較好的公司正在補貼其他公司,因此降低了總生産效率和經濟活動水平。
影響創業和勞動力再分配
另一方面,補貼措施會抑制創業和新公司的創立,從而不利于經濟發展。
原因有二:首先,創辦公司本身就是一項冒險的嘗試,尤其是在當前不確定的時期。因此,創業人員可能不願意放棄相對穩定的補貼工資而冒險選擇創業。
其次,由于缺乏勞動力流動性,這一時期雇用員工可能會更加困難,開設公司的成本可能更高。
新公司開設數量減少,其直接後果是經濟中的創新力和職位空缺減少。在這種幾乎沖擊到社會和勞動關系各個方面的模式轉變危機期間,創新是開發適應現狀的新技術的關鍵。
因此,雇傭補貼計劃可能會導致另一種隱性補貼:即該計劃實際上幫助的是創新能力較弱或對當前危機無法靈活適應的公司,但犧牲了更具彈性和創新力的公司的利益。
總體而言,盡管雇傭補貼計劃可能阻止了經濟活動的進一步惡化,但無限期延長該政策也會産生一些弊端。
新加坡濱海灣中央商務區(資料圖片)
近期來看,新加坡的公司可能仍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繼續運營,但政府也應設法消除此類援助的不利影響。
政府今年8月宣布會提供9.2萬個就業和培訓機會,並將采取額外措施來改善勞動力的流動性。例如,提高被解雇的員工在第一年的失業保險金。
如此一來,雇員可能會願意承擔跳槽至另一家公司的風險,因爲即使在那之後不久被解雇,這些雇員也有足夠的失業保險做後盾。
同樣,擁有良好投資機會的公司也會受益,因爲他們有望獲得足夠的人力來維持公司的發展。
過早縮減勞動力補貼可能會帶來高昂的經濟成本,但這一成本可能比政策制定者最初預計的要小。
盡管在經濟脆弱的情況下,我們仍然需要雇傭補貼計劃這樣的政策爲低收入雇員和較小的公司提供支持,但政府也應好好思考如何面對這一政策所帶來的其他後果。
文章源自NUS Business School Bizbeat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Shortcomings of the JSS as a permanent solution to the pandemic crisis
作者:Dimas Fazio,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助理教授
翻譯:師文華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