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不容易的一年,鼠年的武漢疫情揭開了苦難的開始。受疫情影響,新加坡的失業率呈現十年來最高。我們的世界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改變。據路透社新加坡10月7日消息,官方數據顯示,新加坡整體失業率8月份升至3.4%,爲2004年年中以來最高水平,企業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而裁減崗位。雖然新加坡當局前後四個援助配套支出就高達1000億,也只能挽回1.7%的失業率,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措施,那麽這兩年新加坡市場蒸發的工作將達到15萬5000份。原本的失業率,也應該會高達6.2%。
2020你還好嗎?是否因爲裁員而失去了以往的優雅從容?又是否因爲疫情看著家中老小而不得不節省開支?亦或是無法忍受現在的工作但卻不能辭職而焦慮彷惶?也許如果我們能洞察到許多可發展的機會,就不會感到如此無助和憤怒了。
新加坡的開國總理李光耀1990年就指出:“在這個變化無常的巨大地球上有一個很小的國家—新加坡,她必須不斷敏捷地調整自己,否則就會滅亡。對于這一點,我們的人民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小小的新加坡一直是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來擁抱變化的。新加坡沒有任何自然資源,沒有淡水從偶爾不怎麽友好的馬來西亞進口。在多方壓力下自主研發了脫鹽技術,淡水處理技術一直是世界領先。從一個文化閉塞的殖民地以迷之思路發展成現在欣欣向榮的景象。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也需要知道這個國家的經濟契約,配合著它的經濟脈動才能順利地在這裏紮根發芽。
新加坡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它的終身學習態度和職業彈性。在傳統上,事業一直是你在每一步都徘徊良久的踏腳石。然而,現代職業更像是傳送帶。無論你處于什麽階段,你都必須不斷前進和學習。
新加坡有一種不同尋常的“三足鼎立”方式,即政府、工會和企業雇主三方共同努力來提升勞動力。不同群體之間的頻繁會晤有助于他們建立個人關系並找到共同立場。
以下觀點摘自《跨越式成長》,由于疫情讓我對這本書産生更多感悟。
傳統的“T”型人才:
傳統上,職業發展被認爲具有T形軌迹。一個人通過培訓,深入了一個專業領域,可以是會計、機械工程,或20世紀英國文學。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受自身能力局限而觸及天花板。當人至中年無法寸進時就會因爲無力感而沮喪和自爆自棄。
“π”形的職業打造
新加坡職工總會的帕特裏克·泰認爲需要建立兩個深度知識領域,並在其他領域以少量的知識和能力加以平衡。“π”形的職業打造方法也就是發展第二職業。“π”形可以幫你在多變的現今提供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第二技能可以是對第一技能的補充,例如計算機,人工智能能力,也可以是你第一技能的備選,以防第一技能獲取經濟來源的途徑被折斷後還能有其它收入來源。
新加坡資助各種爲年輕人和老年人提供第二技能培訓的支持性項目。事實上,那些40歲以上的人在獲取咨詢業務項目資質時,可以獲得更多資金,即便他們所獲得的咨詢類行業認證與他們的工作無關。也就是說,與雇主只爲與員工工作相關的技能培訓提供資金的情況不同,政府還會爲那些個人主動參與的、可能與其當前職業沒有直接關系的項目提供資助。整個國家正在向成人繼續教育的個人取舍和選擇方向邁進。
通過新加坡技能創前程(SkillsFuture)項目,每位25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每年都會在虛擬信用賬戶中收到500新元。這筆錢可以用來抵消他們心儀的任何培訓的費用,而不僅僅是他們公司希望的那些培訓,當然這筆錢也僅限于培訓。“你可能認爲500新元不算多,”帕特裏克說,“然而,許多項目已經獲得了80%~90%的資助。所以,這500新元就可以用來填充資金空缺的那部分,而在過去,我們只能自掏腰包。”
第二技能會從工作需要或自身愛好發展而來。而最佳的第二技能則是在兩者兼備的情況下誕生。
從工作角度來看,最好參考一下職業趨勢和預測,以了解招聘機會會在何處出現。在新加坡,以下領域在未來5~10年內將會迅速發展:先進位造業、醫療保健業和航天業。(新加坡一直將較低級的制造業轉移到世界其他地方,這些地方制造成本很低。)人口老齡化導致對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增加。
強大的疊加型人才
除了“T”形和“π”形途徑,還有其他的一些形狀可以用來幫助想像職業生涯。“蘑菇”形意味著擁有廣泛的能力,並且所有能力都有廣泛的專業知識加以支撐。
跟許多職業生涯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樣,一方面,在這裏樂觀的期望常常迎頭撞上嚴酷的現實。而另一方面,根據最簡單的定義,在特定領域裏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達到前2%的水平,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爲頂尖人才才能在這個領域裏找到成就感。很多人是將各種平庸的才能結合起來,成爲強大的疊加型人才。
沒有什麽才能是會浪費的,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地積累自己的各項才能,在順境時努力培養自己終身學習的態度,這樣才能在逆境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每一次大的危機都是一次人生重啓的機會,關鍵是你准備好了沒?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9月2日在國會上表示,新加坡經曆過許多的危機,甚至新加坡是在危機中誕生的,而每次我們都超越自我,並重新站起來。
新加坡技能創前程機構和新加坡勞工局一直致力于爲個人和雇主建立一套指導系統,讓他們能發現勞動力信息,進入職業信息庫、獲取技能檔案和課程目錄。該系統將滿足人們在其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需求,以幫助他們尋找學習機會和新的潛在工作機會。利用政府建立的機構,如e2i(就業與就業能力研究所)和“校准連結”(CaliberLink)等項目,人們可以與那些全職就業顧問取得聯系。當人們失業或有提升或跳槽到新崗位的計劃時,這些顧問能爲他們提供職業咨詢。雇主們可以在職業信息庫中尋找最合適的候選人。
針對這次的疫情危機,新加坡職工總會除了提供更多的職業援助,培訓和幫助就業,並重申,裁員應該是最後的選擇,雇主在裁員之前,必須先和工會和員工討論,盡量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同時縮短停業時間,確保企業在經濟複蘇時抓住商機。當局建議企業進行以下措施:
a)實行集體減薪
b)爲員工提供借調機會
c)縮短工作周,或要求員工領無薪假
d)允許員工轉爲兼職合同
e)考慮員工的分工安排
f)利用政府援助計劃以減少人力成本
事實上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地保姆化,也沒有辦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方方面面。人還是得強化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的需求面或者興趣面,像車一樣經常用雞湯文給自己打打氣,努力去增強自己的知識點。沒有人應該被困在過去的生活中,我們應該轉換自己的思維方式,想辦法突圍。
離開了學校,我們就開始進入非傳統性學習。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更多的網絡公開課讓你在家裏也能成爲哈佛麻省,清華北大的學生。但同時紛繁複雜的各種課也讓你眼花缭亂,你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也許一無所獲,所以要學以致用,沒有反饋的學習終將只是一個知識碎片存在在大腦的某個角落。另外沒有機遇就去社交吧,在不停的行業碰撞中會相對容易地主動找到你的人生機遇。
最後分享一個學習的方法:波莫多羅技巧,願大家都能專注的學習,在學習中産生心流,打造出自己的第二職業,從容面對未來的各種危機。
波莫多羅技巧是弗朗西斯科·齊裏羅(Francesco Cirillo)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的一種看似簡單但功能強大的專注技巧。波莫多羅是意大利語,意爲“西紅柿”,而齊裏羅所推薦的計時器形狀通常就像西紅柿。在做波莫多羅時,你只需要關掉手機或電腦上所有可能幹擾你注意力的哔哔聲或蜂鳴器,在計時器上設置25分鍾,然後在這25分鍾時間裏盡你所能地集中注意力學習。完成之後(這一點同樣很重要),讓你的大腦放松幾分鍾——上一會兒網,聽一首最喜歡的歌,散個步,和朋友聊天,任何能讓你舒適放松的事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