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環境問題一直是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的課題。近來,政府頻頻種樹,增加島國的花草樹木量。11月1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後港組屋屋頂種下羅漢松,以慶祝一年一度的植樹日。
(圖源:新加坡眼)
從荒蕪到花園
曾經的新加坡是一片荒蕪之地,居住環境非常惡劣。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提出“綠化新加坡、建設花園城市”的構想,這50多年來,新加坡人民堅定不移地執行綠化運動,才有了如今“花園城市”的美譽。
(圖源:KKday)
在建國之初,李光耀就致力于將新加坡打造成爲東南亞的綠洲。在他看來,只要有了清潔、綠色的自然環境,就能吸引國外的商人到新加坡來投資,就能吸引遊客來新加坡旅遊。
(圖源:聯合早報)
1963年6月,李光耀在新加坡荷蘭村種下了一棵黃牛木,從此便開啓了長達50年的全國植樹運動,這位新加坡的“首席園丁”一有機會就會在獅城各處種一棵樹苗,風雨無阻。
城市與自然
盡管城市的版圖迅速擴大、人口急速增加,新加坡始終將綠化擺在首位。在土地資源異常緊缺的情況下,政府依然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綠地的指標,而且還要求住宅前都要有綠地,時刻創造綠化的空間。
(圖源:南洋視界)
城市中的建築大多采用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綠植可以自由爬上牆壁,生長在人行天橋、馬路和高架橋上。李光耀曾說:“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樹和馬路邊的植物都移走,剩下的將是一個沉悶和難看的新加坡。”
(圖源:新加坡的地圖)
爲了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90年代初新加坡開始建設全島公園網絡聯道系統(PCN);實施“綠色和藍色規劃”連接城市中的衆多綠道和水道,以實現公園、綠色空間、開闊空間和閑置空間網絡化、一體化,爲民衆提供更多的綠色休閑空間。
(圖源:meritushotels.com)
新加坡還邀請了許多日本景觀建築師,來設計建造專業的綠化公共場所。其中,有位建築師設計了幾處著名的景觀,包括重建的新加坡植物園、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和巴西立公園。
綠色河流不斷延續
想要真正建造一座花園中的城市,僅僅有隨處可見的熱帶森林景觀是不夠的,還要讓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環境和社區産生歸屬感和獲得感。
(圖源:聯合早報)
因此,自1971年開始,新加坡每年都會舉辦植樹節和清潔綠化活動月;從2005年開始的“花開社區”項目讓企業和民衆參與建設社區、學校等公共區域的花園,效果顯著。不同職業的人士組成團體,在國家公園局的指導下,共同維護和美化社區花園。
(圖源:wildlife)
近年來,新加坡在環境教育上也不斷開拓新的舉措,其中令人矚目的一項便是于2013年發起的“生態學校項目”。“生態學校項目”是國際環境教育基金會在全球推動的五個環境教育項目之一,旨在幫助學校改善校園環境,節約資源並減少碳足迹。
新加坡的“花園中的城市”不僅僅是要延續“花園城市”建設,通過植物裝飾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環境,更重要的是對自然生態遺産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圖源:ResearchGate)
2013年,新加坡政府耗費巨資,建造了亞洲第一座生態聯道[email protected],使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和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重新連接,讓兩地的野生動物能夠通過天橋拓展棲息地、增加基因交流。
在2014年,91歲高齡的李光耀仍堅持出席新加坡的科技植樹節,這位一生致力于綠化新加坡的“首席園丁”表示,推動了50年的綠化運動,最大的成就就是讓新加坡變成一個更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