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有與整體生態汙染控制挂鈎
水資源對新加坡來說是一個命脈。作爲島國,天然的淡水資源很少,建國之初大概只能滿足 20%左右的需求,其余80%依靠從馬來西亞進口淡水。但這對新加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制約,甚至關系外商和本國企業對新加坡發展的信心。
新加坡整個的水資源戰略發展曆程,可以分爲兩個時期,前期重點是解決水資源的供給問題, 通過“四大水源”,一是繼續從馬來西亞購水;二是工業汙水的處理淨化再用,也就是新生水;第三個就是海水淡化,現在成本還比較高一些,但長期而言它是源源不絕的;第四個呢,也是重要的一塊,就是盡量減少整個生態環境的汙染,做一個雨水的截留。
城市規劃細分地塊從源頭控制汙染
把雨水的收集與整個生態汙染的控制挂鈎。把全島分成 55 大片,927個小片,每一片土地功能有詳細的定位,什麽地方可以有輕度的汙染,什麽地方又完全不能汙染,什麽地方是水的資源保護,什麽地方是森林的保護區,什麽地方是花園。
雨汙分流
雨水汙染比較小,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汙染比較重,新加坡把這兩個分離。有個巨大的工程,叫做地下深溝隧道系統,就是在地下挖埋很深的粗管道運送 汙水,與它相連的管網覆蓋範圍廣泛,收集全島的生活汙水和達到排放標准的工業汙水。這些汙水先通過物理化的處理,雖然還有一些細菌和其他汙染物,但可以達到肉眼看著比較潔淨的標准,然後再送到新生水廠淨化,成爲可飲用的水源。
把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變成集水區, 截留雨水,最著名的就是麥裏芝水庫一帶的中央集水區。新加坡全島一共有17個水庫,重要的水庫之間相互連接,當一個水庫由于暴雨,水溢出來的時候,可以有效分流到其他水庫。
把水引入城市作爲城市景觀的一部分
把水引入到市區中間來的過程中,新加坡有幾個在水利水務方面的大手筆。比如一個是早期加冷河和新加坡河的改造。新加坡河和加冷河是新加坡的兩條主要河流,但是它們一度是廢水和汙水排放的代名詞,新加坡政府用了十年時間,把清理新加坡河和加冷河,兩岸原來的汙染企業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些旅館啊,高尚的住宅啊。
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
早期是清潔綠化,強調的是綠化,植樹。第二個階段是清潔美化,開始建花園,新加坡全島現在分布著300多個花園。那麽90年代之後基本上是第三階段,把水引入城市,帶來動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