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券和實物贈品,哪個更能調動消費者買買買的熱情?
新加坡人喜歡折扣力度大的促銷活動。例如今年9月9日拉開序幕的新加坡熱賣會(The Great Singapore Sale),線上促銷活動也同時開啓。
消費者囤貨的大日子還包括:10月10日、11月11日和12月12日,這些日子是亞馬遜、Lazada、Shopee和淘寶等電商平台的特賣活動日,而且實體店也會一並參加。
商家很少會考慮禮品應該是以實物還是以禮券的形式發放,通常是哪種方法可行就選哪個。當然,也會有實際考慮。
教授簡介
掃碼查看
英文簡介
張岩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市場營銷系副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
管理與組織行爲學博士
教研領域:消費者判斷與行爲、親社會行爲、消費者直覺等
酒店通常會以禮券的形式贈送一晚免費住宿或其他服務,其他體積過大不便攜帶的物品也通常采用這一形式。
除此之外,有的贈品(例如榨汁機)既可以直接送給顧客,也能以禮券形式相送。這種情況下,禮品的形式可能會影響到顧客的購買意願。
在與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博士Ding Yu共同完成的一系列線上和線下實驗中,我們首先告訴一組參與者,某産品會以贈送禮品的形式進行促銷,請他們預估對贈送禮品的期望值,基于這一期望值,我們分別選擇了比期望值更低和更高的禮品。
之後,我們招募了另一組參與者,把他們分成四個實驗組,兩組會直接獲得實體禮品,另兩組會獲得相同禮品的禮券。不論是實體禮品還是禮券,都有一組人獲得的是價值低于期望值的禮品,另一組人獲得價值高于期望值的禮品。
在這裏,我們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參與者兌換禮券的手續。
我們發現,如果禮品的價值比期望值高,收到禮券的人比收到實物禮品的人更不願意去購買目標産品;相反,如果禮品的價值比期望值低,收到禮券的人比收到實物禮品的人更願意去購買目標産品。
我們還發現,收到實物禮品的顧客會把禮品的價值和目標産品價值做比較, 來評估這個禮品是不是高于或低于他們的期望值。
但是禮券會影響消費者對促銷産品價值的敏感度。獲得禮券的參與者比較禮品的價值和主要産品的價值的意願較低。所以,在高價值的産品促銷中,由于禮券降低了低價值禮品與目標産品價值進行比較的傾向,消費者就不會對高價值的禮物感到足夠的興奮和歡喜。因此,相比收到實物贈品,收到禮券的人購買動力比較低。
同樣的,在低價值的産品促銷活動中,由于禮券的存在,人們也不會對低價值禮品與目標産品價值進行比較,從而減少對低價值的失望。因此,收到禮券的人會比直接收到實物贈品的人對促銷更滿意,更願意進行購買。
所以,商家應該怎麽做?
在確定禮品形式時,他們可以對消費者做一個簡單的調查,了解他們對免費禮品的預期價值。
如果商家的贈品價值超過消費者的期望值,他們應該直接向顧客贈送禮品,即顧客可以直接帶著實物贈品離開。相反,如果贈品的價值低于顧客的期望值,商家可以用禮券的形式贈送。這樣做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對消費者而言,無論是收到實物禮品還是禮券,他們都沒有太大的損失。市場上的促銷機會隨處可見,很少有消費者因爲錯過了某個促銷而遭受多少損失。
相比較而言,當贈品價值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時,禮券形式會帶來更高的購買意願。
文章英文版原載于PRWEEK,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A question for marketers: Vouchers or free gifts?
作者:張岩,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
翻譯:汪青青
*本文觀點不帶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