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被浪費,八億人口每晚餓肚子睡覺。(互聯網)
作者 鄭智浩
凹陷的罐頭、相貌不佳的蔬果、壓扁的食物包裝、賣不出的面包,你知道它們的下場如何嗎?
堆肥?低價售出?捐贈出去?還是變成無用的垃圾?
過去,這些次等食物都會被無情淘汰,扔進廚余桶,最終淪爲垃圾掩埋場的一員。
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3億噸食物被白白浪費,八億人口每晚餓著肚子睡覺。
哈莉瑪總統在10月16日的世界糧食日活動上演講時透露,過去10年裏,新加坡的食物垃圾量增加了約20%,光是去年就制造了7.44億公斤的食物垃圾,相當于每人每天浪費兩碗米飯。
隨著環保意識的擡頭,人們近年來才開始認知到浪費食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次等食品”的命運也稍稍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大量可食用貨品被超市淘汰
據《海峽時報星期刊》報道,超市是本地食物浪費的罪魁禍首之一。
本地連鎖超市的中央倉庫,每日平均要棄置15至20個托盤(pallet)的商品,每個托盤可容納500公斤到1噸的商品。
被丟棄的食品一般不是酸臭、無法食用的過期食品,而是基于超市的上架標准,被淘汰的不合格産品。
舉個例子,一些超市只接受供應商提供全綠的香蕉,爲的是讓香蕉能在上架時熟成,供顧客買到最新鮮的水果。
有了這些“審美標准”,超市食物浪費逐年居高不下。
去年,職總平價超市共生成了2940噸食物垃圾,2018年與2017年則分別産出3170噸和2700噸的食物垃圾。
爲解決上述問題,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自2015年以來,就與慈善機構善糧社(Food from the Heart)合作,將旗下140家門市的次等商品捐贈給低收入的家庭,以減低食物浪費。
善糧社總裁沈美霞向《海峽時報星期刊》透露,在雙方努力下,善糧社每個月可將價值約1萬8000元至2萬4000元的食品,分發給有需要的家庭。
善糧社總裁沈美霞。(新報)
捐贈之外,職總平價超市公關總監Jonas表示,旗下門市也在“好味道少浪費”(Great Taste Less Waste)計劃下,以較低價格出售稍有瑕疵的蔬果。
這項計劃取得可觀的結果,去年成功拯救了77萬8000公斤的蔬果。
職總平價超市推出“好味道少浪費”(Great Taste Less Waste)計劃,員工把一些稍有瑕疵的蔬果重新包裝,以較低價售出,避免浪費。(聯合早報)
Jonas進一步指出,職總平價超市的電商平台“FairPrice Online”也設置了清倉甩賣區,上架淡季或即將到期的商品,讓顧客多了個“既便宜又減少浪費”的選擇。
“食物浪費是一個切身的課題,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堅持與協作。”
職總平價超市(NTUC FairPrice)。(聯合早報)
其它大型連鎖超市,如昇菘集團和牛奶集團(Dairy Farm Group)則拒絕透露每年生産的食品垃圾數量。後者運營本地冷藏公司(Cold Storage)超市和巨人霸級市場。
昇菘超市發言人指出,旗下門市仍銷售存有缺陷的食物,但會移到“減價甩賣”貨櫃進行販售。
無法安全食用的商品則會被挑揀出來,由昇菘合作的廢品處理夥伴送去回收,成爲有價值的副産品。
昇菘超市。(聯合早報)
牛奶集團發言人則說,公司一直“致力于減少門店的浪費”,並采取各項措施確保所有商品被妥善安排,如回收可利用包裝材料、爲各門店量身定制庫存管理,以及妥善規劃采購量等。
牛奶集團旗下的超市Cold Storage與巨人霸級市場。(紅螞蟻制圖)
國家環境局(NEA)發言人告訴《海峽時報》,他們無法提供連鎖超市食物垃圾的具體數據,但稱新加坡的食物垃圾中,約有40%來自工商業,其中就包括連鎖超市。
發言人也補充道,從2024年開始,生産大量食物垃圾的業者必須進行分類處理。
屆時,國家環境局將聯合業者,把分類處理食物垃圾的工作納入日常業務運作,以實踐食物垃圾回收措施。
“超市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市場對有瑕疵或賣相不佳産品的需求和後續處理。這也是消費者能爲減少食物浪費做出貢獻的地方。首先,(消費者)必須理解和接受長相奇怪,甚至有瑕疵的蔬果。它們可被修剪,也可食用。”
新興電商超市利用大數據減少食物浪費
冠病疫情下,電商超市的勢頭火熱,成爲現下消費者的心頭好。
動一動手指,刷卡付賬,就能在家翹腳等待貨品上門。
但你可知道,使用電商超市可大大減低食物浪費?
電商Lazada旗下的RedMart網購平台食品雜貨店的負責人Richard Ruddy表示,由于所有商品都集中在同一個倉庫,他們可通過大數據推斷消費者的訂單需求,進而准確估算商品進貨量。
RedMart網購平台食品雜貨店負責人Richard Ruddy。(海峽時報)
如此一來,RedMart成功有效地減低因超額進貨所造成的食物浪費。
“有了九年累計的消費喜好數據,我們能夠預測每天須購買的盒裝牛奶數量。”
Richard Ruddy也說,與傳統市場相比,網購食品雜貨平台“不需要在數十家門店的貨架上擺滿新鮮商品,導致那些商品若無法全部售出,最終會造成食物浪費”。
RedMart網購平台食品雜貨店的商品都集中在中央倉庫,一名員工熟練地操作千斤頂。(海峽時報)
RedMart現與社會企業UglyFood合作,以較低價格出售稍有瑕疵的商品。
同時,RedMart也跟新創公司Crust Brewing開發,將即將過期的面包作爲原材料來釀制啤酒。
即將過期的面包作爲原材料釀制啤酒。(海峽時報)
毫不起眼的面包是本地食物垃圾主要來源
不說你不知,另一大食物垃圾來源就是面包。
國家環境局在2017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新加坡平均每戶家庭每周扔掉2.5公斤可避免浪費的垃圾。其中,面包、大米、面條是最常見的食物浪費。
由于面包的保質期不長,烘培店一般會在營業日結束時丟棄當日未售出的面包。
善糧社目前與面包物語(BreadTalk)及Swissbake等連鎖烘培店,規模較小的社區面包店,以及酒店自助餐廳合作,在運行17年的“Bread Run”計劃下,拯救這些尚可食用面包的命運。
本地連鎖烘培店面包物語(BreadTalk)及Swissbake。(紅螞蟻制圖)
志工團隊每晚都會向全島100多家面包店收集一袋袋未售出的面包,將這些過了賞味期限,但仍可食用的面包送到福利中心和社區夥伴,讓這些慈善團體將面包分發給有需要的家庭。
沈美霞透露,每個月以這種方式“拯救”的面包高達2萬8000公斤,去年累計回收33萬6000公斤面包,市價超過350萬新元,這項計劃成功餵飽了2萬1600個“快樂胃”(happy stomachs)。
解決食物垃圾問題任重道遠
超市的捐贈和銷售規劃,以及善糧社的“Bread Run”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食物浪費,但關鍵的症結更體現在本地法律的局限上。
不少面包店向善糧社申訴,他們擔心背負法律責任,想幫忙卻有心無力,甯願丟棄即將過期的面包,也不願捐贈未售出的面包。
沈美霞說: “(總有商家)害怕有人吃了食物(面包)而食物中毒。”
義順集選區議員兼國會永續發展與環境委員會主席黃國光正致力于消除商家的憂慮。
黃國光有意在國會提呈《樂善好施食品捐贈法案》(暫譯,The Good Samaritan Food Donation Act),保護熱心捐贈的企業,讓他們免于承擔法律追訴的責任。
義順集選區議員兼國會永續發展與環境委員會主席黃國光。(GOV.SG)
黃國光表示:
“新加坡大量的食物被浪費,還有不少人在挨餓。如果新加坡人得知有一種途徑,可以捐贈食物給那些貧苦人士,我認爲以上兩個理由能完美結合。”
“這正是爲什麽我們要立法的原因——讓人們可以真正關注這個課題、關心食物浪費、關注饑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