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疫情影響了很多新加坡民衆的生活,尤其是在低收入群體中,疫情的影響更是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對此,新加坡社區發展理事會推出第二輪總值2000萬新元的社理會生活補助券,多達40萬戶新加坡低收入公民家庭可利用50新元的補助券,到參與計劃的鄰裏商店和熟食攤位消費。
此前,新加坡的五個社理會在去年6月推出“社理會生活補助券計劃”(CDC Vouchers Scheme),提供總值2000萬新元的補助券,希望在冠病疫情的艱難時期協助低收入家庭,同時支持鄰裏店家和小販。第一輪的補助券去年12月31日截止,約33萬8000戶家庭已使用。
政策的詳情
據悉,新加坡全國有超過8100個業者加入生活補助劵的這項計劃,包括咖啡店及小販中心攤販、雜貨店、零售店、理發店和家庭診所等。
受惠的家庭接到通知信後,可陸續從2月8日起根據信中的指定日期,到指定民衆俱樂部或聯絡所領取補助券。代表領取的家庭成員須出示通知信和身份證,每戶家庭會獲得25張面值兩新元的補助券。他們可利用補助券到任何有展示補助券計劃貼紙的商家和攤位消費。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
對此,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說,五個社理會利用財政部提供的2000萬新元撥款,去年推出的社理會生活補助券計劃,幫助低收入家庭減輕生活開銷,同時支持受疫情影響的鄰裏商家與小販。受惠家庭利用補助券換取餐飲、生活必需品與服務。他說:
“在這充滿挑戰的時期,經濟能力較差的家庭會繼續面對日常開銷的負擔,所以我們決定再投入2000萬新元,發放第二輪的生活補助券,惠及多達40萬戶家庭,希望繼續幫助有需要的家庭。”
此外,新加坡政府還于去年宣布通過團結預算案以及追加的堅韌團結配套,爲社理會提供總額達7500萬新元的撥款,包括這筆用來提供生活補助券的資金。
新加坡對低收入群體的政策
新加坡政府十分注重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兜底貧困老一直被新加坡政府看作是其應盡的責任。
現金補貼
新加坡政府對低收入群體提供社區關懷援助。其中,針對低收入家庭以及因病、家庭看護責任等暫時無法工作的人員,政府給予社區關懷短中期援助。而對那些收入有限或沒有收入,以及無家庭支持的年老體弱或傷殘人士提供社區關懷長期援助(又稱爲公共援助)。
這項長期援助計劃,除了每月的現金津貼,受益者還可在政府綜合診所、公立醫院接受免費的醫療服務,並在必要時轉診到基于社區的機構接受服務援助,如家庭幫護、交友、進入日間護理中心等。
醫療費用補貼
1984年4月,新加坡推出國家醫療儲蓄計劃,有助于個人把收入的一部分放入個人賬戶以滿足自己或其家庭未來的醫療需求。1990年引入的健保雙全計劃是一種基于共同支付、低成本的保險計劃,旨在支付重大疾病或長期慢性疾病的醫療費用(這一部分是醫療儲蓄計劃無法完全覆蓋的)。
而那些沒有保健儲蓄或者儲蓄金額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的貧困人群,則可以申請保健基金計劃(Medifund)。
就業入息補助
新加坡就業入息特別補助計劃(WSP)是新加坡政府2007年推出的一項措施。這是一項永久性計劃,旨在爲低收入員工提供財務補貼,並幫助他們爲退休後的生活儲蓄做提前計劃。
自該計劃實施起,新加坡政府已向約89萬名員工發放了68億新元的補助金。就業入息特別補助計劃的對象是收入在勞動力中最低20%的新加坡員工,它以中央公積金的形式爲退休生活提補助,並以現金形式補貼收入。
實行漸進式薪金模式
漸進式薪金模式是新加坡政府爲保障工人權益提出的方案,與工人黨等反對黨提倡制定的最低工資制有別。漸進式薪金模式在清潔、保安與園藝特定領域實施,通過生産力的提升,嘗試提高低薪工人的工資
漸進式薪金模式是勞資政三方經協商後獲得政府采用的模式,它與最低工資模式的最大不同之處,不是將最低工資一刀切。而是依據個別行業的情況,制定符合該行業的框架,通過讓員工提升技能和生産力獲得加薪。
但它實際上也融入了最低工資制的成分,規定每個技能層次的最低起薪,常年加薪幅度等。
提供機構養老服務
新加坡在1984年將照護老年人的機構分爲兩類:一類是專爲照護貧困老人的機構;一類是專爲照護體弱多病老人的機構。
前者由政府舉辦;後者在政府的資助下主要由志願型福利機構建立和管理,收住由政府綜合護理署送來的符合救濟標准的老人。政府通過福利院等機構爲貧困、低收入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