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打這裏蜿蜒,湄江滋潤了這方土地,煙火氣決定了一座城市的味蕾。在“湘中明珠”婁底,愛上他,首先會愛上他的美食。
一張小小的四方餐桌,濃縮了當地獨有的物産、資源、曆史于文化。無論在新化、漣源還是雙峰,無論是早點、主食還是小吃,呈現在鍋碗瓢盆中的“酸甜苦辣”,是婁底的味道,更是這塊土地的百樣風情。
賞味新化——自然給予饋贈
“遊在婁底,食在新化。”說到美食,新化在婁底諸多兄弟縣市中獨占一隅。自明朝起,便奠定了梅山菜系的基礎,更是在千百年的變化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人說新化美食得益于廚師的精妙絕學,更來自取材的天然,這樣獨具特色,自成一家,引得老饕也不免口舌生津、食指大動。
“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雲罷亞肥。”層岚疊嶂的田壟彙成一派綠海,波光粼粼,麥穗蕩漾,當家家戶戶的農舍裏升起縷縷炊煙,一股夾雜著柴禾和稻米的清香,彙成了紫鵲界獨有的滋味——貢米。
事實上,史料記載此地所産紫香米曆代都作爲貢品進貢朝庭,據《本草綱目》記載:貢米有滋陽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功效。引起上乘口感和糯香風味,加之藥用價值,紫鵲界貢米的名頭享譽三湘。
食材固然樸素,卻奠定了主食的基調:香、糯、軟,這樣來自大自然的饋贈,與紫鵲界的山體構造息息相關。總面積近6萬畝的梯田,最陡達50度以上,層層疊疊于海拔500~1100米之間,共400余級,蔚爲壯觀。高海拔和高濕度,加上充足的日曬,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催生出的稻米,晶瑩剔透、清香多滋,富含微量元素,也是讓諸多食客“再添一碗”的秘密武器。
這樣的自然饋贈,不僅僅在紫鵲界一方,新化諸多美食的原材料憑借本土的山水,自成一方“絕味”。“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白溪豆腐好,離不開當地的水。少了金殿井水,那便是再巧手的豆腐坊,也磨不出一塊像樣的白溪豆腐。這金殿井水的可有一番來曆,相傳清乾隆帝巡遊江南,途經白溪鎮,品嘗了水豆腐,啧啧稱奇。當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水質碧澈透亮,喝之清涼爽口,與衆水不同,于是乾隆大筆一揮,賜名:金殿井。
天然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制,便能激發其風味,鮮嫩的水豆腐可用來開湯,佐以蔥姜等香料,鮮香逼人,入口生津。“泥鳅鑽豆腐”“魚凍豆腐”也是當地人常常吃的家常小菜。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古人向來推崇茶道,好山出好茶,産于海拔1800多米高的雪峰山脈深山區——湖南新化縣奉家鎮奉家山蒙洱沖的蒙洱茶,便是新化一絕。此地山高谷深、雲霧如海、風清氣潤、溪多泉清濕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土層深厚肥沃。在這樣獨特的自然環境裏,茶樹終日被高山雲霧所籠罩,因而葉肥汁多,經久耐泡。更爲奇特的是采茶之時正值此地漫山遍野的蘭花盛開的季節,花香的熏染,使蒙洱茶格外清香,風味更加獨特。
除此之外,取材于當地的龍灣河魚、壇子菜、筍粑、蕨粑、蜜柚、柑橘、猕猴桃……瓜果蔬菜,風味絕佳,無一不是大自然的饋贈。
賞味新化——口味決定特色
如果說辣是湘菜的基調,那麽新化梅山菜則恰如其分的把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
被“擂”了上百年的擂打鴨,從外觀上看,像一鍋金燦燦的“胡辣湯”,這與“擂打鴨”的做法密不可分:仔鴨去內髒,鴨肉用到背擂碎,連骨剁碎,同時將炒熟的米磨成粉,與碎鴨一起攪拌均勻,正宗的擂打鴨還要經曆入壇腌制的步驟才能入鍋。入鍋時,著姜、蒜、五香粉、辣椒粉等炒香,加水,邊添米粉邊攪拌,直至鍋底沾一層淺淺的焦黃鍋巴,盛起鍋巴倒扣。吃時,但覺酸辣鮮香,當然,點這道菜一定要具備吃“重口味”的膽量,它不僅重油有辣,而且新化特有的魚香葉也會給予擂打鴨不一樣的風味。
而論到酸甜,新化人也有自己的創意。狀如元寶、大如嬰拳的杯子糕便是個中代表,杯子糕以紅糖、黃米調色,或以白糖拌和,在一衆沿街叫賣的小吃中,形狀凹凸有致,圓圓墩墩煞是可愛。咬上一口,口感綿密,品味酸甜,細細看來,滿是蜂巢氣眼,既耐嚼又爽口。最妙的當屬剛出爐之時,熱騰騰、香噴噴、胖乎乎、顫巍巍、黏答答、甜津津,花上幾塊錢便能囫囵果腹,豈不快哉!
賞味新化——百味孕育多樣
食材的優選,口味的百變,決定了新化美食的多樣性。
在新化,美食自成體系,倘若你真正融入此地,會發現新化人挺有意思——他們只愛自己的菜。與其說這是一種頑固的排外,倒不如說是一種先天文明種在骨子裏的自信。新化人眼裏的新化菜,每一道都有一個故事;新化人眼裏的新化菜,三個“十”能納下所有。
“十葷”:三合湯、雪花丸、米粉肉、鴨子粑、柴火臘肉、回鍋狗肉、泥鳅鑽豆腐、水車魚凍、稻花魚、肘子肉。
“十素”: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芥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澱粉粑、粽子、燒麥。
“十飲”:擂茶、涼粉、水酒、蛇酒、米燒酒、甜糟酒、苡米酒、雲霧茶、青紅茶、金銀花甘草茶。
正如北京烤鴨、雲南米線、山西肉夾馍一樣,說到能夠定義新化百味又多樣的美食,自然不得不提新化三合湯。甯可說紫鵲界不美,不能說三合湯無味,凡有外客或貴賓,這道打上了新化烙印的特色美食注定是要被當地人“炫耀一番”的。
過于直白的名字給予了這道湯單刀直入的豪氣,正如新化的待客之道:客人坐定,一端上桌,紅的辣椒、褐的牛雜碎,就那麽大喇喇地堆在銅盆裏,清清白白,毫不藏私。三合湯的主料用的是牛三樣:牛血、牛肉、牛肚,剛端上來,還咕嘟咕嘟的泛著白汽的辣湯,混雜著辣味的熱汽一上頭,甭管多飽的肚子裏便唱起了“空城計”。
三合湯的主料極其講究原料,牛血、牛肚必須取自水牛,而牛肉又得勞煩殺黃牛的屠戶。這樣三種主料混雜在一起,卻毫不影響,各成風味。牛肚火候恰當,軟硬適中,細細咀嚼,回味綿長;牛血必須得鮮,嫩似豆腐,唇舌品味,不用牙齒幫忙;而牛肉則敦厚彈牙,最適合大快朵頤。
對于食材創意的玩法是每個新化廚師的絕學,除了聲名遠揚的三合湯外,擂打鴨、杯子糕、糁子粑蒸雞、水車魚凍……祖輩相傳的料理絕學,蘊含了新化人的勤勞和智慧。
編輯 | 十六
記者 | 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