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新加坡是全世界擁屋率最高的國家,90%以上的新加坡人都有自己的房子,而80%的新加坡人都居住在政府組屋裏。居者有其屋,組屋應居首功;有恒産者有恒心,居民的幸福指數,年輕人的家園歸屬,以及由此而生的家庭的溫馨、生活的希望和人生的方向,都與遍布全島的組屋息息相關。
新加坡的所謂組屋,就是政府修建的一組一組的住房,與咱中國的經濟適用房有點類似,但又不盡相同,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新加坡的組屋是有産權的,是政府切切實實給予老百姓的福利。居民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手,住上幾年就可以轉賣,二手組屋的價格還比新房高出許多。短短幾十年,新加坡創造了很多奇迹,組屋應該是最大的奇迹之一。
聽說很多國家的首腦和專家都來新加坡考察過組屋,想必他們都想學新加坡,但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學像樣了。最起碼,如何籌集到那麽龐大的資金,如何保證那麽龐大工程的建築質量,如何杜絕如此海量資金運轉過程中的權力腐敗,就可能是很多國家無法解決的難題。
而國際反貪汙組織公布的廉政排行榜上,新加坡一直名列前茅。新加坡的清廉指數與他們政府工程的建築質量,自然相輔相成。我旅居于此,作爲一個老外,雖然無福消受他們的組屋,但卻可以近距離觀察。我的觀察心得是:如果說新加坡是一座國際都市,那組屋就是都市裏的村莊,只是這些村莊是如此的詩意、舒適和溫馨。
新加坡人把村莊叫做甘榜。而今甘榜消逝,代之以組屋,保留一點甘榜的氣息,感覺像是對甘榜的追懷與紀念。很多城市都保留著村莊的地名,村莊已然不見,城市的高樓大廈,仿佛是給村莊豎立的紀念碑。是的,這世上所有的城市都是在村莊裏建立起來的,上帝創造了村莊,人類創造了城市。城市固然是人類偉大的發明,但鋼筋水泥的灰色森林卻又讓我們一次次回望鄉村。
這應該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時代吊詭。我們既離不開城市,又回不到鄉村。我們享受城市的繁華與便捷,卻孤單焦慮,抑郁成疾;我們逃離鄉村的貧窮落後,卻時時懷戀山水牧歌與田園詩意。有沒有一個辦法,把都市與村莊融爲一體?竊以爲,新加坡那一個又一個組屋區,已經很有點這種味道、這種感覺了。
記得我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徒步時都會被眼前的景象打動,忍不住贊歎說:我理想中的家園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神州大地到處在建設著的新農村,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總是有高樹濃蔭,總是有風卷黃葉,總是有色彩斑斓的牆壁,賞心悅目的彩繪,前後錯落、高矮參差的組屋群,赤道的陽光在上面跳躍,特別動人。我以前一直不明白新加坡的房子爲什麽都那麽簇新明豔,後來才知道每隔幾年,政府都會出資粉刷組屋,而外牆顔色由住戶投票決定。所以新加坡的組屋色彩和諧,多姿多彩。
新加坡組屋的獨立個性還表現在其形狀的優美豐富上。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扇形的,有的是弧形的,有的是傾斜形的。而每個組屋附近,都有商場、影院、圖書館、體育館、社區診所、食閣、學校、辦公樓、交通樞紐和民衆俱樂部。組屋裏的居民無需走遠,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就可以工作、學習、娛樂和生活。我至今對淡濱尼天地戀戀不舍,政府在組屋區修建了一個集合政府部門的服務行政中心,但裏面吃的喝的玩的一應俱全,有巨大的泳池、圖書室、室內跑道、各種球類運動館、兒童遊樂場、電影院,還有供居民種菜的空中菜地。而裏面的這些娛樂場所,基本是免費的。最讓人垂涎的是,裏面到處都有供人學習的桌椅板凳,窗明幾淨,涼風習習,樹影婆娑。我開玩笑說,如果我住這裏,拎一個大愛拍,有可能會寫出不朽的名著來。
所有的組屋,每一層都由一條半開放式走廊貫通,便于居民互相來往,享受充分的陽光。很多高層組屋,都建成了那種垂直村落。一般是每80戶人家,組合成一個村莊,每個村莊都擁有自己的空中花園、綠化區和公共設施,每一層都綠意盎然,每一層都繁花似錦。在高矗的樓宇之間,則用巨大的空中天橋連接,天橋上還建有公園、球場和泳池。居民不下樓,可以互相走訪,可以遊泳健身。組屋還是多元社會的粘合劑,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都按一定比例入住,這項政策看上去有一點專制,好像剝奪了公民的某種自由,但把種族分散、融合,盡可能避免社會分層,這卻是新加坡一個頗具創意的創舉。不同種族的人們,每天在電梯裏微笑著面對,友善地問候,孩子們在同一個院落和學校玩耍和學習,自然就會克服人性的弱點,避免種族歧視和敵對。
說到底,真正詩意的棲居,衣食無虞還是基礎,新加坡雖然不是高福利國家,卻沒有貧民窟,這該是多麽難得。而組屋區永遠是新加坡人間煙火氣最盛的地方。這些都市裏的村莊,既繁華熱鬧,便捷豐盛,幹淨整潔,又陌上花開,莺飛草長,惠風和暢。生活的馨香,世俗的喧阗,田園的溫情,仿佛在向我們講述理想生活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