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8月開始的新學年起,新加坡國立大學工程學院,以及設計與環境學院的新生將可更靈活地修讀兩個學院的課程,包括主副修項目,並在四年內畢業。國大也會采用同一組全新的跨學科模塊,擴大學習的廣度。
課程改革
國大在(2月22日)宣布,今年8月將要進入國大工程學院(Engineering)以及設計與環境學院(Design and Environment)的1800多名新生將采用一組全新的核心跨學科模塊,集兩院的專業知識,擴大學習的廣度,這些課程包括可持續未來,設計思維、人工智能等。同時,他們還可以從新的主修和輔修組合中進行選擇,設計自己獨一無二的課程。
來源:NUS官網
國大高級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何德華(Ho Teck Hua)教授指出,工程學院以及設計與環境學院這兩所學院有許多共同之處,許多發明如智能電話、電動車、節能建築等都集工程與設計的專長。而這兩個領域都越來越看到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識的融合。
在全新的七個核心跨學科模塊中,兩個是新模塊——可持續未來(Sustainable Futures) 和創造敘事(Creating Narratives),其他模塊則涉及人工智能、項目管理和設計思維等主題。
雖然剩下的五個模塊目前正在開展,但只向其中一個學院的學生開放,而在新學期則會向兩所學院的學生開放。
何德華教授,來源:早報
“我們對工程師與建築設計專才的培訓必須與時俱進。兩所學院策劃一些共同課程讓學生接觸跨學科學習,爲自己的專業增值。例如,建築設計學生將有機會學習人工智能等。”何德華教授強調。
通識教育
同時,在這次的發布會中,國大也宣布各科系超過7000名國大新生在這個新學年起也會配合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課程中修讀一個社區服務(Communities and Engagement)的學習單元。通識教育課程是所有國大學生必須完成的學習內容,學生將學以致用,策劃並執行社區服務項目。
來源:NUS官網
何德華教授指出,國大目前已有不同渠道讓學生展開社區服務項目。把社區服務項目融入正規的學習內容是爲了更具體地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鼓勵年輕人回饋社會。
何德華教授也指出:“雖然該學習單元是強制性的,但學生們還是有很多選擇的自由。”學生可以探索的話題包括: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弱勢或邊緣化群體、醫療保障或教育、人口老齡化、心理健康和保健等等。
來源:NUS官網
目前國大通識教育課程共有五個學習單元:“人文與文化”(Human culture)、“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新加坡學”(Singapore studies)、“思考與表達”(Thinking and expression)和“有效提問”(Asking questions)。
國大高級副教務長Bernard Tan教授表示,國大的學生們多年來一直在爲社區服務。最新推出的社區服務課程將補充現有的學習單元,從而讓學生有機會把他們想要爲社會服務的想法更好的付諸于實踐。“當學生進入國大時,我們希望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從2021/2022學年之後入學的新生需要在社區服務課程中修讀一個模塊,同時這些模塊也提供給目前的在讀學生。國大預計約7,000名即將入學的新生將爲社區項目做出貢獻,並加深對社會問題的認識。
國大跨學科教育
2020年12月8日,國大正式宣布人文與理學院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 成立,將于今年開放申請,2021/2022學年8月份開課。該學院預計將錄取超過2000名新生,學生能選修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以及理學院的學科,畢業時會獲頒文學、社會科學或理學學士榮譽學位。
來源:NUS官網
該項目提供爲期四年的課程,三分之一的學習內容是所有學生必須上的共同課程,當中包括五科綜合單元如亞洲學、綜合社會科學、六科通識教育單元如寫作、設計思維、人工智能,以及兩科跨學科單元。
來源:NUS官網
NUS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大學必須意識到,目前的工作環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他指出,在這樣一個不確定、複雜和多變的環境中,工作不再是原來的“鐵飯碗”,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新冠疫情的出現更加暴露了當代社會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因此,未來的畢業生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以應對新的領域並從多個方面解決複雜的問題。
無論是建築與設計學院的結合,還是CHS的成立,這都只是國大新舉措中的其中幾步。國大也正在從傳統的以學科爲中心的模式,轉變爲更加靈活、更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我們也期待國大之後能提供更綜合、全面的課程,讓國大學生們都能夠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成爲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