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其實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地區,這裏資源豐富、人口衆多、位置優越,這裏曾經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根據曆史的記載,中國古人很早之前就有下南洋的記錄,有流浪去的南洋,有打工掙錢去的南洋,也有專門移民去的南洋。這些定居在南洋一帶的中國公民就是華僑,而他們在南洋出生的後代就是南洋華人和華裔。
中國古代曆朝曆代下南洋
最早在7世紀的唐朝,就有中國古人下南洋的記錄。唐朝的中國,經濟發達、對外貿易頻繁,有不少人旅居海外,從事貿易和宗教之類的活動;唐朝末年一些華僑定居南洋是因爲一些政治原因,而且那時候的華僑,一般稱自己爲“唐人”,于是在海外的聚居地就稱爲“唐人街”。
宋朝的時候,華人開始大批出國,宋朝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南方的經濟水平超過北方,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繁榮,海上貿易成爲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華僑下南洋從事貿易商業活動,在南洋定居下來的中國人也開始增多,後來就索性在南洋當地娶妻生子。根據史書中的記載,中國宋朝的商人在東南亞的爪哇、婆羅洲一帶受到禮遇,與當地人相處很融洽。
元朝和明朝的時候,中國的海上貿易很發達,印度洋一帶的海運基本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中。明朝初年(1405年-1433年),鄭和率領一批批船隊“七下西洋”,到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4個在南洋。明朝在南洋已經可以看到華僑的“新村”,大的可達1千多戶人家,大部人都是從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南下的中國人。在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新村”而且,不少南洋華僑開始與當地人混居、通婚,生活在一起。
清朝初至鴉片戰爭期間,下南洋的中國人急劇增加。封建王朝的晚期,戰亂、剝削、壓迫、失業、流浪等導致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國人紛紛出國尋找希望,不少人前往東南亞避難。同時,西方殖民者開采南洋地區需要大批有技術肯吃苦又廉價的勞動力,于是中國東南地區很多青壯年被各種手段引誘到南洋當化工,在鴉片戰爭時期,南洋華僑已經有100萬左右,雅加達、槟城、吉隆坡、馬六甲、新加坡、馬尼拉等地區的華人華僑都是萬人以上的規模。大部分南洋的華人,都是來自福建和廣東一帶。
契約華工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以及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地區的瘋狂開發和掠奪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于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每年有近10萬人去海外謀生,不少人來到南洋。當時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以後,被迫簽訂的《北京條約》廢除了“海禁”政策,老百姓出國是允許的,于是大量的華僑被西方列強誘騙簽了“契約華工”,于是很多人開始出國謀生,主要集中在南洋區域。“契約華工”表面上指這些華僑是“自願”簽訂契約,到外國做工;但實際上,這些“華工契約”都是在暴力和誘逼下簽訂的,幾乎就是這些華僑的“賣身契”!印地語稱呼這些華工爲“苦力(coolie)”,通俗的叫法就是“豬仔”!因爲在殖民者眼裏,“契約華工”跟畜生沒什麽區別。一直到20世紀初,“契約華工“才退出曆史舞台。
如何被賣爲“豬仔”?
首先南洋各地種植園主和礦場主將自己所需的華工條件和數量列出來,交到中國東南沿海的招工辦;招工辦再找從事人口販賣的“豬仔館”去辦;“豬仔館”再去找不同的人口販子,即“豬仔頭子“,讓他們去招華工,不是真實的招工,基本都是通過欺詐拐騙手段,誘騙招募青壯勞動力去“豬仔館”。一旦進入“豬仔館”,這些“豬仔”華工就失去了自由,以辮發相連,連成一列,被送往囚室。“契約”都是洋文的,主要內容是說這些人出國做工是出于“自願”,並寫上了時間、地點和工資。這些“豬仔”大部分都是文盲,不明白“契約”的具體內容,因此只能任人宰割。契約一旦簽定,這些華工基本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任由農場主和礦主鞭撻。
接著,這些簽了字的“豬仔”開始被運到幾百噸到上千噸的帆船,開始南下航行。由于這些客船設備簡陋、物資不足、水源不夠、航速很慢,“豬仔”們被迫鎖在擁擠的底艙,白天挨肩擦膀而坐,夜晚人擠人睡覺。一路上,這些“豬仔”要忍受空氣汙濁、衛生惡劣、疾病滋生、饑餓虐待等考驗,不少“豬仔”病死、餓死、折磨死,即使有些“豬仔”忍無可忍奮起反抗,但幾乎都是鬥爭失敗,最後不屈服只能投海自盡。
抵達南洋以後,這些“豬仔”被聚集在新加坡,然後被禁閉在“新客館”,會有專門的人看守和嚴防,以防這些“豬仔”逃脫。陸陸續續,這些“豬仔”被賣到分布在南洋各地的香料、甘蔗、胡椒、橡膠等種植園,或者各種礦場。每個“豬仔”的售價大約200-300元,每個月工資5元,3年期限共180元收入,經曆層層剝削,最後落到“豬仔”們手裏的不過幾十元。3年期滿以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豬仔”便可以恢複自由,但是種植園、礦場往往都是煙酒賭博、燈紅酒綠,稍有沾染就會欠債,微博的收入根本不夠還債,這樣就陷入了賣身還錢的死循環;而且,“豬仔們”做工的環境常常都是艱苦惡劣,強度大,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很多華工因體力不支,失去重心掉下懸崖或者跌入泥塘。即使最後恢複了自由之身,能攢夠錢、榮歸故裏、落葉歸根的人並不多,大部分恢複自由的“豬仔”最終都是留在了南洋,在南洋開枝散葉。
最後
“契約華工”是鴉片戰爭以後,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盛行的一種亞殖民制度,也是華人曆史中一段血淚和屈辱的記憶。這些背井離鄉、移居南洋的“豬仔”們,並不是像西方列強一般去征服和掠奪,而是謀求溫飽和追尋希望,他們是平和、勤勞、勇敢、堅毅、智慧的底層老百姓,來自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度的東南部,並在南洋譜寫出了有血有淚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南洋華人曆史
編輯:PG
排版: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