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 述 : 移民新加坡十多年,經常有國內的朋友問我關于移民新加坡的各種問題,以及新加坡移民到底好不好?
首先,我想說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好和壞。
我的結論都是基于自己的經曆,有些人可能會認同,有些人可能會表示反對。我力圖摒棄感情,用證據來向大家展示一個中立的,不帶個人偏見的分析。 如果你沒有出國的經曆,那移民可以用北漂來想像一下。在上海/北京/深圳漂泊的外地人一定都有這樣的感受: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移民就是一個升級版的北漂:只不過當地的法律條文和溝通語言從中文變成了英文(或其他語言),你在當地舉目無親的情況更加糟糕。
根據我這麽多年在海外的經驗,如果要我向大家推薦一個移民的去處,我會優選新加坡。下面我簡單分析一下我選擇新加坡的理由:
1) 從移民角度來說,我建議大家優選英語或中文國家。
原因在我看來,在任何國家/地區,你和你家人的生活質量、事業成功和快樂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當地語言的使用(聽說讀寫)熟練程度。是要熟練運用一門語言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和練習,同時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從中國人角度來說,會熟練使用中文,且都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選擇的國家/地區有:香港,台灣,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美國,英國。
2)從地理和人口因素來講,新加坡有兩個優勢:離中國近和華人多。
先來說說地理優勢,在北上廣漂泊的朋友們一定都有這個體驗:即使你到了北上廣,拿到了北上廣的戶口,成爲了新上海人/北京人,你和家鄉還是會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較大的可能性有兩種:首先是你的父母老了,生病了,你要麽需要回老家去照看他們,要麽會把他們接來北上廣便于你照顧。其次是你有孩子了,而你和你的愛人都要工作,找保姆又不放心,于是你讓老家的父母來北上廣幫你帶孩子。我還沒有提到其他一些家鄉亂七八糟的事,比如親戚朋友結婚了,辦葬禮了,小孩滿月了等等。如果你去了北美或者澳洲,那麽你和家鄉的關系會被遙遠的距離生生割裂:畢竟每次飛回來一次勞民傷財,路上奔波十幾個到二十幾個小時,鐵人也有累的一天。在這個時候,更靠近的新加坡/香港/台灣優勢就很明顯了。
再來說說人口因素,新加坡本地居民中華人占70%以上,同時有大量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和打工族,出行,吃飯,購物等用中文毫不費力。如果你想找一些有共同興趣的來自中國的朋友,比如打球,遠足等,也很方便。由于華人多,中餐的供應更豐富,華人的傳統文化節日氣氛也更濃,這是移民新加坡的另一個優勢。
在地理和人口因素上,新加坡,香港和台灣都很不錯。我本人對這三個地方都很喜歡。 下面我來具體講講大家比較關心的新加坡影響國計民生的幾個方面: 1)稅收 2)教育 3)醫療 4)住房 5)收入 6)法律 7)治安 8)消費 爲什麽選擇以上這幾點,主要是我覺得你在考慮移民去某一個目的地前,這些問題應該是你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稅收 這裏我主要討論的是個人所得稅。
新加坡是世界上個人所得稅低的國家之一,較高個人所得稅爲20%,僅比香港(15%)更高。其他一些英語移民國家(比如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的個人所得稅要比新加坡高出很多。
同時,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還是比較高的。比如首兩萬新幣(約合人民幣十萬元)征收的所得稅爲0。要達到20%的較高稅率,你的年繳稅收入(不是年收入,而是繳稅收入,因爲會有一些稅收抵扣)需要達到32萬新幣(約合人民幣160萬)。對于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可能永遠達不到20%的稅率。
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並不是簡單的基于年收入,因爲會有一些稅收抵扣。比如上圖中是一位工薪階層的納稅單(2013年)。可以看到他的年收入爲5萬2千新幣(約合人民幣25萬元),在扣除了一些抵扣後(比如公積金CPF等),他需要上繳的年收入爲3萬7千新幣,需要繳的稅爲330新幣,實際稅率爲0.6%。 新加坡比較重要的個人所得稅抵扣項目有:公積金(CPF),小孩(生孩子越多,可以抵扣的數額越大),家庭主婦(如果老婆不工作在家裏帶孩子,也有稅收抵扣),贍養父母(如果父母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稅收抵扣)。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所得稅是綜合稅,個人每年需要向稅務局(IRAS)申報全年收入,一次性計算所有收入,扣除可以扣除的項目得出稅款。而中國的所得稅是分類所得稅制。因此在比較兩國的稅收上不能簡單的看較高收入的稅率。
教育
新加坡國土非常小,但是政府對于教育的支出卻毫不吝啬。新加坡的教育支出是僅次于國防支出的,在所有的支出中位列第二。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很多人覺得國內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壓力很大。事實上在新加坡,孩子其壓力和國內的孩子不相上下。和那些英語國家相比,新加坡的數學和科學考試水平是很高的,和其他亞洲國家(韓國/日本等)一樣,秒殺歐美列強。 由于對于教育的巨大投入,新加坡的兩所曆史比較長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在亞洲都屬于先進水平。Times在2015年的亞洲大學排名中,國立大學位列亞洲第二,南洋理工位列亞洲第十。
醫療
看一個國家是不是適合移民,有一個重要方面是它是否適合養老。而要討論養老的話,這個國家的醫療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Bloomberg編排的一項世界健康國家指數中,新加坡位列全世界較健康的國家榜首。該指數的編排考慮了死亡率,吸煙率,種疫苗率等一些因素。 在世界較有效醫療系統排名中,新加坡位列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在醫療方面的開銷不算太大,因爲新加坡不像英國或者澳大利亞,沒有免費醫療。無論大病小病,國民都需要自己掏錢(當然,如果是新加坡公民的話可以享受一定的政府津貼)。從上表中你可以看到,政府在每個國民身上的醫療開支爲2400美元左右,比歐美一些國家要低得多。
新加坡的醫院基本來說有兩大類:政府醫院和私立醫院。在政府醫院中,新加坡公民和綠卡PR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津貼,因此醫療費用相對比較低。私立醫院全靠自己掏腰包或者商業保險,價格要貴很多。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大醫院(比如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 General Hospital等)都有JCI資質。JCI是一個國際醫療認證機構,醫院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檢測才能夠獲得JCI認證。
新加坡的醫療模式也引起了其他國家一些專業學者的注意。比如就有美國的醫學教授,就寫過一本書叫做Affordable Excellence,詳細介紹了新加坡的醫療體系,並呼籲美國政府從中學習一些新加坡的經驗。
2015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政府提供的醫保(Medishield Life)的有關條例。新的Medishield Life將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列入保險涵蓋的範圍,不管其有沒有任何保險公司不包括的特殊病痛(Precondition)。在上面一個例子中,你可以看到,一位48歲的病人如果在ICU中住4天,病房中住10天的話,自己需要支付大約2,500新幣。雖然不是免費,但也算是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畢竟即使免費的醫療系統也不是真免費,總要有人買單。從這方面來說,新加坡已經漸漸向全民免費醫療這個方向進化了。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很大的擔心,因爲福利國家也有寅吃卯糧,把一本爛賬留給下一代的問題。
住房
我在這裏主要介紹一下新加坡的組屋政策。
1960年,新加坡政府通過了Housing& Development Act of1960,主要旨在推行“居者有其屋”政策,鼓勵每一個新加坡家庭購買並擁有自己的組屋(HDB)。同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建屋發展局(Housingand Development Board,簡稱HDB),其主要功能就是建造並售賣組屋給新加坡居民和永 久居民。
由于組屋的目的是讓每個新加坡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不動産,因此政府規定新加坡公民或者PR只能在結婚後以家庭的名義購買組屋(或者是年齡超過35歲的單身),並且每戶家庭只能購買一套。由于組屋屬于政府的廉價房,政府不希望國民去炒組屋,因此規定需要住滿一定年限(目前是五年)才能夠賣出。政府的宣傳思路是組屋是一輩子的投資,因此鼓勵大家長期持有。值得一提的是組屋的地契並非永 久,而是99年,這個和國內的70年地契類似。新加坡建國50年,因此還沒有遇到組屋地契到期的案例。 新加坡組屋價格波動變化比較小,因爲組屋是政府控制,隨時可以對市場調控,並運用多種手段對供需進行調劑。相比之下,私宅價格波動要大得多,主要因爲政府有意讓市場決定其價格,在1997年和2008年私宅價格都有比較大幅度的下跌。 新加坡組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他們占用的地都是新加坡較好的地。這一點確實讓我挺佩服的。因爲一般來說,一個城市較好的地(市中心,靠近地鐵站等地塊)都會被政府賣給豪宅房地産開發商,因爲這樣政府賺的錢較多。但是新加坡很多好的地段,市中心,地鐵站邊上,都有組屋區。 組屋區的另一個特點是其周邊的配套設施比較齊全。政府在規劃一個組屋區時,會同時規劃地鐵,巴士,菜場,超市,學校等等。而如果是私宅,則不一定能夠享受到這些優惠。因爲組屋是政府的標志性項目,代表著新加坡政府的聲譽,你可以看到政府非常用心。
接下來講講新加坡組屋的價格。下圖顯示的是2015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組屋價格。我們以4-ROOM(相當于國內的三室一廳,建築面積約120平米左右)作爲例子來說明。市中心地區(Central)的價格中位數爲85萬新幣(約合人民幣420萬)。二環以內(ToaPayoh)的組屋價格大約爲55萬新幣(約合人民幣270萬)。大家可以和自己所在的城市房價比較一下。
收入
在新加坡打工的話,收入狀況如何?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說說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的起薪。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如果擁有大學本科學曆,那麽起薪一般在每個月2700-2800新幣左右(約合人民幣13000左右)。如果是大專學曆,那麽起薪在1800-2000新幣左右。有一些特殊專業(法律和醫科)的起薪會特別高,因爲這兩個專業在新加坡非常吃香,供不應求。 新加坡的家庭月入無論平均數還是中位數在發達國家中都屬于比較高的。當然新加坡是城市國家,對比應該是找一些城市,比如上海,紐約等進行比較。 當然,講收入不能只講一方面,也要談談支出。新加坡作爲一個國際大都市,消費也不低。 每個家庭月平均支出大約在4,700新幣左右(約合人民幣23,000元),主要用于房租/水電,食物和交通等。
法律
如果想要移民去一個國家,那麽當地的法律環境應該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畢竟作爲一個移民,在當地沒有任何關系基礎,認識的人非常少,到最後可以依靠的無非就是當地明文規定的法律法規。這個國家的法律制定是否合理,法規是否透明,執行是否嚴格,在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總體上來說,新加坡執行的是CommonLaw(英美法),和圖中其他一些棕色的國家類似,比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如上圖中藍色的那些,包括中國)執行的是CivilLaw,即大陸法。 CommonLaw和CivilLaw較大的區別在于,CommonLaw遵循的是以前判過的案例,而CivilLaw遵循的是立法。過去法庭判過的案例(無論對錯)在CommonLaw下面,對于現在的審判的影響要大于CivilLaw。陪審團在CommonLaw的框架下對最後判決意見的影響力更大。 新加坡的最 高執法機構是SupremeCourt(最 高法院),下面有高院和申訴庭。在處理日常生活那些糾紛和訴訟時,主要的機構有家庭法院,青年法院,小額賠償法庭等。 那麽新加坡的法律環境在全世界來講屬于什麽程度呢?新加坡在全球法治指數中排名第十,在亞太地區僅次于澳大利亞。
分到這個指數編排時考慮到的具體細節,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排名比較靠前的是反腐敗,社會正義和秩序/安全。 在新加坡呆過的朋友看到這個結論應該不會感到驚奇。小島國給人的感覺就是秩序井然,腐敗程度很低(但是不是零腐敗),如果在公共場合作奸犯科(比如摸女生屁股,向人吐痰,謾罵打架等),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但同時,在其他一些人看來,這可能也是新加坡給人呆板,沒有靈活性,沒有自由的印象的原因所在。特別是在言論和新聞自由方面,新加坡的排名是比較靠後的。
治安
一個城市的治安,對于很多人來說至關重要。在晚上我能夠放心單獨走在街上麽?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的治安狀況。
據經濟學家雜志(Economist)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的世界較安全城市排名中,新加坡位列第二,僅次于東京。
安全分類中,新加坡的人身安全(PersonalSafety)位列全球第一。基礎建設安全位列第七,數據安全位列世界第二。相比之下,衛生系統安全則比較落後,沒有進入前十。 05 消費
有很多朋友問我,新加坡的消費水平如何呢?在這裏生活貴不貴?我們下面就來看一看。
2015年,新加坡被經濟學家雜志評爲世界上生活成本貴的城市。在上圖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面包和牛奶價格比倫敦還要貴,煙酒被政府課以重稅,汽油價格比紐約更貴,而去飯店就餐的價格全世界較高。 新加坡的煙和酒是被政府課以重稅的,因此煙酒的價格非常高。比如上圖顯示,新加坡的啤酒價格在世界上屬于較高之一。
但平心而論,如果只是去新加坡的小販中心(HawkerCenter)吃飯,其實也不是那麽貴。比如上面這些菜的價格是比較普遍的,一般一頓飯也就是5新幣左右(合人民幣25元),也還是比較物美價廉的。
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多,到最後我還是想提醒一下大家,移民不是萬 能藥,不要指望移民了就能把自己原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都解決了。我希望上面的證據主義分析可以給大家盡可能多的客觀信息,幫助大家更好的做出關于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未來的選擇。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