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2020 年 1 月 26 日 真心爸妈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我的一位讀者遇到了一樁大煩惱:

她發現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閱讀能力很差,語文課文讀不懂,數學題目讀不懂,讓他自己讀一本很簡單的圖文書,他還是讀不懂。

這可和她的預期相差太遠了,要知道,她可是一位從孩子一兩歲起就帶孩子閱讀的媽媽,孩子也是朋友圈裏出了名的“閱讀量很大”的孩子啊!問題到底出自在哪兒呢?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遇到“閱讀量很大的孩子,閱讀能力卻很差”的情況,最誇張的一次,一位媽媽號稱四年級的孩子累積了四百多萬字的閱讀量,但連語文課,都得老師解釋幾次才能聽明白!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當我們談論閱讀量時,要看的到底是什麽?

隨著培養孩子閱讀的工作越來越受到父母的重視,孩子的閱讀量也成爲父母們重點關注的一個指標。

這沒錯,閱讀量確實重要,因爲它不但關系到孩子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儲備,還直接關系到孩子閱讀能力。

閱讀量足夠大,孩子才能從讀物中獲取到足夠多的信息,爲未來的學習打下知識面、知識量的基礎;閱讀量足夠大,孩子才有足夠的閱讀實踐,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但閱讀量到底是什麽?只是孩子累計讀過多少萬字、讀過多少本書嗎?恐怕不是。

當我們談論閱讀量時,數量只是表象,藏在純粹的數字之後的另外兩個因素才真正重要,它們決定這些閱讀量的“質量”:

第一個因素,這些書,孩子是怎麽讀的。

孩子真正的閱讀量,應該是通過“讀”達成,而不是通過“聽”達成,由孩子自己閱讀(無論他是否識字,不認字的孩子可以通過讀圖進行閱讀)達成,而不是由父母幫助達成。

孩子需要的閱讀能力,是自己讀的能力,如果他閱讀量不是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達成的,就是低質量的閱讀量。

第二個因素,孩子讀過的,都是什麽樣的書。

孩子真正的閱讀量,還應該涵蓋多樣化的文本類型、內容類型,他讀過的讀物,文本樣式應該盡量豐富,內容應該盡量廣泛,這樣孩子才既能通過閱讀獲取足夠豐富、多樣的內容,爲日後的學習建立起充足的知識儲備,又能通過不通類型讀物的閱讀實踐,發展出閱讀多種文本、多種風格、多種內容讀物的能力。如果孩子的閱讀類型非常單一、讀物內容覆蓋面非常狹窄,他的閱讀量,質量也很低。

如果父母們看到的“閱讀量”,只是純粹的“數量”,而沒有應有的“質量”,這個閱讀量就含有太多的“水分”,並不是孩子真正的閱讀量。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孩子閱讀量中的“水分”

第一種水分:並非通過孩子自己的閱讀活動達成的閱讀量

這些所謂的“閱讀量”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聽過的“有聲書”,另一種是由父母讀給孩子聽或者講給孩子聽的書。

一些父母認爲,孩子聽有聲書或者聽父母讀書、講書,就是在做閱讀,通過這些方式聽過的內容,都可以視爲閱讀量。這是個天大的誤解。

閱讀是視覺活動,不是聽覺活動,聽到的內容,不等于讀到的內容,聽的能力,也不是讀的能力。孩子聽得再多,都不能算是讀,既不是孩子自己的閱讀實踐,也不能幫助孩子發展他自己的閱讀能力。

這個觀點,真心爸媽已經在我們關于閱讀的文章中多次重複,不過就父母們對“聽”和“讀”的誤解程度來看,重複多少次,可能都不嫌太多。

將給孩子聽書視爲孩子的閱讀活動,將孩子聽別人讀過或者講過的書,都當成孩子自己的閱讀量,與父母對孩子閱讀活動的一個相當典型的認知偏頗有關。

很多父母認爲,培養孩子閱讀的目的,是讓他獲取讀物中的內容,至于是通過什麽方式獲取的,並不重要。

但培養孩子閱讀真正的目標,不只是讓他獲取讀物內容,而是既獲取內容,也發展能力,甚至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會不會讀”比“讀到了什麽”更加重要。只看讀到了什麽,不看是怎麽“讀”的,就會出現本文前面說的那種現象:孩子空有所謂的“閱讀量”,但沒有真正的閱讀能力。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第二種水分:單一類型讀物累積而成的“閱讀量”

很多認爲“孩子閱讀量很大”、閱讀能力應該沒有問題,但最後卻發現有問題的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的閱讀量是由什麽樣的讀物構成。

一個相當典型的情況是,孩子的閱讀量是由單一類型讀物累積而成,比如繪本。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媽媽說“陪孩子讀到過了成百上千本繪本”,所以“孩子的閱讀量很大”。

這就陷入了看待孩子閱讀量的另外一個誤區: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讀物的覆蓋面和多樣化。

繪本頁碼少、文字量小,一個晚上讀個十本八本毫無問題,積累“閱讀量”當然容易。但這樣的閱讀量,帶來的結果同樣是孩子空有所謂的“閱讀量”,但真的面對多樣化的讀物、閱讀難度高于繪本的讀物時,仍然沒有足夠的閱讀能力。

更糟糕的是,很多孩子的閱讀量基本上是由這兩種水分混合而成的——既非自己通過閱讀活動達成,構成這些閱讀量的讀物類型又非常單一。擠掉這些水分,孩子的閱讀量會變得非常可憐,閱讀能力不足,自然毫不奇怪。

擠擠孩子閱讀量的“水分”,來看看你孩子的閱讀量到底有多大?

避免焦慮,關注能力

無論是只關注孩子讀到什麽而不關心是怎麽“讀”的,還是片面追求閱讀“數量”,都反映出父母對于培養孩子閱讀的焦慮。一旦陷入焦慮,人們更容易關注即時的、可見的結果,而沒有耐心去關注看不見的“能力”——但對孩子來或,真正重要的恰恰是看不見的能力,而不是能一本一本數出來、數字非常好看的“閱讀量”。

要避免出現“孩子的閱讀量很大,閱讀能力卻很差”的狀況,父母要做的是避免焦慮、關注能力,讓孩子自己讀、讀各種各樣的讀物。

一個從一兩歲起就自己翻看類型豐富的讀物的孩子,即便一個月只讀十本書,到上小學前只累積50萬字的閱讀量,上學後也不太可能出現閱讀能力問題。

而一個從不自己讀、上到小學還只讀過繪本的孩子,即便累積出500萬字的閱讀量,上學後“不會讀”的可能性,也會大得多。


更多關于閱讀的文章:

當我們談論培養孩子閱讀時,“閱讀”,到底是指什麽?

培養孩子閱讀,你低估了閱讀對學習的真正價值了嗎?

一直在“閱讀”的學齡前孩子,爲什麽成了不愛閱讀的小學生?

一個簡單原則,幫爸媽分清“自主閱讀”和“親子共讀”


作者簡介: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于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爲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于2002年,一個生于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爲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相關文章:

  • 中國股市:上漲15%即賣出,下跌7%即止損,簡單高效,從未出錯
  • 鹽水,早晨你需要的東西!
  • 被造型師坑了的明星們,楊紫、關曉彤,穿不好真的是災難現場
  • 不懂愛因斯坦這句話,一輩子只能瞎忙,別用勤奮高估了自己,沒用
  • “錢不是省出來的”,這話害了多少人?
  • 流量紅利已過,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産品經理還有未來嗎?
親子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
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