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有人搬遷到了這裏居住,其實,在新加坡2000萬國民裏,有70%以上都是華人,走在當時的新加坡街道上,隨處可以看到中文的和漢語標志,按理來說在當時那個時代應該將漢語進行進一步發揚,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在新加坡剛剛獨立時,華人組建的中國商會就向李光耀提出希望可以把漢語作爲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卻遭到了李光耀的拒絕,最後將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定爲英語,他還說:如果你們打倒我,也許會有所改變..
大家都了解,新加坡的獨立是因爲被逼無奈,在當時馬來西亞國將新加坡分了出去,可以說新加坡的獨立是被強制的。李光耀也曾說: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而一些國家是被迫的,每當回想起新加坡被分離出來的時候,我們都會很痛苦。剛剛被獨立 的新加坡是很難站穩的,連淡水都要從馬來西亞進口,新加坡和梵語中“獅城”諧音,爲了把幸運帶到新加坡,還帶來一只石像獅子,作爲吉兆,獅城也由此得名。
那麽華人占大多數的新加坡爲什麽沒有用漢語作爲官方語言,卻要用英語呢,李光耀說:我們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溝通交流,過去的新加坡被英國統治,說的是英語,如果像越南那樣被法國統治,我們就應該忘掉法語,重新學習英語,方便日後與世界接軌,那麽到時候的辛苦就不止這些了。
新加坡獨立到現在已經過去50多年,在這50年裏,證明了將英語作爲官方語言帶給新加坡的成長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新加坡的發展曆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點,他用了31年的時間,締造了“新加坡模式”,這種模式是指一個民主政治、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環境優美的治國戰略和措施。縱觀曆史我們可以看到,李光耀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剛剛被迫獨立的國家是很難獨立存活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依靠,即使一半以上都是華人,但爲了國家的長久利益和人民的幸福,學習一門世界通用語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在學習英語之後更加方便了新加坡與世界多地的往來,選擇國際語言是生存需要,更是是時代的需要。到現在,新加坡已經崛起了,“新加坡模式”更是名揚海外。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