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扔掉的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甚至是電動車使用的锂電池,往後都可以直接在新加坡進行循環。
東南亞首個锂電池回收設施昨天開幕,這個設在本地的回收廠每年可以再循環多達5000公噸的廢棄電池。
由國際電子垃圾回收公司偉翔集團(TES)設立的“TES B”電池回收設施坐落在大士西,去年12月開始運作。偉翔集團成立于新加坡,目前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擁有40多個回收設施。
本地每年制造超過6萬公噸的電子垃圾,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昨天在開幕典禮上致辭時說:“爲了建立起電子産品的廢物循環鏈,我們正在提升新加坡再循環電子垃圾的能力,以確保從中提取的寶貴資源能用于我國經濟。”
傅海燕指出,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隨著消費者購買新的電子産品,以及未來電動和混合動力車輛使用量增加,電子垃圾量預計還會持續上升,當中也包括锂(lithium)電池。若不好好地處理這些垃圾,環境就會遭到破壞。
廢棄電池處理量 每年可達5000公噸
除了推動硬體設施的興建,政府也針對不同産品逐步落實“制造商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制度,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須出資回收和妥善處置廢棄的産品。電子垃圾制造商延伸責任制將從今年7月1日開始執行。
到時,在這個制度下回收的電池,就能送到TES B再循環。回收廠每天可以處理最多14公噸,相等于28萬台智能手機的電池,每年的處理量可多達5000公噸,從廢棄電池中提取如锂和钴(cobalt)等高純度貴金屬。
偉翔集團總經理(戰略項目)吳歌受訪時透露,回收廠第一年循環的電池中,估計近10%會是本地電池,其他的則來自國外。比起傳統的高溫分解,他們采用的機械和濕法冶金術(hydrometallurgy)金屬分離方式,可以減少碳排放。
工作人員會先把同類的電池以機械攪碎,再把塑料、紙、含鐵和不含鐵金屬,以及貴金屬等成分分開。含貴金屬的成分之後會經過濕法冶金術化學加工分離爲锂和钴等。這些貴金屬可以用來制造新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