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安局局長許智賢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提到,比起不熟悉數碼科技的年長者,頻繁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是網絡犯罪的主要受害群體。爲因應日益複雜的網絡安全環境,網安局下來將調整宣導策略,以更具針對性的方式宣導網安觀念,增強網絡詐騙行爲的辨識能力。
冠病疫情讓網絡罪犯有機可乘,不法之徒在病毒席卷全球之際,利用民衆的不安和恐懼進行詐欺。我國去年就發生近5000起與疫情相關的網絡釣魚攻擊事件,平均每天約13起,犯罪分子借疫情爲餌,竊取個人資料和財務數據等敏感信息。
比起不熟悉數碼科技的年長者,頻繁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是網絡犯罪的主要受害群體。爲因應日益複雜的網絡安全環境,增強本地年輕人的網安意識,新加坡網絡安全局下來將調整宣導策略,以更具針對性的方式宣導網安觀念,增強網絡詐騙行爲的辨識能力。
配合網安局本月成立六周年,該局局長許智賢(55歲)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勾勒我國境內外網絡安全的最新形勢,以及網安局下來的工作重點。
網安局預計下月公布《2020年新加坡網絡概況報告》。許智賢受訪時預先向本報披露,當局發現去年有超過4700個冒充本地機構的惡意網址,而這些網絡“釣魚”攻擊(phishing)很可能與冠病疫情有關。據當局觀察,不法之徒冒充的對象,包括疫情期間享有高流量的網購平台以及銀行等服務供應商。
許智賢說:“與疫情相關的釣魚事件增加,是因爲大家都關注疫情,想獲取更多信息,但同時也對病毒存有些許恐懼,讓罪犯有機可乘。”
去年發布的網絡概況報告顯示,我國2019年出現4萬7500個釣魚網址。
許智賢指出,疫情雖在我國掀起前所未見的數碼變革,但隨著我們與數碼世界的接觸面擴大,網絡罪犯的攻擊面不僅相應加大,花樣也越趨複雜,人們對網絡風險應有更高警覺。
許智賢:人們網安意識提高 但態度和行爲卻沒改變
“人們須意識到,數碼世界和真實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本能必須改變。例如,我們出門時會鎖門、關窗;開車時會把車門鎖上;在外會注意錢包,這些都是我們在真實世界的本能。但在數碼世界裏,我們卻沒有同樣的意識。”
盡管網安局過去六年來不斷強化公衆宣導,以期提升人們的網安意識,但似乎成效不彰。網安局2019年的調查顯示,僅4%的新加坡人能正確辨識釣魚電郵,只有27%的人認爲網絡襲擊事件可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許智賢說:“我們發現,人們對網絡安全的普遍意識確實有所提高,但態度和行爲卻沒有改變,導致認知和行爲之間存在落差。我們正在努力分析這類情況背後的原因,以期改變人們的行爲。”
許智賢提到,許多人或許會認爲墜入網絡騙局的受害者以不谙科技的年長者居多,但他指出,主要的受害群體其實是懂科技的年輕人,因爲他們不但在網上進行更多交易,也因爲過于自信而更容易掉以輕心。
爲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網安意識,許智賢透露網安局正調整策略,針對不同年齡層制定不同的宣導方式。例如,網安局正與教育部合作,把網絡安全納入課綱,從小向學生灌輸正確觀念,使網安意識成爲新一代的“天性”。網安局也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攜手,借助數碼大使向年長者傳授網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