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島進入阻斷防疫措施後第一階段的新常態,新加坡正在謹慎地重新開放經濟。
盡管阻斷措施結束以後,人們可以接受確診病例數會有小幅上升,但企業、學校和家庭活動還必須嚴格遵守相關限定措施,以防止出現第二次疫情大爆發,要再度回到封禁一切非必要經濟活動的阻斷防疫狀態。
疫情在全球影響巨大且快速蔓延,所有人都成爲易感人群。目前,全世界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超過500萬人,死亡人數也超過30萬人。疫情同時暴露了很多行業的脆弱性,尤其是醫療保健、旅遊業和零售業。
根據世界銀行最樂觀的估計,今年全球GDP將下降2%。
各國政府采取的包括關閉所有非必要經濟活動等嚴厲措施,已對商業,貿易和供應鏈産生了巨大的沖擊。增長緩慢和失業率上升在短期內將是全球的新常態。
各國政府要在民衆的生命健康與經濟民生的微妙處境之間拿捏平衡。
作者簡介
Neo Kok Beng | 梁國民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市場營銷系客座副教授
教研領域:科技創新與創業、創新策略等
賈祝楠
新加坡國立大學
綜合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院(NGS)
呼吸組學博士
Breathonix聯合創始人、CEO
新加坡實行的“阻斷措施”爲全島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在阻斷期間,政府通過加強檢測來應對外來勞工宿舍感染病例的激增。
新加坡政府遏制大流行病采取的是“三管齊下”的策略:盡早識別和檢測病例,追蹤密切接觸者,及時通過集中隔離令和居家隔離令來阻斷疑似病例。
新加坡已撥款總計929億新元,占GDP的19.2%,通過四個不同的預算案(團結、堅韌團結、同舟共濟、堅毅向前)來挽救民生。
盡管我們很幸運,政府可以負擔得起這樣的現金注入。但更大的問題是,有什麽新的方法可以真正克服似乎無可避免的第二波疫情。
疫情促使新技術加速應用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教授提出了一個以負責任的方式重新開放美國經濟的路線圖。他稱其爲“全面定期檢測和隔離政策”。
其核心是一項系統性的計劃,對每個人進行檢測,隔離感染者,並每兩周重新檢測一次。保羅·羅默認爲,這可以讓美國人安全地重返工作崗位,同時在准備好疫苗之前將感染率保持在人口的5%以下。
按照該計劃,如果每14天對7%的美國人進行一次檢測,假設每次檢測花費10美元,那麽每年估計需要投入1,000億美元。對比每個月美國5,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産量損失和未來産能損失), 這樣做更符合經濟效益。
這個新系統需要全新的技術創新,尤其要做到快速檢測,易于操作,成本低並且可以檢測出無症狀感染者。
政府需要投資建設全國範圍內的疫情監控基礎設施(PSI),確保能夠在病毒潛伏期內發現感染者,同時要做到方便使用,能夠實時報告檢測結果,以及適合大規模推廣。
通過這種方法,一個國家可以在2至14天的潛伏期內,確定並隔離隱藏的感染源。
有了這套檢測體系,經濟活動可以正常恢複,失業的風險進一步降低。如果各國可以商定一套標准,則無需封閉邊界,可以在入境關口檢測出無症狀病例。
實際上,這樣做的國家反而會成爲那些未感染旅客的“避風港”,經濟也會因此受益,因爲他們無需接受隔離。
新加坡政府正在加大測試力度,推出了針對高風險群體的首個乘車測試站點。在這場與病毒對抗的戰役中,還會有更多的新技術得到運用。
尤其是,不同于拭子檢測,一項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研究所開發的可檢測肺癌和結核病的新型呼氣分析儀設備,可應用于新冠肺炎的大規模人群實時篩查。該技術還曾被成功應用于檢測無症狀流感病毒攜帶者。
該研究團隊獲得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支持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驗證該技術對COVID-19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建呼吸檢測站,或許是個選項
新冠肺炎病毒令新加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政府花費了巨額資金,其中包括數百億美元用于支持企業工資、租金以及現金發放。而建立一套病毒檢測系統,也不會很便宜。
如果使用現有的核酸檢測,對570萬居民的篩查將耗費11.4億新元,單次檢測費用約200新元。如果每人每14天進行檢測,持續一年,經濟成本將高達297.2億新元。
血清檢測只能檢測出曾經被感染的病人,卻無法檢測出當下被感染攜帶病毒的病例,因此不適用于疫病監測體系。
如果使用呼氣檢測,假設對新加坡570萬人口中7.1%的人群,每兩周進行一次測試,政府將需要投資14.9億新元在居民區部署約2700個“呼氣檢測站”,平均每個站點投資需要50萬新元。
每位居民每年將需要進行26次測試。每次10新元,12個月的檢測成本爲13.5億新元。總成本爲28.4億新元,不過這個成本低于2020年5月新加坡政府延長四個星期的阻斷防疫而撥款38億新元來支持企業支付75%的雇員薪資。
此外,這種呼氣檢測站還可以用來做大型活動的現場檢測,如F1方程式賽車或婚禮宴會等大型活動,可以用于檢測一次性入場人員。
有了這種檢測,就算社區存在隱藏病例,市民也可以自由活動,因爲患者會在第一時間被發現,並且及時隔離。
長遠來看,呼氣檢測站也可以被開發用來檢測其他傳染病,因此這套硬件設施可以爲經濟活動和保持邊境開放提供長期保障。
隨著各國之間就相關檢測協議達成共識,新加坡可以與進出港進行合作,爲探索 “無疫病簽證”的簽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呼氣檢測技術還可進一步開發爲可重複使用的便攜呼氣分析儀,這種便攜式的分析儀將徹底顛覆疫情的監控模式。
改變疫病監控模式
各國需要改變應對COVID-19的模式,我們需要一個新型的應對方法,就算有新增感染病例,也不需要實施讓經濟停擺這樣勞民傷財的防疫阻斷措施。
我們的醫療健保支出應著眼于疫病大流行的預防和管理,這樣在傳染病爆發時,我們不需要在生命健康與經濟民生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找到一種全新的方法應對COVID-19對新加坡來說,將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但我們有信心可以應對這個挑戰。
文章英文版發表于Channel News Asia,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原題爲The systematic testing Singapore needs to ditch circuit breakers for good
作者:梁國民,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賈祝楠,Breathonix聯合創始人、CEO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