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這樣的話:
“每個瞬間,當你看自己的孩子其實也是在看自己。當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著自己的人格。”
在很多的作家文章裏,對于母親角色的表達多是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等詞語。類似的語句是她始終默默地奉獻,爲孩子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麽事情可以難倒母親……
其實正是這樣的母親,他們培養出的孩子才會非常出色。要知道,年幼時期的孩子,對于母親會本能性的有所依賴。所以,母親在性格、行爲及語言上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要怎麽樣使孩子的性格不跑偏,一直處在正軌上,而不是往母親性格的相反方向發展呢?
這3類性格的媽媽,請及時改正自身的不足:
容易急躁、喜歡催促孩子
媽媽:東西收拾好沒?女兒:沒有。
媽媽:——快點!
媽媽:作業寫好了沒?女兒:沒有。
媽媽:——快點!
媽媽:飯吃好沒有?女兒:沒。
媽媽:——快點!
媽媽好像一直在不停地催孩子做著各種事情,甚至很多媽媽還會對孩子邊催邊說,“速度快一點。”事實上,孩子也是想快的,只是快不起來。
孩子處在年幼成長階段,很多方面發育並不成熟,身體協調性上會比較差,因而在做一些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吃力。比如穿衣、系扣子等,看上去“磨蹭”和“拖拉”的孩子這個時候內心也是著急的,但他們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人們不理解不說,還在一旁拼命的催促責罵,孩子反而什麽都做不好。
長此下去,會使孩子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以爲自己出了什麽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麽就會變成和父母一樣,愛焦慮;要麽就是以一種更加拖沓的方式生活,以此表達對大人行爲的憤怒。
“宅”在家裏,沉迷網絡世界
很多女性由于上班累,周末休息時多半是拼命補覺,睡到大中午直接起床吃午飯。玩手機、追劇是多數宅人周末的活動。很多媽媽在有了孩子後,這種習慣還是沒有改過來。
戶外活動不帶孩子參加,撇在一旁的孩子又不能獨自出門,最後就變成了和大人一樣,宅家裏看電視、玩手機。如果長期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孩子的內心會以爲沒有人關心自己,受了委屈也無人訴說。慢慢的,性格會變得孤僻、內向,不願意外出也不愛和人溝通,顯得非常膽小、怕事。
強勢,喜歡控制孩子的一切
有個鄰居,家中事務都由老太太管理,小到家裏的柴米油鹽,大到子女的婚姻。兒子和大學同學相戀,老太太卻不同意,要兒子和老家的女孩結婚。因爲老太太認爲老家孩子知根知底,農村人也不嬌氣,好生養。
無論兒子如何不從,最後還是沒拗過老太太,娶了老太太安排的女孩。婚後因爲女孩嫌老太太兒子沒主見、收入低,吵鬧不斷。老太太兒子心力交瘁,最後結婚沒有一年就離了。
很多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中,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孩子身上。認爲孩子可以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自己的夢想可以在孩子身上實現。
太過強勢的母親,通常父親是無法幹預的,這樣就會讓父親的角色顯得懦弱,孩子會誤認爲男性要像父親那樣。最後,等孩子長大後,他沒有從父親那裏學到該有的尊敬和權威,身上也讓人感受不到男性身上該有的陽剛。女孩子也由于從小的親眼所見,對于媽媽的強悍,很自然的養成了霸道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