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新加坡受上天眷顧,今日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馬六甲海峽!
萬事通即時新聞
今日疫情數據
新增20人
社區病例0人
客工宿舍1起
19起境外輸入病例
累計60653人
最近,蘇伊士運河因爲貨輪擱淺而堵塞的新聞火了,運河經濟、海峽經濟也成爲網友關注的話題。
而在東南亞,新加坡一直扼守著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道,有專家說,新加坡能達到今天的國際地位完全得益于這個“世界第一海峽”!但實際上,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相輔相成。
80%海上貿易要靠馬六甲海峽“世界第一海峽”名副其實
馬六甲海峽,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峽!其實從地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佳航線,也就是說想要去非洲、歐洲和東亞,都必須要經過這一航線。
全球一般的海洋貿易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而新加坡就是馬六甲海峽的咽喉要道。
據統計,世界80%的海上跨國貿易,包括中國、日本、韓國80%的海上貿易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而中日韓和東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實體經濟分布區,所以馬六甲海峽不僅僅關系到中國、日本、韓國的命運,而且更關乎著新加坡的興衰榮辱。
而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想要運往亞洲,來支持亞洲工業的正常運行,就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據統計,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新加坡到台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于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因此,馬六甲海峽也被稱爲“世界第一海峽”。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港口吞吐量高居世界第二!
對于世界來說,馬六甲海峽是促進世界貿易流通的中轉窗口。對新加坡來說,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據PSA集團統計,2020年的新加坡集裝箱處理量爲3660萬個標准箱,同比減少0.9%,但仍舊是世界第二大的吞吐量!
來來往往的船只都會在新加坡港口停留,每一艘經過的船只都會收取一定的航行稅,新加坡靠著港口巨大的貿易循環,使得新加坡的各個行業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煉油、旅遊、金融、服務、電子行業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提升了新加坡的國際競爭力。
海峽的戰略意義重大美、日、印、中控制意圖明顯
馬六甲海峽除了航運價值巨大,近年來大國軍事介入海峽的戰略意圖也十分明顯。
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早在1986年就把其列爲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爲此,一方面利用海峽附近的軍事基地來加強控制,如近年來美軍取得了海峽的橋頭堡———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使用權,部署在新加坡的戰艦在24小時內即可控制整個海峽。
另一方面以打擊海上恐怖活動爲借口試圖直接在海峽駐軍。如2004年美軍提出了“地區海上安全倡議”(RMSI),企圖向海峽派駐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以防範海上恐怖襲擊。後來雖由于沿岸國反對,美國派兵未果,但美國推行該倡議實施的基本目的並未改變。
二是從日本來看,近年來一方面借口打海盜多次試圖派艦艇赴海峽協助武裝巡邏,另一方面把海峽列爲其“周邊事態”行動範圍,與新加坡達成了必要時使用其港口基地的協議,與海峽沿岸國不斷舉行聯合軍演,並引進大型噴氣式偵察機以提高對海峽的遠程偵察和打擊能力。
三是從印度來看,馬六甲海峽是印軍要控制的五大重點海峽之一,作爲其實施“東進”戰略的必經之路。爲此近年來印度加快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基地的建設,該基地扼控著從海峽進入印度洋的北緯10°航道,猶如一把鋼鉗鎖住海峽西口,對中國來說則如鲠在喉。
而中國也高度重視海峽的安全問題,致力于通過對話合作維護海峽安全,願積極參與有關合作項目。
新加坡海峽面臨威脅
泰國想打造克拉運河
同樣是在東南亞,同樣靠海吃海,新加坡能利用海峽優勢一騎絕塵,那周邊的國家,也是虎視眈眈。
如今,移山倒海已經成爲現實,泰國也開始動腦經,有消息稱,泰國在去年官方投入6300萬開始研究並制定利用鐵路將安達曼群島和暹羅灣連接起來的方案。顯然泰國是在試圖開啓克拉運河計劃。
先說擬議中的泰國克拉運河,這是條全長102公裏、400米寬、水深25米,典型的雙向航道運河。在地理位置上,橫貫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西接十度海峽。
可以說這條運河只要建成,西亞通往東亞的船只就不必死板的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從印度洋到東亞港口的航程可縮短1200公裏,節省2至5天時間。它的開通將降低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並因此改變亞洲貿易版圖。
在運河的建造方面,泰國與中國都在積極磋商中,但具體實施還面臨許多問題。
新加坡的法律、基建、效率成熟克拉運河無法扼住其咽喉
如果這個計劃能實施,豈不是扼住新加坡但咽喉?
有分析人士指出,克拉地峽所在的泰南地區存在分離主義勢力,是個長期不穩定區域,不見得一定比馬六甲海峽安全。
而且馬六甲海峽畢竟長時間運行,航道的服務體系相對成熟,克拉運河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其經濟效益令人懷疑。
況且新加坡經過幾十年的海上貿易發展,擁有絕對優勢的基礎建設,天然深水海港的優勢,豐富的貨港物流經驗,無與倫比的服務,以及完善的法律保障。這些泰國在短時間內是無法達到的。
因此,僅僅靠一條運河就像遏制住新加坡,還爲時尚早。
新馬印三國共享海峽爲何只有新加坡發達?
不可否認,年通航船數達到十萬艘,平均每天通航500艘,通航能力是蘇伊士運河三倍之多的馬六甲海峽,其實並不是新加坡的專屬品,但是上天眷顧這個彈丸小國,讓它成爲馬六甲海峽的最大受益者。
打開地圖其實就很清晰,馬六甲海峽其實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三國共同管轄的一條狹長的航道。
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都守著這麽好的一條航道,爲什麽只成就了新加坡呢?
這還得從新加坡以前的殖民時代說起。
新加坡深水優勢最明顯大馬、印尼沒得比
在殖民時代,早期的英國在馬六甲海峽修建了三個港口,分別是槟城,馬六甲,新加坡,合並稱爲海峽殖民地。
16世紀初的馬六甲城風貌
作爲一個島國,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極其有限,而新加坡自身沒有自然資源、並且還是一個被馬來西亞抛棄、身處熱帶雨林氣候區,飲用水都不能自給自足,要去別國買的彈丸小國。
可以說,新加坡內憂外患,資源貧乏。但它唯一可以仰仗的,只有馬六甲海峽。上天也確實眷顧新加坡。
三個港口中,新加坡位置最爲優越。因爲新加坡位于海峽的東側,而主要的深水航道偏于海峽東側。
十九世紀末期,由于近現代船舶的體積與吃水都日益增大。很多以前的優良港口,開始變得不適合海船停靠。海運貿易的數量級增長,也對港口的吞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門朝大海的新加坡擁有天然深水港,吃水20米深的巨輪在港口裏來去自如,就在這些方面上,遠遠勝過了只有狹窄河道的馬六甲城和槟城。
英國人規劃的新加坡建設方案
而在印尼的一側大多是沼澤淺灘,有的地方還有很多的礁石,除了一個吞吐量不大的棉蘭港,再也沒法建大型的港口。
新加坡對岸屬于印尼的廖內群島,也是同樣暗礁多海水淺的地理格局。由于先天不足,印尼人只能望洋興歎,眼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19世紀末 繁忙的新加坡海港
大馬的槟城由槟島和一塊陸地組成。1826年,英國海峽殖民地的首府就設在槟城,但隨著英國在遠東的擴張,作爲國際中轉站,新加坡恰好位于加爾各答至香港的中間位置,地理優勢較槟城更好。
從航道來說,槟城所在的馬六甲海峽有點寬,因此槟城並非必經之地,船舶停靠這裏會損失時間和成本。後來海峽殖民地的首府遷移到新加坡,槟城也逐漸失去馬六甲海峽的核心地位。
新加坡人抓住機遇爲過往貨輪提供一流配套服務
看到這裏,咱們就明白了,天時地利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是多麽重要。而人和,作爲第三個重要因素,也讓馬六甲海峽成就了新加坡,這當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印尼當時是荷蘭的殖民地,荷蘭人的統治中心在爪哇島,而印尼一半的人口位于爪哇。而蘇門答臘島地廣人稀,印尼各島之間的經濟聯系差,缺少在蘇門答臘島建大型港口的經濟動力。
相比印尼的蘇門答臘島,馬來西亞人口主要就集中在馬來半島,還能輻射中南半島其他國家,貨物消化能力大得多。因此槟城的發展並沒有得到極高的重視,特別是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離出來後,大馬人把首都吉隆坡當做首要的開發城市,再後來由于各種原因,部分華人從槟城離開,去往新加坡等地,槟城與新加坡的差距自然也就越來越大。
20世紀初的馬六甲已無法同新加坡比
而新加坡早就看到了海峽的優勢,大力發展港口建設,早在19世紀中期,新加坡已經建成了國際著名的貿易轉口港。人多的地方好賺錢,這是當時最實在的真理。而且新加坡非常注重服務品質,不僅有一流的碼頭,還可以爲過往船只提供最一流的服務。
比如船只的維修,貨物的裝卸,船員的岸上生活等等,這些技術和服務都是如今印尼和馬來西亞不具備的。周邊國家的人也紛紛來到新加坡淘金,與航運相關的産業也隨之蓬勃發展。
從新加坡國土面積的“擴張”就可以看出,早在1960年代,新加坡的面積僅約爲 581.5平方公裏,後來爲了容納更多人,擴大發展,新加坡陸續填海造陸,面積也不斷增長。新加坡計劃到2030年,陸地面積達到766平方公裏。
卓越的領導人讓新加坡提高工業化水平
而提到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就不得不提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廉潔和遠見。
新加坡建國初期,政府主動出擊,他們派出一系列人員,向海外發達國家企業推銷新加坡,吸引外國投資。而此時正好趕上了歐美等國家低端制造業外包的商業潮流,于是大量的外國資本來到新加坡,新加坡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工業化。
1968年10月15日,李光耀及妻子柯玉芝與日本裕仁天皇夫婦。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知道馬六甲對日本的重要性,因爲日本島內資源稀缺,包括石油、礦産原材料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運往日本,且占據了日本貿易量的一半以上。如果馬六甲被封鎖,日本相當于被扼住了咽喉,無法保證國內日常各行各業的正常運轉。
因此他不厭其煩地提醒日本各任首相,新加坡有可能與印尼,馬來西亞一道對海峽開征通行費。在看准了馬六甲是日本的軟肋情況下,李光耀又多次訪問日本,對于日本勞工的勤勉、技術能力、生産力頗爲贊揚。
在李光耀的努力下,新加坡從日本得到了當時領先的技術和資金,迅速的提高了工業化水平。據有關資料顯示,到了1978年之時,新加坡的工業投資中外國資本占到了90%以上。而在所有的外國資本之中,美國和日本的資本總值又占到了將近80%。
光靠海峽當然不夠大力發展“新加坡制造”
能成爲世界吞吐量第二的港口,可以說是馬六甲海峽成就了新加坡,但光靠海峽生存,這不是新加坡人想要的。
一方面合理運用了馬六甲海峽的天然地理優勢打造世界航運中轉站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新加坡全力發展“新加坡制造”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制造業增加值一直在穩步上升,其GDP占比幾乎從未低于20%,高時甚至超過25%,這才是新加坡真正可怕的地方。
如今,新加坡在精密工程、航空航天、生物醫學、電子以及化工等精密工程、石油冶煉等制造業領域已經站在世界前列!
其産值高達國民生産總值的25%左右!制造業更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柱。
如今,人均GDP更是世界前列的6.4萬美元,早已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世界金融中心、制造中心、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中心,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世界花園城市!一項項殊榮無不顯出新加坡人的驕傲和自豪。
這當然離不開馬六甲海峽這個上天賜予新加坡的禮物,但新加坡人的勤勞務實和勇于挑戰,不斷創新精神,恐怕才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真正原因!
新加坡萬事通推薦搜索房産教育留學吃喝玩樂
1 新元 =4.8806 人民幣1 人民幣 =0.2049 新幣(*截稿前更新)
加個“星標”,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