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趙靈敏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
4月8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去函總理李顯龍,表示不再擔任第四代領導集體的領軍人物,李顯龍已經表示同意。
王瑞傑1962年出生,祖籍廣東潮州,于劍橋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哈佛大學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曾經擔任李光耀的私人秘書、新加坡駐WTO代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新加坡教育部長等職務;目前是新加坡內閣唯一的副總理,同時兼任財政部長和經濟政策統籌部長,位高權重。
2018年,王瑞傑已經被同一代的部長們推舉爲領軍人物,也就是未來的總理人選。李顯龍一旦交棒,王瑞傑就會成爲新一任總理。而李顯龍此前已經多次表示,新加坡不應該有超過70歲的總理,眼下他已經69歲,所以在一兩年之內,應該會完成交班事宜。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王瑞傑突然宣布辭任,打亂了新加坡領導層的交接計劃。對于新加坡而言,這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許多新加坡人覺得很震驚。
爲什麽王瑞傑要這麽做?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帶來的挑戰。
新冠疫情導致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發生了巨變,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新加坡要如何站位,這是一個大問題。與此同時,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活躍度急劇下降,給新加坡這樣一個沒有經濟縱深、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小型經濟體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新加坡領導層此前已經多次表示,疫情會持續好幾年,新加坡要學會與疫情共處。而疫情帶來的經濟電子化、智能化、健康化的趨勢,新加坡要如何應對,是很大的挑戰。要因應這些全新的挑戰,自然需要年富力強的領導人。而王瑞傑即將年滿60歲,可能等到疫情結束的時候,他已經快65歲了,那時要帶領新加坡迎接全新的挑戰,他自己會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迄今爲止,新加坡總共産生了三任總理,李光耀擔任總理是37歲,吳作棟是48歲,李顯龍是52歲;相較而言,王瑞傑如果在65歲左右才擔任總理,確實晚了一些,沒幾年就會再次面臨挑選接班人的問題,這對新加坡領導層的穩定並不是一個好事情。
新加坡曆任總理
除了王瑞傑自己提到的這個主要原因之外,我覺得還有幾個因素也影響了他的決定,雖然可能不是決定性的影響:
其一是去年的大選,王瑞傑的團隊在所在選區只獲得了53%的得票率,雖然替行動黨守住了這個選區,但比行動黨在新加坡全國的平均得票率少了8個百分點,應該算是慘勝。雖然那個選區反對黨的力量確實強勁,但以接班人的身份只取得這樣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影響到王瑞傑的威信。
其次是身體原因,王瑞傑在2016年曾經中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調理才恢複健康。雖然他表示現在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但是未來會不會複發,始終是讓人有些擔心的。
再者是王瑞傑自身的性格使然。宣布辭任時他明確,自己沒有當總理的雄心。這個說法應該不是虛言,王瑞傑一直給人一種非常儒雅謙和的感覺,缺乏李光耀李顯龍身上那種不斷進取、始終繃得很緊的感覺。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但無論如何,王瑞傑的辭任,對新加坡的局勢基本上不會有什麽影響。王瑞傑只是辭去領軍人物、不再當接班人而已,目前擔任的大部分職務都會繼續保留。
而疫情雖然給新加坡帶來了挑戰,但在整體上是一個利好,因爲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新加坡的很多優勢得到凸顯。例如它是一個看起來很中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國家,還有新加坡的廉潔、法治,這些讓大家認爲它有避險的作用。所以過去一年不少中國富豪在新加坡買房子;一些去不了歐美的人,選擇到新加坡留學移民;還有很多科技公司選擇把數據中心設在新加坡,一些歐美企業也把亞太區的總部從香港遷到新加坡……這些對新加坡而言,都是好事情。
王瑞傑的辭任最大的影響,就是李顯龍的交班計劃會被推遲。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新加坡新一代的部長們要重新推舉他們的領軍人物。目前來看,在行動黨裏邊排位緊隨王瑞傑之後的陳振聲,可能性是比較大的。陳振聲是70後,年齡也比較合適。
陳振聲;圖/REUTERS
而無論是陳振聲,或者是其他被推舉出來的接班人,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曆練,所以李顯龍的交班計劃,多半會被推遲到下次大選,也就是四年之後。
但即便有幾年的時間曆練,對于擔任新加坡總理而言,這個准備區間仍然頗爲緊促,與吳作棟和李顯龍在擔任總理之前經過多年的曆練相比,稍顯不足,還是讓人有些擔心的。
新加坡能夠有今天的國際地位,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擁有世界級的領導力,這個領導力是由李光耀打下基礎的,而一旦領導力出現衰退,對新加坡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