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牛油果冰沙
敘述 | 琦琦
幸福,從美味的早餐開始
早晨,被一陣陣飯香叫醒,是童年最幸福的回憶。
最近,辣媽認識了一位這樣會制造幸福的媽媽,每天只用30多分鍾,就能准備好一餐營養豐富、擺盤超美的早餐。
更讓人佩服的是,身爲世界500強公司的項目經理、一個4歲娃的媽,她竟然讀書、健身、瑜伽、做早餐、旅行……個人的興趣愛好一點都沒耽誤。
她說:先照顧好自己,興趣愛好都安排好,才能有好好的心情和心態,去照顧家人。
!!!
這種理念,好喜歡~
琦琦是武漢人,她是在2003年SARS結束之後,來到新加坡留學的,已經生活在這裏18年了。
如今,她和老公、4歲的女兒,還有她的父母,一家5口人,熱熱鬧鬧生活在一起。
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琦琦開始每天給家裏人准備健康營養的早餐,是從去年4月、新加坡開始全國執行居家辦公之後開始的~
一開始,她被健身教練每天曬的早餐吸引,和一群朋友一起參加了教練組織的21天健康早餐打卡活動,就此培養出了自己堅持做早餐的好習慣。
對于琦琦來說,每天堅持給家人做早餐,是愛好。帶著愛去做,而不是完成自己交給自己的任務,堅持下來,變成一個微習慣,就是更容易的事啦!
△每日健身也是琦琦生活中的微習慣之一
“我酷愛烹饪,很喜歡自娛自樂研究美食與烘培。”
親自下廚房做早餐,對琦琦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她想給家裏人提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早餐。
優質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腹感,緩解肌肉流失,減輕身體水腫,提高代謝率,對健康非常有利。我們習以爲常的傳統早餐,常含有大量的碳水和糖,這樣的食物對我們的胰島素分泌非常的不友好,更不利于穩定血糖。
美美的擺盤,是爲了創造一種儀式感。無論收入多少,熱愛生活的人總是會想到給某些時刻創造一點特殊的儀式,讓自己和愛的人,每每回憶起來,都會會心一笑,那些美好和歡樂仿佛又來撩撥你的心。
我們不僅是爲了生存而吃,
也因該爲了享受生活而吃。
這不僅僅局限于食材與味道,
也延伸到了對視覺的沖擊和個人的審美能力的鍛煉。
吃這樣的美麗事物長大的小孩,一定都會越長越漂亮吧~
誰一開始不是個小白啊!
剛開始的時候,琦琦也是每天“抄作業”。
一切跟著教練走——教練吃啥,琦琦家就吃啥,教練怎麽做早餐有營養和好看,琦琦也跟著怎麽搭配和擺盤。
△琦琦和女兒
上手之後,琦琦就迫不及待開始創造“屬于自己的原創早餐”啦!
做喜歡的事,當然會很積極!琦琦一有時間就研究網上流行的早餐和擺盤,篩選出來自己喜歡的食材和烹調方法,通過不同的食材搭配色彩搭配進行創意和創造。
我把做早餐當成是一種純粹的享受,樂在其中。
琦琦也很想把這件讓自己開心的事,分享給朋友們,傳播積極地正能量。于是,每天早晨,琦琦精心准備的早餐都會搭配著關于營養的一些小常識,出現在她的朋友圈裏。
這不但是爲了記錄我每天生活的點滴和片段,也向人們傳達一種信息,我們每天的一餐一食一瓢一飲都可以是有質感和有儀式感的,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力量和覺知。
對生活的熱忱,是貫穿生命的暖流~
琦琦也非常喜歡旅行。
疫情爆發前,她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女兒出生前。她和老公帶著父母,四人澳洲自駕行。
從墨爾本出發,一路從南向北途徑堪培拉、悉尼,最後到達黃金海岸。在14天裏穿梭了10個大大小小的城鎮,累計駕駛2000千米。
像穿越到紀錄片中一樣的那場旅行,在所有人心裏印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讓所有家人,都期待著下一次的出發。
一場疫情,把許多人都困在了原地。不過,不能遠行,興趣也可以就地開花。自從疫情開始後,琦琦的興趣愛好也變得更發散和多樣化了, 又增加了健身、瑜伽和讀書會。
作爲新加坡一間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項目管理經理,全職女性琦琦很忙。然而這並不妨礙,她把對生活的熱忱,是貫穿在每一天的日常裏。
“在平常的工作日裏,通常我早上5點起床,跟著瑜伽老師和一群小夥伴做一場阿斯湯加的流瑜伽。
6點到7點半之間,參加一場大概10多個人自發組織的讀書會。7點半左右,開始准備家人的早餐。8點半和老公輪流更替送女兒去幼兒園,9點左右進入工作模式。
下午6點下班,和老公輪流接女兒放學,晚餐後陪伴孩子和親子共讀。
每周一和周六傍晚固定時間上瑜伽課,周三和周六固定日撸鐵健身,周日早上帶娃去西海岸公園參加公益親子讀書會。
節假日會邀請三五好友來家做客慶祝。還有時間會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和美術館,或者去聖淘沙進行戶外運動。 ”
怎麽對付生活中的倦怠?
琦琦講完她的日程表,辣媽腦海裏條件反饋一樣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
天天這樣,累不累呀!不會煩嗎?
天天做早餐,累嗎?
琦琦說,每天做早餐這事兒,已經成爲生活中微習慣的一部分。就是每天早上刷牙洗臉之後,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情。這也是愛好,完成得很自然很愉快。
當然啦,琦琦也不是365天每天都做,偶爾因爲某些特殊的原因或者是時間上的沖突,實在沒辦法自己動手,她也會出去吃。只是,她也會謹慎選擇高蛋白夠營養的早餐。
對于琦琦來說,一頓高質量的早餐,是開啓精力充沛的一天的必需品。吃飽喝足有營養,才能有力量打贏每天的仗~~
帶娃心神俱疲想丟出去,咋辦?
每天做早餐,中年老母親行!但是每天活力四射帶娃,emmm……還是要講究下戰略方法才行!
根據管項目的經驗,琦琦把帶娃的倦怠感,細分成了2個點——心理和身體,各個擊破。
對付身體的疲憊,很簡單:
孩子精力旺盛,中年婦女陪玩確實感到力不從心,琦琦自己的經驗是——最有效的途徑,是管理並提高自己的精力與體力,健身和早起就是我主要的抓手。
難應付的,是來自心理上的壓力:
我們身邊最親近的“做媽媽的參考榜樣”,是我們自己的父母這一輩。我們的媽媽,走在養育兒女的路上,自覺或者不自覺的,就先把自己給犧牲掉了。
現在也有很多女性,爲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犧牲了自己的愛好,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工作,讓自己的養育之路變得又辛苦又煎熬,又不被理解。
這很容易,讓我們變成一個焦躁、容易抓狂的媽媽。
琦琦覺得,這樣讓媽媽身心俱疲、也讓孩子感到很有壓力的焦躁,完全是因爲,媽媽沒有留出時間和空間,好好地愛自己。
一個不懂得愛自己和照顧自己的媽媽,又如何去好好地愛別人呢?
除了養育和陪伴孩子,琦琦給自己預留了足夠的獨處時間。在這個時間裏,做喜歡的事情,去做早餐、運動和讀書,去滿足自己的價值感。
她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的朋友,時不時約見面聊天或者一起參加有趣的活動,做彼此的智慧和正能量的支持。
當我們把自己的先照顧好了,內心的期待和渴望都滿足後,就能夠以一種輕松和平穩的心態回歸家庭和照顧孩子。
琦琦教育理念分享時間
一個愛自己愛生活的媽媽?她的教育理念會是什麽樣呢?
因爲我才有了孩子;因爲孩子,我重新定義了自己人生的意義。孩子的出世和她的本真,讓我這樣一個成年人重新獲得了面對自己並再度成長的機會。
琦琦的教養孩子的核心,是尊重和愛。孩子在成長,她也在學著成爲一個合格的生命引導者,這種成長,是互相的,並不是單方向輸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琦琦養孩子的方法,看上去有點麻煩。
比如給孩子打疫苗之前,她會專門花時間跟孩子溝通:明天我們要去哪裏看醫生打針,打針是爲什麽,打針的時候身體會很疼,但只疼一下子,很快就沒事了。而且整個過程媽媽會一直陪伴著你,請你放心。
就算孩子似懂非懂,她也會把“思想工作”提前給孩子做好,認真地跟她解釋。
這樣鋪墊和尊重孩子知情權的結果,就是以後即使害怕,但孩子不會抗拒。她知道過程,也知道結果,還知道媽媽一直會陪伴和保護自己。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她既不屬于父母也不應該屈服于父母。父母需要認真聽孩子的每一個意願,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去尊重和對待她。不管我們做任何的決定關于孩子的決定,我們都應該和她商量。
這樣在充分尊重下長大的孩子,擁有自己思考判斷和選擇的權利,將來走向社會,獨自生活,也會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家庭教育的終極意義,在于幫助孩子掌握獲得幸福的能力
對于養育孩子,琦琦最欣賞的狀態,正如紀伯倫的《孩子》這首詩寫的那樣:
《孩子》
——紀伯倫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由生命本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爲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裏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弓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爲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請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教養孩子
有些父母覺得,用打罵的方式給孩子立規矩,簡單快捷。然而,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是也會引發一些負面效果。
琦琦從來不贊成用打罵的方式來教養孩子,正如正面管教發起人簡·尼爾森博士講的那樣: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感覺到痛苦、感覺到艱難、感覺到失望、傷心,一定是因爲方法錯了。
可惜的是,很多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振振有詞地說”我這麽做,還不是爲你好”,甚至用“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才是害”這樣的荒謬理論給孩子洗腦。
孩子不聽話,揍一頓就好了。
很多父母不知道,打孩子的時候,他們會分泌特別多的腎上腺素。但孩子又不能還手打父母,所以只好憋著、渾身上下充滿了腎上腺素無法釋放,時間久了,孩子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會比正常人高很多。
孩子從幼年開始腎上腺激素就在體內不斷的積累,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沖動行事,並習慣使用暴力解決問題,造成惡劣的後果甚至無法挽回的悲劇。
媽媽是家裏的“定海神針”
在琦琦看來,媽媽是每一個家庭裏的定海神針。相比爸爸而言,媽媽情緒的波動和處理不當更加容易引起整個家庭的不和諧和矛盾。
沒人天生就會做父母,這樣一份責任重大的工作,不需要培訓就可以上崗,其實有點危險。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印記與影響。因此我們更需要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並且願意通過學習來改變。
丟掉成年人的自負,丟掉自己與孩子關系中的不對等,轉化和穩定自己的內在,去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這樣我們才可以正真地了解孩子的純樸本真,幫助孩子在自己的命運軌迹下生活,和孩子共同探索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使自己與孩子産生心與心的鏈接,在每一個當下與他們和諧相處,陪伴他們成長。
辣媽的話
我們也沒有想到,本來一篇以“媽媽做早餐帶來的幸福感”爲源頭的采訪,最終會端上來這樣豐盛的、關于養育孩子的“一桌大菜”。聽了琦琦媽媽的話,其實辣媽自己也在反省和檢討自己與孩子相處的點滴。
育兒的過程,也是我們大人的成長過程,不斷交流,不斷吸收身邊媽媽的經驗,也讓我們自己,成爲更好的養育者。
如果你也有育兒心得、教育幹貨
新加坡生活資訊、遛娃經驗
想要和大家分享~
歡迎加小編微信!
你的每一個“在看” 我都認真當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