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傳染病中心答複詢問時證實,將通過測量參與者體內抗體的水平及維持的時間,了解他們體內接種後的反應。這項調查將招募超過3000名橫跨不同年齡層及風險群體的參與者。
本地展開大規模接種已約三個月,國家傳染病中心將對3000名已完成接種的民衆進行追蹤調查,通過測量體內抗體水平和維持時間,研究他們對接種的反應。
國家傳染病中心在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證實,爲配合本地冠病疫苗接種計劃的推行,中心已經開始招募參與者,了解他們體內接種後的反應。
發言人說:“研究正在進行,我們計劃招募超過3000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將橫跨不同年齡層以及風險群體。”
傳染病中心暫時無法提供更多詳情。不過,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日前在國會回答議員詢問時提到,衛生部將展開進一步研究,包括向醫療人員、前線員工和年長者等特定群體收集接種後的血清樣本,對抗體的持久性進行兩年監測。根據國際慣例,當局沒打算爲所有接種者進行血清檢測。
根據衛生部網站,截至4月6日,我國已注射超過166萬劑疫苗。約113萬人已接種第一劑,53萬5864人則已完成兩劑。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教授受訪時說,研究接種者的抗體水平可反映疫苗能提供多久的保護。例如,我國也對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醫療人員追蹤調查,研究哪些人在接種後體內沒産生抗體,須追加劑量。
爲研發更好疫苗提供基准
“這項研究也能協助學者更好地理解和測量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爲日後的研究提供基准,研發更好的疫苗。”
他指出,外國也正陸續開展類似研究,大部分人在接種疫苗的數個月後,體內仍有很高的抗體水平。“許多因素導致抗體水平因人而異,這包括不同的測試手段及身體狀況。免疫力較弱或身患其他疾病的人可能無法形成好的抗體反應。外國研究也發現,曾感染冠病但自己不曉得的無症狀感染者,接種後身體反應可能更大,因爲他們的免疫系統可能認得病毒。”
對于研究成果是否意味著公衆可能必須每年接種,淡馬亞說,人體對病毒感染的反應不只是取決于抗體水平,也包括T細胞和自身免疫系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早前的研究顯示,康複病患在感染後六個月體內的T細胞仍能提供免疫屏障,因此康複病患和接種者可能獲得長期保護,無須每年接種。
該項與國家傳染病中心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聯合進行的研究發現,冠病病患康複後,體內病毒抗體存留時間因人而異,可介于40天至數十年。其中,31.7%的病患在康複後的180天內抗體水平並未減弱,29%病患體內抗體則在維持六個月後開始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