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巴倫》中國撰稿人李成章
編輯 | 康娟
上周(1月20日至26日),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導致市場陷入擔憂,全球股市應聲下跌。投資者擔心民衆旅遊計劃被打亂,公共娛樂和戶外休閑活動減少。這些都可能對本已放緩的中國經濟造成潛在拖累。然而,有分析人士認爲此次疫情對經濟的打擊沒有非典時期嚴重。
馬修斯中國基金則認爲,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仍在,盡管存在貿易沖突,但目前出現的對于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大損害的擔憂被誇大了。
新興冠狀病毒對經濟沖擊有多大?
1月24日,《冠狀病毒如何沖擊中國經濟》這篇文章報道稱,盡管海外股市只有小幅上下波動,但中國內地股市本周結束時卻明顯不樂觀。基准的上證綜合指數(Shanghai Composite Index)迎來了30年曆史上最糟糕的春節前夕,在7天休市開始前,該指數周四(1月23日)下跌了近3%。
中國電影業似乎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春節占據了每年票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約達100億美元。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美國娛樂網站Deadline,這種疾病今年可能會給整個行業造成10億美元的損失。
專家表示,但由于中國人口衆多,經濟活動停止即只有短短一周的時間,也足以顯著削弱中國的整體經濟,更何況這種流行病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一項研究,如果疫情繼續蔓延,“對中國乃至其它潛在地區的經濟影響將是巨大的”。該研究機構稱,中國2020年的實際GDP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多達一個百分點。
其他分析師則更爲悲觀。聯博資産管理公司(Alliance Bernstein)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莫骥(Mo Ji)表示: “如果疫情在三個月內得到控制,當前疫情可能會導致實際GDP下降0.8%,如果疫情持續九個月,則會導致GDP下降1.9%。最有可能的是,疫情的持續時間介于兩者之間。至少在未來三到四個月內,中國不僅要與疾病的蔓延作鬥爭,還要與病毒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害作鬥爭。”由于中國正在經曆顯著的經濟降溫,投資者正在觀望。投資者想看看一旦這種疾病得到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各個行業將推出什麽刺激措施。
1月21日,《冠狀病毒打亂旅遊計劃,旅遊和博彩類股下跌》這篇文章中寫道,由于病毒感染者持續增加,許多旅客因擔心在擁擠的火車和飛機上不必要的暴露而取消了他們的計劃,中國衛生部門也敦促人們在節假日期間避開擁擠的公共場所。這對旅遊業來說是個壞消息,不僅對中國國內,對海外目的地也是如此。這個爲期一周的假期通常用來探親訪友,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旅行,這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文章引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稱,2019年春節假期期間,中國人在國內出行了約4.15億次,同比增長7.6%。在爲期一周的假期中,國內旅遊收入增長了8.2%,達到5139億元(764億美元)。另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估計,2019年春節期間出境旅遊增加了12.5%,達到631萬人次。然而,冠狀病毒的傳播可能會拖累今年的數據,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已經出現放緩迹象的情況下。
1月21日,《冠狀病毒對中國公司股意味著什麽?》這篇文章指出,這種病毒使人們回想起2003年SARS爆發時的情景,當時的疫情令亞洲市場和經濟體感到恐慌。但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影響可能沒有非典(SARS)那麽嚴重。
原因是武漢肺炎的致死率和毒性似乎都低于非典。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此次的反應速度,遠遠快于非典時期,當時疫情確診四個多月後才通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而且隔離檢疫信息只提供給了疫情發源地的省份。
TS倫巴德全球宏觀研究(TS Lombard)的經濟學家羅裏·格林(Rory Green)在接受《巴倫》郵件采訪時表示,該病毒對中國經濟的打擊“幾乎肯定”將小于非典。而股市的下跌,代表了市場的過度反應。
馬吉特菲爾德資産管理公司(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的分析師邁克爾•紹烏爾(Michael Shaoul)預計,即使疫情升級到非典那樣的程度,市場受到的沖擊也會是短暫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以及經濟因素將推動市場。在這方面,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正開始生效,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爲中國經濟驅散了陰雲,出口市場的經濟數據也在改善。
“雖然冠狀病毒的爆發仍處于初期階段,但有理由相信,與非典相比,它對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有所減弱。”1月23日,《巴倫》在《冠狀病毒擔憂加劇,5只股票暴漲》這篇文章補充道,這不僅是因爲中國官員對疫情的反應更爲迅速,還因爲即使在旅行受限的情況下,科技的進步也能促進商業活動。摩根大通(J.P. Morgan)經濟學家朱海斌周三(1月22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經濟預計未來兩個季度會出現“明顯的下行風險”,但也可能會出現傳導方面的差異。
盡管航空公司、機場和其他公共場所的客流量肯定會隨著旅行禁令的實施和人們避免外出而下降,但網絡線上業務可能會增長。阿裏巴巴集團、美團點評、唯品會等電商平台,以及中通速遞等快遞公司可能會從中受益。
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擔憂被誇大?
1月21日,《未來回報:2020年中國投資》這篇文章分析道,此前一周(1月13日至19日),中國公布了29年來最慢的經濟年增長率,從2018年的6.6%降至2019年的6.1%。掌管著規模9.02億美元的馬修斯中國基金(Matthews China Fund)的聯席基金經理陳婉琪(Winnie Chwang)表示,負面消息掩蓋了一個大問題:經濟增長的長期驅動力仍然存在。消費的增長仍然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中國企業越來越依賴國內市場,這推動了創新,爲有選擇的選股者創造了機會。
目前6.1%的增長率在更加宏觀的背景下來看是在中國的預期之內的。“10年前GDP增速爲9.4%,但2019年6.1%的GDP增速基數比10年前擴大了188%,意味著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量擴張比10年前的高速增長要大145%。”馬修斯亞洲(Matthews Asia)的投資策略師安迪·罗福万(Andy Rothman)進行了研究。
盡管存在貿易沖突,中國經濟依然穩定。中美貿易戰本身就會對消費者情緒有短期影響,但目前出現的對于中國經濟將遭受重大損害的擔憂已被誇大。中國對美國的淨出口只占其GDP的不到1%,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和商界領袖正在推動國內成爲不斷擴大的中國制造商品的消費市場。這正在推動創新,並可能爲未來幾年的增長提供動力。
雖然美國已表示有意減少對中國制造業的嚴重依賴,但這將是困難的。其他國家沒有足夠的人口基礎來支持美國巨大的制造業需求。媒體正在把中國描繪成形勢的輸家,但這是一種誤解。總的來說,中國經濟實際上相當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