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新加坡人環保意識高,即便一般冷氣機比較便宜,有近八成民衆會爲了環保,選擇購買較節能的冷氣機,爲愛護環境盡一分力。
據悉,共有520名居住在本地的新加坡人參與這項研究,其中87%是擁屋族。
調查的詳情
研究結果顯示,就算知道將冷氣調至更低溫會讓孩子或同事感到更舒適,超過八成民衆還是會選擇將冷氣調至23至25攝氏度,以降低整體碳排放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此外,近九成受訪者也會在沒有使用電器時將電器關掉。另外,超過六成新加坡民衆會選購本地種植,而非從歐美進口的蔬菜,以盡自己一分力,減少碳足迹。
專家指出,非常富有同理心的民衆更可能采取環保的做法,而這類民衆愛護環境的可能性比沒有同理心的民衆高出超過五倍。
南大研究團隊在進行研究時,讓民衆做與同理心有關的問卷,題目包括是否容易心軟、看到別人被欺負會否想保護對方等。民衆作答時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爲依據。
李克特量表分四級,1爲強烈反對,4則爲強烈贊成。每答一題,選擇強烈反對就得1分,強烈贊成就得4分。每題平均超過3分的人屬于非常有同理心,更懂得體恤他人。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參與研究的民衆非常富有同理心。
專家表示,非常富有同理心的國人不僅會爲與他們較親近的人,如同事、家人等著想,也更能在做決定時,考慮到國家、其他家庭、生活環境等他們較親近社交圈以外的其他大環境因素。
此外,專家還指出,民衆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爲主要是因爲富同理心;越有同理心,就越有可能采取更有利于社會大衆的做法,爲建設更具韌性和永續的新加坡盡一分力。
新加坡的環保教育
新加坡民衆之所以有著超高的環保意識,源自于新加坡政府對環保教育的重視。在新加坡的各個教學階段,都有著明確的環保教育目標。新加坡小學至初級學院的環境教育課程也都各有側重。
小學階段
對全球變暖和環境問題(如汙染和砍伐森林)有基本了解,並通過社會知識課學習負責任使用資源的重要性。
中學階段
會進一步解釋碳循環和溫室氣體如何影響全球變暖。中學生也在地理課上探討氣候變化的影響。
初院學院
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學課皆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生活方式如何影響氣候變化,以及采取緊急行動減低影響的重要性。學生也在理解與寫作課上就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展開討論。
生命學習計劃
新加坡被譽爲“花園城市”。這不僅因其嚴格的管理,更與它的教育分不開。針對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新加坡教育部曾發布了一項“生命學習計劃”(Learning for Life Program)。
該計劃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爲學生提供了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知識和構建理念的寶貴機會。
作爲“生命學習計劃”的一部分,新加坡學校爲學生提供了一塊專屬的“生態保護園”,以便他們將科學課上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們可以在園內培育多種植物,以構建生態環境,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除科學課外,學校還將環保理念融入了其他課程。例如,在藝術課上,教師要求學生設計“節約用水”主題海報,同時爲節約用水提出建議。
在手工課堂上,學生利用廢棄物品制作生活用品,體驗日常生活垃圾的再次利用;英語課中含有“節約用水”的主題閱讀材料。
此外,五、六年級的學生會在環境保護的小組項目中,跟隨老師一起實地調研,例如定期觀察一條河流,並記錄變化數據;參觀垃圾回收處,並觀察垃圾處理的過程,以及垃圾分類人員的具體工作。
以上活動不僅讓孩子從小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會做環保的小主人,並初步了解了人與環境的關系和環境汙染對人類的危害。孩子們從中學會關注身邊的環保現狀,懂得環保就從身邊做起。
此外,學校在學生接觸到環保理念之前,會先帶他們到戶外,感受大自然真實的食物鏈相互依存的關系,認識到生物間微妙的變化,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學習,最後在書本中得到印證。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到環保知識,增強了環保意識,更爲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啓蒙教學會讓學生慢慢懂得生命的意義。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和愛護環境是教育的目標之一。孩子與自然環境有著天然的親密聯結,相信今日種下的環保種子,會悄悄在他日萌發出新芽。
環境保護重在認知和行動,學校希望向學生傳授保護環境的正確態度和生活方式,同時讓他們具備爲所在社區做出積極貢獻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