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葷素搭配 忌膏粱厚味。明代宮廷禦醫龔延賢在《壽世保元》中說:“恣口腹之欲,極滋美之味,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蝕髒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齡?”可見,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進食大魚大肉等“極滋美之味”,看似身強體壯、容顔漂亮,但這種“酷烈之氣”的厚味食品會對內髒造成傷害,驟然增加胃腸消化功能的負擔,引起消化不良,並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同時,還可誘發和加重“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病症,使精神委靡不振,給身體造成危害。節日盛宴應以低脂肪、高蛋白、低鹽、低糖食品爲佳,並搭配一些新鮮的蔬菜、豆制品和菌類食物。烹調蔬菜也要盡量做得清淡,可以涼拌或放少量油急炒或蒸煮爲宜。
2.宜飲飽適中 忌暴食飽食。《呂氏春秋·尽数》中记载:“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意思是说,饮食不要过饱和过饥,这样身体才能安康。过贪饱食可诱发大脑中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质大量分泌,促使血管细胞增殖,造成血管狭窄,使供血能力减弱而加重脑缺氧。同时,过饱还可导致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知道限制飲食可以養生益壽的道理。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曾提出“飲食六要”論,即“食品無務于淆雜,其要在于專簡;食味無務于濃酽,其要在于醇和;食料無務于豐贏,其要在于從儉;食物無務于奇異,其要在于守常;食制無務于脍炙生鮮,其要在于蒸烹如法;食物無務于厭饫口腹,其要在于飲飽處中”。這些針砭筵席時弊之說,今天看來還是可以借鑒的。糖尿病患者應少量多餐,以避免因食量過多而引發血糖升高;消化性潰瘍病者應避免大量食用甜食、高脂肪及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引發胃腸不適而加重病情;膽石症的病人應禁食高脂肪食物,以防引發劇烈腹痛。另外,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症等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油炸食品、甜品、海鮮及高脂肪類食品,注意胃腸保健。節日飲食也要定時定量,不可饑一頓,飽一頓,打亂生活節奏,增加胃腸負擔。
酒美莫貪杯
“酒逢知己千杯少”、“無酒不成席”,這是很多人的用餐習慣。春節期間,家人團聚或三五知心好友,舉酒碰杯,把盞言歡,是人之常情。適量飲酒,可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但絕不可貪杯酗酒,傷害身體。我國藥物學家李時珍指出:“面曲之酒,少飲則和氣行血,壯神禦寒。若夫沉緬無度,醉以爲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驅隕命,其害可勝言哉。”這段文字堪稱是至理名言。凡酒類都含有酒精,酗酒可導致胃黏膜損傷,輕者可至急性胃炎,重者可並發急性胃黏膜出血;酒醉後的劇烈嘔吐又可能導致食管贲門黏膜撕裂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同時,酒精還能幹擾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的功能,損害生殖細胞,導致胎兒畸形,故孕婦更不宜飲酒。
味惡莫貪口
春節烹饪菜肴,既要美味,又要衛生。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新鮮綠色蔬菜在冰箱中的保存期最多不能超過3天,以免其中的維生素含量下降,亞硝酸鹽含量增高;肉類最好選擇大型肉類企業生産的“排酸冷藏肉”;魚蝦類則盡量選擇鮮活品;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和砧板應分開使用。有人喜歡將蚶、牡蛎、扇貝、生魚、肉片等食品用開水燙一燙就吃,這種未熟透的海鮮、肉片,極易將寄生蟲帶入人體,使人發病。如鮮海蜇含有毒素,鮮食會引起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肺水腫以及過敏性休克。鮮木耳含有一種叫卟啉的光感物質,食用後若被太陽照射可引起皮膚瘙癢、水腫,嚴重者可致皮膚壞死;若水腫出現在咽喉黏膜部位,還會導致呼吸困難。新鮮的鹹菜和酸泡菜含有相當量的硝酸鹽,不宜食用。因爲它們在鹽腌後幾個小時內,亞硝酸鹽開始明顯增加,食用後可引起人體缺氧,甚至會誘發癌症,應在腌制4周後再食用。因此,春節期間必須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
我是@亞健康調理專家趙大夫 更多健康問題,點擊下面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