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人都渴望做自己的年代,真正做到的卻沒幾個。
因爲我們總是會在各種猝不及防的困擾或阻礙之下,對自我妥協。
實際上冒出做自己的心不難,難的是邁出做自己的腿。
盡管如此,每個人仍舊會在心裏,尋找一個至少比自己敢于突破外界束縛的形象。
他/她可能是身邊某個看似不起眼的親友,也可能是聚光燈下的某個名人。
我不知道你心裏的這個對象是誰,但是我心裏的她,已經給予我力量許多年。
01、得到是小,付出是大
說起金星,想對她保持中立的狀態似乎很難。要麽喜歡,要麽厭惡。
原因也很簡單,喜歡她的“做自己”,厭惡她的“作自己”。
而無論是“做”,亦或“作”,她到底是將“我”诠釋的相對很現代。
想來90後喜歡金星的許是占大多數,因爲她可以足夠爲“我就是我,是顔色不一樣的煙火”做代言。
她活成如今這道煙火的模樣,曆經過種種百感交集。
即便不多言語,就只是站在哪裏,都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之所以會生“畏”,在我看來是由于一種達到頂峰的震驚。
原來潛藏于人體內的渴望,當它爆發時,竟然會凝聚起如此強烈的執著和勇氣。
她讓我相信那些未曾實現的期望,還要歸于自身的不夠拼,缺少一股“豁出去”的精神。
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的采訪時,金星說:“我放棄過很多事情,但從沒放棄過舞蹈。”
或許在外界看來,她所付出的遠遠大于得到的。
但我們需要認清的是,付出大于得到的結局,往往是人世常態。
很多人甚至在極大的付出之後,毫無收獲。
而人生如一場賭博的比喻,早已不再是陌生的經驗和道理。
曾在死亡線上掙紮過的金星,比更多人深知此理。
她幾度將自己交給死神,如果不能活成還有可能成爲的自我,所有的得到都將蒙上一層灰。
02、中年阿姨的精神icon
讀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標題是《金星老師,中年阿姨的精神icon》。
作者接連舉例,以證觀點。我總結了幾個,譬如:
《舞林大會》上作爲評委的金星,話鋒麻辣又勁道,可謂聽時爽快,聽後回味亦不失道理。
《媽媽咪呀》裏她對每個故事的看法和觀點,逐漸倍受電視機前的同齡媽媽推崇。
《金星秀》更是阿姨們晚間必不可少的沉迷之所在,尤其是每個小段子結尾處的點睛,總能簡單明了,切中要害。
《今夜百樂門》是金星爲年輕人提供的表演平台,正所謂“每個成功青年的背後,都有一個平台”。
《中國式相親》則更進一步拉近了她與媽媽們的距離,媽媽們操心的事,她又怎麽會不曉得呢。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充充實實的節目,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金星,真真切切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吸粉無數。
阿姨們慢慢開始接納她,願意留個空擋專門看她的節目。
就像文中作者所寫,某天她突然不見時,阿姨們忽然開始不習慣,不禁問道:金星去哪兒了?
03、那些喜歡金星的人,究竟喜歡她什麽
盡管金星起初也搞不懂,大家究竟喜歡她什麽?
但是那些顆喜歡她的心,卻是明擺著的。
那麽問題來了,人們的喜歡總得有些理由吧。
我覺得至少有這麽幾點緣故:
因爲她不矯情,三言兩語讓人聽得明白,記得深刻。
她頭腦靈光,不同節目類型,皆可被“盤”下,而後用“金星式”口吻給觀衆一種“這個座位非我莫屬”的霸氣。
她關注人們身邊事,假如你知道此事,她的觀點興許與衆不同。假如不知道,大可借此查缺補漏。
也許是因爲人到中年,金星代表著女人的另一種類型。
她說出了衆多女性想說,卻不敢說;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人們支持她,仿佛在宣告內心裏住著的潛在的自己依舊鮮活。
這個“她”,理應活得更精彩,更投入,更真實。
在她的直率及坦誠裏,透著仗義和靠譜。
因而觀衆願意買她的賬,好似在買久違的善意與信任。
人們求助于她,想向她尋求一條出路。
因爲她經曆過如此多的滄桑,仿佛每句話都比旁人多了幾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