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發動空襲炸死蘇萊馬尼與穆漢迪斯之後,美國使館附近已經遭到了多次火箭彈的攻擊。不過1月26號晚上的這一次又有不同。首先,火箭彈的數目是五枚,而且官方聲明裏沒有說是掉到河裏、打到空地上之類的“臭子”;其次,圍繞著火箭彈,産生了一些令人不解的信息,讓這起本來十分平常的事件添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針對美國使館的火箭彈襲擊事件,在伊拉克早已有之,並不是最近才發明的新手法。不過在穆漢迪斯死後,火箭彈襲擊明顯比以前更加頻繁。到目前爲止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發生了至少五六起,而以前都是一兩個月才有一次,可見有人很想利用火箭彈達到某種目的,而這個目的現在變得十分緊迫。
這個緊迫的目的是什麽?這就要追問一個問題:火箭彈到底是誰打的?到這裏就開始複雜起來。
按照以往的慣例,大家默認火箭彈就是什葉派民兵組織打的,是給美國的一種警告:雖然我正面戰場打不過你,但如果想對你在伊拉克的駐地造成點破壞,你也攔不住我。這樣的火箭彈一般打在美國使館旁邊的空地上,大家心照不宣,各留一點面子。
但是我前面說了,官方聲明沒提這五枚火箭彈落在哪了,這在以前不太多見。
以一般情況來說,安全部門會發兩次聲明,第一次大概描述火箭彈的落點,第二次補充傷亡人數。這次火箭彈事件只有第一次的一半信息,即“五枚火箭彈”,另外在第一份聲明中也表明了沒有傷亡。沒有第二份聲明。
巴格達是中東情報之都,伊拉克的情報體系從薩達姆時代開始發展,美國入侵後,爲了拆解複興黨架構,解散了軍隊警察,唯獨對情報人員不但網開一面,還大加扶植,共享信息,直到今天。筆者親身經曆過電話被監聽控制的情形,國內打來電話只能說半分鍾,超過這個時間,對方就會聽見之前說過的內容無限重複;其他人還曾在電話裏聽到不認識的人用阿語交談。在這樣的環境裏,很少有漏不出來的消息,只有不確認不證實的沉默。
火箭彈事件第二天,就有地下消息說,有三枚火箭彈掉在了美國使館區裏面,造成了3-5人受傷。但沒有任何官方渠道或媒體對這個流言進行確認,也沒有任何畫面或圖片,因此,這是一條無法發布的報道。
不過,在伊拉克全國通訊社,也就是伊拉克記者協會的一篇報道中援引了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蔔杜勒-邁赫迪的聲明,聲明的主體是在譴責火箭彈襲擊事件,而在背景介紹時,使用了American Embassy Campus這樣的說法。
這依然夠不上核實或確認的標准,但也可以說無風不起浪。
話又說回來,這與火箭彈是誰打的有什麽關系?打到美國使館區不就是民兵組織幹的?這不是正好符合民兵組織的複仇願望嗎?
很多人相信一個理論,就是事件是誰發起的,要看誰最終受益,受益者極大可能是發起者。
這個理論在很多情況下是適用的,但如果深入了解伊拉克內部的種種糾葛,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當事方,都有可能是受益者。
比如說民兵組織是表面上的受益者,然而在一個星期以前,民兵組織領導人就明確表示,不會將美國使館作爲襲擊目標,他們的首要問題是要處理美國的軍事存在,也就是軍事基地。
在本次火箭彈事件後,民兵組織“正義聯盟”的發言人再次出來強調,火箭彈不是民兵組織打的,這種火箭彈是民兵組織多年前就停止使用的型號。民兵組織對美國的回應“不會低于伊朗對蘇萊馬尼之死的回應等級”。
這就奇怪了,如果按照伊朗的回應等級來比對,十幾枚導彈都只是下限,五顆火箭彈的事情爲什麽不承認呢?
有一個人威脅隔壁老王說,我要把你家房子燒了;第二天老王家門口出現了一堆垃圾,這人卻說:垃圾不是我扔的,我還是要燒你家房子。
邏輯上來講,這種辯解毫無意義,除非火箭彈真的不是民兵組織打的。
火箭彈事件還有誰會受益?
遜尼派是一個合理的懷疑對象。在伊朗導彈事件發生後,伊拉克議會做出撤離外國軍隊的決議時,遜尼派議員幾乎無人到場,換句話說,他們支持美國留在伊拉克。原因也十分明顯,什葉派已經可以單獨左右議會決議,如果沒有美軍在伊拉克作爲制衡,遜尼派面對什葉派必然毫無還手之力。
伊拉克最大的美軍基地,阿薩德空軍基地,就設在遜尼派的地盤安巴爾省。而在什葉派積極呼籲成立國際反美同盟時,有傳言稱遜尼派開始謀求像庫爾德自治區一樣的半獨立地位,並在尋求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然而遜尼派的問題在于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庫爾德人之所以能夠自治,首先是因爲有庫爾德自由軍。它在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力量面前仍然相對弱小,基爾庫克沖突之後,庫爾德人連獨立公投的結果都不再提起,但因爲手中有軍事力量,加上美軍的協助,庫爾德人有足夠的底氣與中央政府進行相對平等的政治博弈。
反過來,遜尼派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美軍。如果美軍撤離伊拉克,影響最大的就是遜尼派。而如果美軍能夠繼續削弱什葉派的實力,至少還可以維持原有的力量對比,再觀後續。
火箭彈一打再打,可能已經打到了使館區內,這是不是對美國試探和刺激的不斷加碼?這樣下去,假設有一天,擦槍走火也好,蓄謀已久也好,使館人員死亡或重要設施被毀,美軍即便想如伊朗導彈事件那樣冷處理,國內輿論與政治人物都很難答應。什葉派民兵武裝很可能會被推上斷頭台。
而在遜尼派以外,其實美國自導自演火箭彈事件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對于美國來說,伊拉克的地位和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中東情報中心、重要戰略支點、進可威脅伊朗、退可保護沙特以色列、什葉派遜尼派庫爾德人三足鼎立、歐亞非三洲交彙……美國絕不可能輕易放手伊拉克。
前段時間從敘利亞撤下來的美軍從庫區入境,據說要去科威特,但之後就再沒有人了解他們的下落。美國還以安保公司的形式,在伊拉克長期保留5000多人的駐軍,前段時間表示還要向中東地區增兵。
而目前爲止所有的官方聲明中,這麽多的火箭彈襲擊沒有造成一人傷亡,只看到美軍一次又一次地“加強使館周邊防衛”。
雖然伊拉克議會的決議很難執行,但面對大量什葉派民衆的憤怒,美國要想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加強軍事力量,顯然也不能毫無借口。
總之,流言、猜忌和懷疑就是伊拉克目前的複雜環境,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都有可能是火箭彈事件的幕後主使,但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能夠確認。
就像羅生門一樣,大盜希圖江湖名號,女子想要貞節牌坊,武士不願承認失敗,樵夫隱瞞偷竊行爲。火箭彈上寫著的,到底是誰的名字?或許沒有真相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