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唐煜
編/趙豔秋
1月27日在日本衆院預算委員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定爲《感染症法》中的“指定感染症”,這意味著不論是何國籍,感染者的治療費用將由政府承擔,也能對患者采取強制入院等措施。此前在1月26日,日本新確診第四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一位在日華人向《財經天下周刊》談到了她的一些觀察。在這次國內疫情出現後,日本社會上上下下並沒有呈現出恐慌,對在日病人表達了一種尊重,也做出了一些暖心行動。而她認爲,日本的“厚道”之舉是一個經曆過諸多災難的民族,對此刻正在遭遇災難的鄰居,釋放出的最本能的同理心。
以下是她的自述: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內最早的國際援助來自日企伊藤洋華堂,他們向成都捐贈了80萬只口罩,分別在1月24日、25日分兩次航班,到達成都市雙流機場。但伊藤洋華堂自己並沒有宣傳,只說是在日華人捐助的,後來媒體發現才被報道出來。
春節的時候,日本其實已經查出了確診病例,但是安倍還是在春節拜年的視頻中說,歡迎中國人民來日本。
在公布確診病例的時候,日本不公布確診患者的國籍,只寫“居住在武漢市的旅客”。有記者問爲什麽不明確說國籍,官員回複說:“國籍和疫情二次擴散無關,要尊重患者。”日本還要不分國籍公費治療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其實人人都知道病人是哪裏來的,我們不用“善良”、“偉大”這種詞,但我覺得日本至少體現了尊重。
我的一位朋友去買口罩的時候,遇到一個日本大叔也在買口罩。店員跟他說:“這個東西最近賣得很快,你要不要多買一盒?”但大叔說:“這附近有很多中國留學生,我就不買了,留給他們。”還有好幾個朋友打電話預約郵局的人,說要給中國朋友寄口罩。郵局職員的態度都非常友好,有人還會開車來他們家拿。
實際上馬上就要到日本花粉季了,很多日本人都有花粉症,離開口罩就活不了,但是日本官方和民間沒有怪罪中國人把口罩都買了,也沒有說不准大量往海外寄。有的店甚至還限時降價,在旁邊用紙條寫了“中國加油”。
我的另一位華人朋友跟日本同事開會時說,自己很關心國內的情況,准備寄口罩回國。一位日本同事馬上就掏出1000日元說,幫他也買口罩一起寄到中國。我這位朋友發了條朋友圈說到這件事,希望大家知道今天寄過去的東西裏也有一位日本朋友的感情。
這種互助和善良,我覺得是一個經曆過諸多災難的民族,對此刻正在遭遇災難的鄰居,釋放出的最本能的同理心。比如,日本一旦發生地震,飲料售賣機會變成不要錢自己取,超市裏的飯團都會很便宜地往外賣,這個機制已經寫在他們的系統裏了。所以,他們本能上不會去嘲笑一個在經受災難的群體和民族。
這一次日本社會並沒有特別恐慌,包括我自己都覺得疾病不會在日本擴散,首先日本人特別喜歡戴口罩,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或者自己生病了,會先把口罩戴上,他們覺得不能把感冒傳染給別人,戴上口罩是一種高尚和體貼的行爲,所以即使開會戴口罩,也沒有人覺得你很怪異。
另外就是日本非常愛幹淨,日本的把手、附體,凡是容易傳播細菌的地方,用的都是抗菌材料。也經常能看到他們在公共場合消毒,我們在非常時期才會有的,比如定期給電梯按鈕消毒,這些是日本人每天都在做的。現在這種情況,按照日本人的習慣肯定會加強消毒的頻率和力度。
現在物資緊缺,我們在日的華人金融圈也在組織捐贈,第一批物資已經寄出去了。我們發現,大筆的捐款要走很多流程,除了海關報備,還要跟當地政府部門去協調。爲了更快地將物資送達,解決當地的問題,我們現在都是把東西拆散了,直接用EMS寄到我們認識的醫生手上。
這次,我觀察到我們還是從2003年的非典裏吸取了教訓。當年我們對非典嘻嘻哈哈的,從北京和廣州實習回學校後也沒有人戴口罩,但17年後,隨著社交網絡的發達,人們培養出了更強的防範意識,也能傳播更多的善意。現在年輕人對戴口罩就非常重視。
此外,我覺得大家應該要提升的,不是危機關頭該怎麽做,而是平時應該怎麽辦,希望接下來戴口罩這件事能夠像在日本一樣,成爲我們的一個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