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出雲尼子氏的興起
2.出雲尼子氏的衰亡
3.出雲尼子氏的再興與覆滅
1.出雲尼子氏的興起
(一)尼子氏的起源 說到尼子氏的起源,不得不說到尼子氏的本家京極氏,尼子氏的前身就是京極氏的支流·宇多源氏的佐佐木氏。尼子氏的始祖为从南北朝时代一直到室町幕府初期都很有影响力的婆娑罗大名·佐佐木高氏(道誉)之孙高久。 高久的祖父高氏早在室町幕府初期就被幕府任命代替山名时氏任出云守护之职,只不过当时的出云国还是在山名氏的控制之下,受幕府任命赴任的高氏、开始与山名氏陷入对立关系,明徳之乱过后幕府没收了山名氏许多的领地,幕府重新任命京极氏为出云守护,分家的尼子高久为守护代,在高久决定在近江国甲良荘尼子乡(滋贺县甲良町)定居后,开始起用“尼子”这个姓氏。 (論述) 尼子氏的前身京極氏和許多家族一樣也是一個乘亂而起的家族,可以說是他們看准了時機選對了主子,在得到主子足利氏的充分信任後京極氏開始崛起,尼子氏正是從這個京極氏中分流而出的,家族的分流對于主家有利有弊,控制的好可以讓主家的勢力分布更廣,控制的不好等于是削弱本家的實力,甚至可能出現本家被分家所吞並的“下克上”的事情,而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尼子氏正是“下克上”的代表家族之一。 (二)開創出雲尼子氏 尼子氏真正開始創業是從出雲尼子氏的第1代當主·尼子持久开始的。尼子高久生有两子,长子诠久,次子持久。据《佐佐木系图》记载,诠久继承了尼子家在近江国的领地;持久则作为京极氏的守护代于明徳三年(1392年)前往出雲國入住月山富田城,成爲出雲尼子氏之祖。 此前,尼子氏主家京極氏在中興之主高诠的領導下已經回複了一些往日的榮光。關于出雲尼子氏之祖持久,也許是由于主家當主出色的領國治理,作爲守護代的持久相比之下顯得十分渺小,史料中對他的記述甚少,只在《日禦崎神社文書》中有過兩次關于尼子四郎佐衛門丞(持久)出面調停日禦崎神社與杵築大社之間領土爭端的記載。持久的無所作爲也有一些客觀原因~京極家對各國人勢力的保留大大限制了守護代的影響力,使得一些有力國人在出雲的影響力與尼子氏相差無幾。 似乎委任尼子氏爲守護代主要是爲了讓出雲國人意識到京極家的存在,其次則是監視國人勢力,並不需要尼子氏過多代行守護權利。國人與守護代之間相互制衡,如此京極家便可輕易控制出雲。在這樣的治世之下,新興的雲州尼子一族平靜的度過了四十余年,直到京都方面風雲再起,又一個亂世拉開序幕。 (論述) 此時的持久作爲分家只能隱藏自己的野心等待時機,由于主家現在還是十分強大的所以他一方面強化家臣團內部的聯系,一方面又采取謹慎的外交手段,爲積蓄出雲尼子家的實力打好基礎,持久雖然看起來那麽默默無聞。其實他爲尼子家今後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作爲分家有的是自守本分,有的卻一直在等待機會獨立,尼子氏正是這樣一個有這樣野心的家族。 (三)脫離主家的尼子氏 雖然尼子持久爲出雲尼子氏開創了基業,但是尼子氏一直在主家京極氏的控制之下,不敢有大的作爲。直到出雲尼子氏的第2代當主(持久之子)尼子清定時期才開始有機會脫離主家的控制。尼子清定活躍之時,正是日本最混亂的時期·应仁之乱。 在他當守護代的期間,全力經營出雲、隱岐兩國,積極地跟出雲國內的諸豪族周旋,爲出雲尼子家的繁榮貢獻了不少。他作爲當時山陰地區唯一的東軍,輔助主君京極持清牽制了鄰近的西軍山名氏,並壓服了不少出雲本地的各方豪族勢力,其戰功獲得了幕府的肯定。 應仁之亂後,本家京極氏由于忙于對南近江六角氏的征戰,無暇顧及西國的出雲。由于尼子清定(刑部少輔)在應仁之亂中的良好表現,尼子氏開始取代京極氏,成爲被幕府承認的出雲的支配力量。尼子家也逐漸從京極家獨立出來。 (論述) 要說尼子氏的出現主要是抓住了“明徳之亂”這樣的大動亂的時機的話,那麽尼子氏得以擺脫主家“京極氏”的控制,成爲獨立的家族勢力,就完全是因爲尼子清定能夠緊緊抓住了“應仁之亂”這樣的大動亂乘勢而起。所以說尼子清定對于尼子氏的獨立是居功至偉的! (四)最輝煌時代的尼子氏 (特此說明由于描寫尼子經久公的同類文章實在太多,所以本人對于尼子經久公的介紹是引用了不少其他同志文章的內容的,當然個人評論還是我原創的) 尼子經久公畫??
1458年(日本長祿2年,明英宗天順二年),尼子氏最偉大的當主經久出生于月山富田城,取名又四郎。文明六年〈1474年〉被送往京都作爲東軍的人質,之後出任民部少輔,二十一歲時〈1478年〉歸國。同年從父親清定手上接過守護代之位〈也有說是二十五歲時繼任〉,並拜受了主家京極氏京極政經的偏僻,取其“經”字,改名爲經久。 由於尼子經久年輕又行事傲慢,所以在當地豪族、國人衆中沒有樹立起權威。京極政經在出雲的寺社土地被尼子經久侵吞,使尼子家與主家京極氏的關系日益緊張。 1482年(文明14年),幕府命令尼子經久上繳出雲、隱岐的段錢。尼子經久無視幕令,私自扣押段錢。于是在1484年,幕府下達了征討尼子經久的命令。出雲的三澤氏、三刀屋氏、朝山氏等豪族紛紛叛離尼子家,起兵進攻月山富田。尼子經久兵敗後被追放,投靠外公家真木氏,從此隱居了近兩年。 京極氏以鹽冶掃部介爲新的出雲守護代,入駐月山富田。而此時的京極氏與六角氏在近江連年征戰。爲支付戰爭開支,鹽冶掃部介在出雲地區征收重稅,不僅導致民心背離,也給了臥薪嘗膽的尼子經久以東山再起的機會。 文明十八年〈1486年〉元旦之夜,賀麻黨按照慣例,進入月山富田城表演慶賀新年來臨的“千秋萬歲舞”;就在表演中途,賀麻黨跟尼子經久等人裏應外合,並放火制造混亂。鹽冶掃部介冷不防有此一著,混亂之中唯有勉強接戰,但此時大勢已去;掃部介先殺死妻兒,再放火焚燒自宅,自己則在熊熊烈火中自刃。 事後尼子經久犒賞了山中勝重等部下,以及在奪城計劃中居功至偉的賀麻黨,而經久自身亦獲回複守護代的原職。尼子經久奪回月山富田城的這一年,只有二十九歲。 同年七月,京極政經離開出雲上洛,臨行前把物領職〈一族之首領〉和出雲、隱岐、飛驒三國的守護職位讓給嫡孫吉童子丸,並把輔助的任務讬付給尼子經久及多賀伊豆守二人。就在京極政經離去後,尼子經久立即全面排擠多賀氏的勢力,並把京極家讓職的證書據爲已有,以表示自己取代了京極家成爲守護官。吉童子丸如同被流放,從此下落不明。 尼子經久在出雲國樹立自家的政權後,開始轉動其謀略之輪,向統一出雲的目標進發;而首要目標,就是出雲國內最有力的國人衆三澤氏。 某一次會議上,山中勝重在衆目睽睽下跟尼子經久發生爭執,讓經久下不了台,結果經久給這位奪城功臣一個死罪。勝重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結果逃往三澤氏的領地尋求庇護。尼子經久得知這一消息,更是氣憤難平,盛怒之下,下令把勝重的家室都囚在大牢。 之後勝重投到三澤氏三澤爲國的麾下,表現得盡心盡力,最終得到三澤爲國的信任。勝重向三澤爲國表示對尼子經久恨之入骨,並希望三澤爲國給他軍隊攻打月山富田城,作爲報仇。三澤爲國允許了他的請求,把大部分兵力撥給山中勝重。山中勝重率軍來到月山富田城下,並沒有立即進攻,反而秘密地向身在城中的尼子經久彙報軍情。經久得報後,與城外的勝重軍隊前後夾擊,三澤軍死傷大半。 原來尼子經久與山中勝重早就定下計策,先讓山中勝重在衆人面前開罪經久,繼而讓他投到三澤氏麾下,再把他的親人收進大牢等等一連串的苦肉計來騙取三澤氏的信任,再從中破壞他們的實力。尼子經久在富田城下得勝後,隨即殺至三澤氏的本據地。三澤爲國眼看得勝無望,只好開城投降,時爲長享二年〈1488年〉三月。 尼子經久解除了三澤氏的威脅後,三刀屋氏和赤穴氏亦先後被降伏,而其余的國人衆有見及此,亦紛紛投向尼子陣營。由此,尼子經久正式統一出雲,向戰國大名之道邁進。 此後的經久,著眼于附近各國的攻略;幾年間,尼子家的勢力不斷壯大。永正五年〈1508年〉,雄霸西國的大內家第三十代當主大內義興,擁立前將軍足利義稙上洛,以圖奪回失去了的權勢;尼子經久曾應大內義興之邀,到京都協助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可是最後卻得不到相當的報酬,此事令經久懷恨在心。就在中央戰事正處于膠著狀態的期間,尼子經久便暗中策劃對大內家的侵略行動。 永正九年〈1512年〉,尼子經久向背叛大內家的古志爲信提供支援。永正十五年〈1518年〉,派胞弟尼子久幸〈山中鹿之介的曾祖父〉攻打伯耆國羽衣石城主南條豐後守宗勝;另外派長子尼子政久攻打出雲國大原郡阿用磨石城主櫻井宗的。可是,就在這一役,讓尼子經久初嘗到錐心之痛。
尼子政久,生于明應三年〈1494年〉,幼名又四郎。政久的母親,是應仁之亂中享負盛名的東軍猛將,人稱“鬼吉川”的吉川經基的女兒,是個很有教養的人。尼子政久自幼受到父母薰陶,在文武兩方面都能獨當一面,尤擅于詩歌和吹奏橫笛子;據說他曾侍奉後土禦門天皇,是天皇練習奏笛的好夥伴。當時人們對他寄予厚望,稱他爲“花實兼備的大將”,是繼承經久偉業的上上人選。 當尼子經久派出大軍攻打南條宗勝時,磨石城主櫻井宗的趁月山富田城空虛,毅然揭起反旗。尼子經久聞訊大怒,命令政久帶領七千兵攻打磨石城。 磨石城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尼子政久遂決定采取持久戰,靜待城內糧盡,再一鼓作氣把它攻下。政久每晚都在城外設酒宴,慰勞軍士;酒到酣處,往往奏笛助興。由于政久奏笛之技名聞遐迩,在城中的櫻井宗的甫聽到這悅耳的笛聲,便知道奏笛者正是敵方大將尼子政久,遂下令士兵向奏笛者放箭。可憐尼子政久死于亂箭之下,終年二十五歲。 敗軍紛紛逃回月山富田城,向尼子經久報告戰況。經久聞得噩耗,悲憤之情莫可言狀,他決定親自帶領大軍攻打磨石城,爲愛子報仇。櫻井宗的抵擋不住尼子軍的猛烈攻擊,最後城破自殺,尼子經久算是爲兒子報了仇。 此後,尼子經久加緊了對鄰國的攻略。大永三年〈1523年〉六月,尼子軍進攻大內家在安芸的據點--鏡山城;當時還是小城主的毛利元就選擇投向尼子軍,透過籠絡城將藏田日向守直信,雙方裏應外合,才獲得勝利。一代名將毛利元就,逐漸在曆史舞台上嶄露頭角...... 翌年〈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尼子經久親自策動伯耆國攻略。尼子軍連陷數城,驅走了守護山名澄之,羽衣石城主南條宗勝亦遭逢戰敗而逃往因幡。是次伯耆攻略中,不少伯耆國人紛紛逃往因幡、但馬的山名氏麾下,而大多數神社寺廟都遭到破壞、燒毀,後世稱這場浩劫爲“大永五月之崩壞”。 然而,就在這一年,大內氏不再沉默,大內義興、義隆父子率領陶興房等重臣入侵安芸,與南下的尼子軍交鋒。此役,毛利元就洞察形勢,決定舍棄尼子而歸順大內。從此,尼子氏與毛利氏交戰頻繁,最後尼子氏更亡于毛利元就手上。 順帶一提,此時的尼子經久,已領有山陰、山陽十一國,計有出雲、伯耆、因幡、石見、安芸、備前、備中、備後、美作、播磨、隱岐。(實際控制6國,其余爲名義上臣服尼子氏) 是爲尼子家的顛峰時期,後世更因此稱經久爲“陰陽一太守”。 尼子家的繁榮可以從以下家臣封地石高的多少看出來 《自尊上人江禦奉加目錄》中所記尼子分限帳:
禦家老衆
宇山飛騨守久兼 石見國內 17萬7千7百石
佐世伊豆守清宗 備後國內 12萬石
牛尾呀江守幸清 備前國內 10萬石
中井駿河守綱家 美作國內 8萬7千石
以上4名 4國 49萬4千7百石
禦一門衆
尼子下野守久幸 播磨國內 10萬石
穴戸大炊頭 隱岐國內 7萬石
京極相模守 備前國內 5萬石
龜井淡路守 備前國內 3萬8千石
朽木河內守 備前國內 3萬2千石
以上5名 3國 29萬石
中老衆
大西十兵衛高由 備中國內 3萬石
立原源太兵衛久綱 美作國內 2萬3千石
津森惣兵衛幸俊 美作國內 2萬3千石
森脅市正 播磨國內 2萬8千7百85石
山中鹿介幸盛 美作國內 2萬石
本田豐前守家吉 備前國內 2萬5千石
以上6名 4國 14萬9千7百85石
禦手回衆
平野又右衛門久利 出雲國內 1萬8千石
米原左衛門綱寬 備中國內 1萬7千5百石
本田豐前守 備中國內 1萬4千4百53石
佐世勘兵衛 備中國內 1萬4千39石
佐世助三郎 伯耆國內 1萬2千2百96石
牛尾太郎左衛門 伯耆國內 1萬7千石
橫道源介高光 隱岐國內 1萬9百30石
橫道源之丞清高 備中國內 1萬2百43石
三刀屋蔵人 備中國內 1萬43石
以上9名 4國 11萬9千2百75石
侍大將
尼子式部少輔誠久 備前國內 9千9百石
秋上伊織介久家 備後國內 1萬石
河副美作守久盛 備後國內 1萬石
五月早苗介 備中國內 8千13石
本莊越中守經光 備前國內 8千13石
其它37名 9國 11萬9千7百66石
足輕大將
加藤彥四郎 美作國內 5千2百17石
神西元通 美作國內 4千6百60石
古志玄蕃頭 出雲國內 4千3百72石
以上3名 2國 1萬4千2百56石
軍奉行 野村主稅等3名 3國內 1萬7千9百43石
惣侍衆 三刀屋久扶等26名 8國內 10萬7千6百75石
亨祿元年〈1528年〉,大內義興病殁,由兒子大內義隆繼任家督。四年後〈天文元年,1532年〉九州發生動亂,大內軍連忙渡海,跟大友、少貳聯合軍對決。在這期間,尼子經久展開反擊戰。然而,尼子家內部發生重大事件,再次讓尼子經久感到心灰意懶。 尼子經久的三子尼子興久,從父親處獲得三千貫領地,當了個上鹽冶的要害山城主,負責西邊的防禦工作。但是他不滿足于自己所得的領地,並委讬家中宿老龜井安綱〈即龜井秀綱〉代他向父親轉達自己的意思,求父親再加賜原手郡七百貫的領地。不過他的要求不被經久接納,興久便疑心是龜井安綱向父親進了讒言的緣故。一怒之下,決定起兵叛亂。 尼子興久在末次城戰敗後,投靠妻子的娘家,備後甲山城的山內直通。然而,此舉亦無助于挽回劣勢,始終興久師出無名,最後只有失敗的下場。興久已是窮途末路,唯有自刃。當尼子經久看到兒子的首級時,蓦然回首,先是政久英年早逝,如今興久作亂自斃,饒是久曆風霜的經久,也不禁悲從中來。 天文六年〈1537年〉,年屆八十歲高齡的尼子經久把家督之位傳給政久的次子诠久〈後來改名爲尼子晴久〉,自己則退居幕後。不過初上任的晴久,年少氣盛,不聽祖父的勸阻,執意對吉田郡山城用兵。一生馳騁沙場的尼子經久早就預料到自軍會有失敗的下場,便著令吉川興經、本城常光等家中猛將假裝投降大內,作爲己方的內應,亦可以稍稍拖延大內軍的行軍速度,以期待冬天的來臨,令大內軍不能動彈,迫使敵人撤退。此計最終得到成功,亦顯示了尼子經久的作戰智慧。 天文十年〈1541年〉十一月十三日,尼子經久在月山富田城裏咽下最後一口氣,終年八十四歲。法名興國院月叟省心大居士。
子氏在經久這一代的帶領下走向了輝煌,一是依靠前人爲他打好的基礎,雖然他被撤去了守護代之職,但是侍奉了尼子氏幾代的忠臣們卻一直是跟著經久的,二是依靠經久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才讓尼子氏得以不斷吞並鄰近的弱小勢力,並迫使附近的中等勢力臣服于他,雖然曾經有過被撤去守護代之職的恥辱,但是他卻能夠知恥後勇不但奪回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勢力並且還發展壯大至極。有的朋友說他明明只實際控制了山陰山陽6國,爲何卻號稱爲11國呢?其實另外的5國是名義上臣服于他尼子氏的,雖然尼子氏沒有派兵在那裏,不過有什麽戰事他們還是得聽尼子氏的,比如當時的毛利氏就是臣服于尼子氏的家族之一,但是之後這些勢力中還是有3國在尼子家開始衰弱的時候又獨立了。朋友們一定想問爲何尼子經久不直接派兵攻打並接管這些勢力呢?其實這個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主要是因为西国地区多为山地,本来人口就不如平原地区多,粮食生产也不如平原地区,如果不是因为尼子氏已控制了石见国的银山,还真不知道尼子氏那里来那么多的财力维持它的军团。2·正是由于第一点所以尼子经久决定把战略目标放在当时一直与尼子氏争夺西国控制权的大内家身上,东面邻近的几个小国已经臣服于尼子氏了,只要击败并吞并了大内氏就可以获得长门和筑前2國的海外貿易據點,擁有了更大的經濟支持才可以有能力向上洛之路挺進!
但是可惜的是當時的大內氏並不是一塊很容易啃的骨頭,大內家的當主大內義興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對付的敵人了,他的兒子大內義隆也不是個好對付的主,雖然很多遊戲裏都把大內義隆刻畫成了一個無用之人,其實這都是一面之詞而已,大家想想看在他的養子大內晴持在世的時候,他率領了他那強大的家臣團發展是多麽快?他1522年與1524年曾經隨父親義興出陣;1528年父親死後繼任大內家家督。大內義隆就任之後便開始進攻北九州,並與大友義鎮、少貳資元發生戰爭。1536年大內義隆從朝廷得到得到大宰大貳的官位,並且滅亡少貳家,完成北九州的攻略;同時也嘗試進軍京都,但是出兵連連失利,並且在1542年爲尼子晴久所擊敗,並且在這一戰中大內義隆的嫡子(也是養子)大內晴持也戰死。 之後大內義隆失去對政治的野心,沉迷于玩樂與文化事業,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而導致武治派的反彈。1551年屬下陶晴賢發動叛亂,大內義隆于長門的天甯寺自裁,享年四十五歲,大內家也告滅亡。 大內義隆是一位注重文化與貿易的大名,本身也對和歌與連歌等京都文化事物表達很強的關心,並且與文化人有所來往;同時獨占與明朝和李氏朝鮮的勘合貿易,將朝鮮的大藏經于日本出版;同時允許基督教的沙勿略于山口傳教。大內義隆可以說是一個真正通曉文武,外交內政的全才,要不是因爲他受養子之死的打擊,毛利氏恐怕永遠也只是大內氏的一個附屬領主啊! 而尼子經久所在的時代正好是遇到了最強大的大內氏,並與其交鋒多年,雙方各自都消耗了不少實力,尼子氏統一西國的夢想就這樣被拖了一年又一年,漸漸的經久也感覺到歲月不饒人了,尼子氏爲了對抗大內已經消耗了過多的人力·财力·时间,如果经久一过世这个局面又有谁能继续维持啊。。。。。。而这时作为墙头草的毛利氏已经看出尼子氏虽然强大但是已经是大不如前了,相对于尼子氏大内氏的当主义隆就显得朝气蓬勃多了,所以毛利氏又从支持尼子氏的阵营转向支持大内氏。这对于尼子家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尼子政久不死,之后的尼子家或许能够继续顶住大内家的对抗,如果能等到陶晴贤谋反的那一年也许尼子氏就能统一西国甚至上洛也不一定哦,可惜这个毕竟只是幻想而已),经久带着他那苍老的身体又奋斗了多年,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2.出雲尼子氏的衰亡
與毛利氏的爭鬥
応仁、文明之亂後,日本的中國地方,有兩個強大的勢力,他們分別是出雲尼子氏和周防大內氏。在這兩大勢力的交界地方,生存著許許多多勢力比較弱小的國人領主。這些當地豪族很難明確自己到底屬于哪一方的陣營,常常是今天大內家,明天尼子家地倒來倒去。往往兩邊只要一有風吹草動,這些國人領主就要迅速決定自己朝哪一邊站隊。所幸的是,有時候即使站錯了隊也沒有關系,因爲當戰爭進行了一半的時候,仍然有機會可以作再一次的選擇。
短暫的合作——鏡山城奪取
夾在尼子氏與大內氏之間的毛利氏,原本是大內家傘護下的豪族,在判斷了大內義興上洛失敗的情況之後,毛利家①的桂広澄私通尼子氏,希望取得尼子家的援助,脫離大內氏而獨立。不料,大內義興在京都突然奇迹般的勝利了,毛利家的當主毛利興元又在這個時候因酒猝死,由其年僅二歲的兒子幸松丸繼承毛利家,毛利元就擔任監護人。毛利家在如此風雲突變的情況下,不斷接到尼子與大內兩家逼迫毛利氏表態的信函。毛利元就覺得尼子氏很不可靠,再加上毛利家與大內家一直有著深厚的關系,所以打算重新投向大內氏一方,與大內氏聯手對抗尼子氏。尼子経久得知毛利元就想與大內氏合流,就馬上派兵威嚇元就,最後元就只好屈服于尼子氏之下,答應加入尼子軍,與尼子氏聯手攻擊大內家的鏡山城。爲處罰毛利氏這麽晚才決定加入尼子軍,尼子経久要求毛利氏擔任先鋒,並且由體弱多病的幸松丸親自帶隊,新宮黨在後壓陣。由于鏡山城的地形易守難攻,毛利軍不管怎麽攻打都無法攻破。毛利元就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決定籠絡鏡山城守將蔵田備中守房信的叔父蔵田日向守直信,順利問出進入鏡山城的捷徑,兩人裏應外合,最終攻下鏡山城,城守將蔵田房信自殺。
大永三年(1523年)七月十五日,在鏡山城合戰結束後不久,毛利家當主毛利幸松丸便病逝了,八月十日毛利元就繼任家督。然而,在由誰繼承家督之位的問題上,毛利氏家臣團分爲支持毛利元就,和支持元就的異母弟弟毛利(相合)元綱兩派。尼子経久爲了可以長時間控制毛利氏,暗中支持元綱派發動政變。大永四年(1524年),元綱的謀反被元就平定,元綱討死,元就穩定了毛利氏家族內部。大永五年(1525年)三月,毛利元就與當初陰謀策劃、操控他們兄弟相殘的尼子氏斷交,轉而服屬于大內氏。
注:①當時毛利家的當主是毛利興元。
安芸壓制——吉田郡山城侵攻
天文六年(1537年),尼子経久退居二線,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嫡孫尼子晴久,當時経久八十歲,晴久二十三歲。
尼子氏年輕的家督晴久表現得異常活躍,當年八月就奪取了享有“戰國軍資”之稱的石見大森銀山。之後,晴久受將軍足利義晴之命上洛,心中暗自下定了稱霸天下的決意。天文六年(1537年)末,晴久遠征播磨,擊破赤松軍。天文七年(1538年),策劃美作、備中、但馬、播磨一線的上洛之道。天文八年(1539年)十月,攻略播磨的英賀,勢力進一步向東部中國擴大。
然而,安芸的毛利元就重新倒向大內氏一方,並以大內義隆的威望和實力作爲後盾,威脅著尼子家的安全。因此晴久決定對安芸、備後進行壓制,從而斷絕今後向東上洛的後顧之憂。天文八年(1539年)十一月,月山富田城中召開軍事評定會,晴久向家臣們宣布了遠征安芸及討伐毛利氏的決定,卻遭到諸將的反對,晴久的叔祖、経久的弟弟尼子下野守久幸更是反複提出對此事應當持慎重態度,須在深思熟慮之後再作出陣與否的決定。但是晴久根本聽不進這些谏言,他不顧諸將反對,依然我行我素,准備傾重兵殺向吉田郡山城。久幸見勸說無效,便急急忙忙地跑去與病榻上的経久商議。経久喚來晴久責問,但晴久竟用“臆病野洲”稱呼久幸,並且強調久幸不過是個守成之人,絲毫沒有武勇之心等等,蒙住了病塌上的祖父。
天文九年(1540年)六月,晴久派尼子國久率領其精銳部隊新宮黨三千騎爲先鋒,打算經三刀屋→赤穴→三次的備後路線,向吉田郡山城進逼,以先發制人的方式攻打毛利元就。但是新宮黨在行至甲立城時,遭到宍戸一族的頑強抵抗,犬飼平合戰中,新宮黨部隊在可愛川渡河之時,由于可愛川的沿岸多爲斷崖絕壁,僅一條路可走,結果被對岸的五龍城城主宍戸元源、隆家祖孫以滾木落石擊敗,晴久的先制攻擊計劃遭到失敗。這次宍戸氏願意站在弱小的毛利氏一邊,而與尼子氏爲敵的原因之一,是毛利元就將長女可愛嫁給了宍戸元源的孫子宍戸隆家。據說那條可愛川也是以這個維系毛利氏與宍戸氏關系的女子的名字——“可愛”來命名的。新宮黨的失敗使晴久非常憤怒,他斥退國久,決定親自出馬進攻毛利氏。八月十日,晴久命久幸、國久等一門衆出陣,召集出雲、石見、伯耆、因幡、美作、備中諸國共三萬大軍,以久幸、國久、誠久爲大將,自己爲總大將,由赤穴入石見,經都賀→口羽→多治比的石見路線攻入安芸。九月四日,尼子軍進駐吉田郡山城西北方約四公裏的風越山。
毛利元就在得到尼子氏來攻的消息以後,急忙調集軍隊,並在青山、光井山至多治比川一帶構築厚實的陣地,勘察挑選適合配置伏兵的場所,做著迎擊的准備。這次毛利元就的基本戰略是“籠城、長期抗戰”。同時毛利元就向周邊各處發出求援,但響應者寥寥無幾,安芸的國人衆中只有宍戸隆家和天野興定領兵前來加入守城軍的行列。至此,毛利方總共只有八千人,其中約五千六百人又都是臨時集中起來的領內民衆,實際的作戰軍士僅有二千四百人①,只占尼子三萬大軍的十二分之一。尼子大軍的到來,令安芸國內許多弱小的國人們甚爲恐慌,在“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心態下,紛紛加入了尼子氏一方。在這樣敵衆我寡的情況下,毛利元就向大內氏發出了緊急救援的請求。
九月六日,尼子軍突入石州口,意圖掠奪米糧,而元就一早便下令城下町的商人和百姓民衆等攜帶所有米麥糧草進入城裏,以確保城內糧食的充足。尼子晴久發現城下町不但空無一人,而且掠奪不到半粒米糧,大怒之下放火燒了城下町,將吉田郡山城包圍起來,兩軍開始有了一些零星的沖突。毛利元就的家臣來嶋又兵衛在盛怒之下,帶領二百名手下由吉田郡山城出擊,經過一番激戰之後,又兵衛戰死。
九月十二日,毛利軍與尼子軍發生了第一次激戰——“鎗分·太田口合战”。当日,尼子军派出数支小队,在吉田郡山城下焚烧民家向毛利军挑衅。于是毛利元就挑选了能奔善跑的快足约三十人,命他们轻装出击渡过多治比川,尼子军对毛利的这一行动大感吃惊,遂引兵来追。毛利快足队立刻向太田口逃跑,尼子军一路直追至鎗分,而丝毫没有留意到毛利方的伏兵。毛利军五百人突然由埋伏地杀出,令四千尼子军大乱阵脚。在毛利方的一场杀戮战之后,尼子军大败,战死六十人以上,其中包括指挥官本城信濃守和高橋元綱。
九月二十三日,晴久中元就的計策,放棄要害風越山,將本陣移至青山、光井山之間。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這次的本陣遷移是爲了確保從出雲來的兵糧和軍需物資等重要物品的中繼地。但是,由于本陣的轉移,放置了大量兵糧和弓矢等軍需物資的風越山的守備變得異常薄弱,毛利元就見有機可乘,立即派遣足輕及身強體壯、腿腳利落的農民約一百人,乘著夜色突襲風越山,不但搶奪了相當數量的米糧,更放火燒毀了風越山的陣營。與此同時,大內氏應毛利元就所求的安芸救援軍已經在厳島集結,准備開赴吉田郡山城。獲報這一消息後,晴久決定先攻擊毛利氏的援軍,然後再進攻吉田郡山城,以便取得較大的勝算。
九月二十六日,尼子軍侍大將湯原彌次郎宗綱率領精銳一千五百人②,由青山陣出發,越過池之內的山頂向中山田方面進軍,意圖切斷日下津城的杉元相、小早川興景對吉田郡山城的兵糧補給。然而,毛利軍察覺了湯原宗綱的意圖動向,並且火速與日下津城取得聯絡。杉元相和小早川興景率五百人出城應戰,毛利方由粟屋元良帶三百人隊,自吉田郡山城殺出,與杉、小早川軍配合,兩面夾擊湯原軍。湯原宗綱的軍隊立刻陷入混亂,只得往池之內方向逃去。但是毛利軍並不因爲湯原軍敗退便收兵回城,而是在後面窮追猛打。在敗走途中,湯原宗綱的戰馬陷入泥地無法進退,無奈之下只得切腹自斷,留下了後世稱爲“腹切岩”的古迹。這就是吉田郡山城籠城戰中的第二次大會戰——“池之內合戰”。
連續兩次較大規模合戰的失敗,使得形勢逐漸對尼子氏不利起來,不過此時尼子軍仍然維持有二萬多的兵力,可以說是優勢絲毫不減。
十月十一日清晨,吉田盆地還依然籠罩在濃霧之中的時候,尼子軍便已經敲響了陣太鼓、吹起了法螺,新宮黨尼子誠久率軍一萬,對吉田郡山城發起總攻。鑒于一味采取守勢必將影響士氣,毛利元就決定出城迎戰。這一決定著實讓毛利方的諸將驚嚇了一番,大家皆認爲元就以區區二千余軍對抗十倍于己的敵人,進行野外合戰實爲無謀之舉,紛紛進言望元就中止這一舉措,而元就說“合戰之勝敗決非軍勢之多寡所能決定,全在作戰時的妙計”,于是激勵全軍並授予各將秘策。具體部署爲:粟屋縫殿允留守城內,元就自帶二千人出陣,其中渡辺通、國司元相領五百人在右翼埋伏,桂元澄、児玉十郎右衛門領三百人在左翼埋伏,赤川元助、児玉就方領四百人爲先鋒自油縄手渡過多治比川,毛利元就後續。當兩軍正在土取橋激戰的時候,毛利方的伏兵突然在尼子軍的兩側冒出,從左右兩邊向尼子軍發動突擊,尼子軍即刻亂作一團,向己方本陣——青山敗走而去。尼子氏的猛將——人稱“出雲之鬼”的三沢為幸率領五百精兵殺入毛利軍的陣中,後身受數箭而從馬上墜落,被毛利軍的士兵討取。這就是著名的“青山土取橋合戰”,戰後毛利方寫下了討取敵首級五百余枚的記錄。這一仗使得晴久被迫將軍隊後撤,戰局也因此陷入了膠著狀態。同時,尼子方的後勤補給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尼子軍的兵糧輸送隊在石見國的都賀渡河時遭受突襲,全部兵米糧草都落入可愛川中,被河水帶走。另外,囤積于備後的軍需物資,又三次遭到毛利方的燒毀。這些都極度打擊了晴久及其尼子軍團的元氣。
十二月三日,毛利元就苦苦等待的大內氏援軍,終于到達郡山城東南方的住吉山。這隊援軍由年僅十九歲,有“西國無雙侍大將”之稱的陶晴賢率領,總兵力一萬。大內氏援軍駐下營地之後,便在山坡上插滿大內氏的旗幟,並且朝向毛利、尼子兩軍的陣營猛敲陣太鼓,以示大內軍的威武。這使得籠城中的毛利軍士氣遽然高漲,有著合毛利、大內的勢力,必定能夠擊垮尼子軍的信心。而尼子軍一方,自夏天就由出雲出發,如今還在野外越冬,這樣的長期遠征再加上連續的敗仗,士氣已經非常低落,大內氏援軍到來的消息更如同雪上加霜,臨陣逃脫者開始出現。現在的尼子軍雖尚有二萬余人,但已可算是身心疲憊的“烏合之衆”了。
原本,陶晴賢和毛利元就打算乘士氣高昂的時候便給尼子軍致命的打擊,但這時冬季已經到來。寒冷的北風凍得士兵們手腳麻木,開弓射箭及持槍突擊都有問題,並且大雪掩埋了道路,也使馬匹不易行進。因此,陶晴賢與毛利元就商議後決定,在當年內避免大規模的合戰,一切等來年再行實施。
而另一方面,尼子晴久見毛利方的大內氏援軍已經到來,毛利元就和陶晴賢的大反攻勢必不會拖延很久,于是在青山、光井山的尼子軍本陣之前,構築了堅固的三段陣防線。第一陣爲高尾豊前守久友率兵二千駐守,第二陣由黒正甚兵衛領一千五百兵鎮守,第三陣則是以勇猛著稱的吉川興経軍隊。
天文十年(1541年)正月三日,最終決戰爆發的時間即將來臨,而在決戰之前,大內、毛利聯軍已多次突入尼子軍陣,火燒陣屋,使尼子諸將的混亂不斷增加。
十一日,陶晴賢將本陣移到了離吉田郡山城較近的天神山。
十二日,毛利元就派使者向陶晴賢送去一封書信,信的大意是“明日十三日,我毛利軍將傾全員由城內殺出,攻破敵軍之高尾豊前守、黒正甚兵衛、吉川興経的陣地,望大內軍從郡山城近側給予掩護,並在適當的時候由尼子軍的背後進行突襲。”一直等待著與尼子軍進行最後決戰的陶晴賢很爽快地答應了毛利元就的請求,並且立即整備軍隊來到吉田郡山城附近,爲掩護毛利軍做下准備。
十三日,毛利元就率領麾下全部士兵和一些強壯的領民,共約三千余人在陶晴賢的掩護之下傾城而出,其中有初次出陣的元就次男——少輔次郎③。同時,爲了蒙騙敵軍,毛利元就命留守城內的男女老少在城牆上多插旗幟;制作紙制的甲胄立于城上;還用金色和銀色的紙貼在木棒及竹槍上,冒充長刀與長槍,使遠遠望來的尼子軍以爲吉田郡山城內依然防守嚴密、固若金湯,而不至于前來攻打。
毛利元就的三千余軍首先奇襲了宮崎長尾的尼子陣地,緊接著又攻向晴久布下的三段陣。第一、第二陣在毛利軍的猛攻之下很快瓦解,但在第三陣,毛利軍遇到了有“鬼吉川”之稱的吉川興経。在吉川興経的勇猛作戰下,毛利軍的前進勢頭被扼制了,然而這並不能改變尼子軍失敗的趨勢及命運。毛利軍在討取了三沢蔵人、高尾豊前守久友等二百余人後,由戰線上退卻下來。
另一方面,陶晴賢率大軍已經迂回到了尼子軍本陣——青山、光井山的背後。此時,尼子軍因爲前方的各條戰線大多吃緊,所以由本陣派出了大量援軍,而自身的守備就變得單薄了,這給陶晴賢的大內軍制造了良好的進攻機會。陶晴賢見時機已經成熟,便立刻命軍隊突擊尼子軍本陣。這一突如其來的攻擊,使尼子軍陷入了大混亂之中,陶晴賢突入尼子軍本陣,更殺到了尼子方總大將——尼子晴久所在地的近側。晴久此時幾乎絕望,打算率隊迎擊大內軍,更准備最後戰死。這時,尼子下野守久幸挺身而出,力勸晴久撤離戰場。在晴久安全離去後,尼子久幸率部五百騎沖向深野房重所率的大內軍隊,斬殺宮川興広、深野房重等數十人,最後筋疲力盡,身中毛利軍武將中原善左衛門射發的大雁股④而亡。尼子久幸一生深謀遠慮且用兵謹慎,有“避戰將軍”之名,被晴久等後輩年青武士視爲膽怯之人而輕視,常以“臆病野洲”、“比丘尼野洲”來稱呼久幸。在這次郡山出陣過程中,久幸曾多次進言,但晴久都充耳不聞。久幸最後一反常態地直沖入敵軍陣內,一方面是爲了救助年輕主君的性命,另一方面可能就是爲了以自己的行爲來勸說這位固執的當主吧!也許晴久現在才明白過來叔祖久幸到底是個怎麽樣的人物,也許他還不明白,否則後來的新宮黨事件…………
尼子久幸的戰死決定了尼子軍敗北的局勢。當夜,尼子晴久與重臣們商議今後的方針,決定“停止攻擊吉田郡山城,即刻歸國”。晴久命各陣放火焚燒營地,向出雲撤退。
自天文九年(1540年)八月晴久出陣,至天文十年(1541年)正月十三日與毛利、大內聯軍的最終對陣,尼子軍在吉田屯營的五個月中,與毛利對峙的數次敗仗,喪失了大量的兵將。另外,因爲嚴寒和食糧補給的困難,再加上連續的作戰,也使得尼子軍的士氣從整體上大爲下降。郡山攻略失敗後,大量的國人領主再度由尼子方投向大內方。這一切都令尼子氏的勢力趨于衰敗。
附:《陰徳太平記》中記載的吉田郡山城攻略隨軍出征諸將名單
●尼子氏一門
尼子下野守久幸(義勝)、経貞父子·新宮党的尼子国久、誠久、豊久、敬久
●伯耆
小鴨一族·大山衆徒·福頼治部大輔
●備前·美作·播磨
赤松晴久的援軍
●備中
莊治部大輔·三村家親·石川·細川
●備後
伊勢·山内·高野山·木梨·池上·三吉·宮·杉原
●隠岐
隠岐清重
●出雲
三沢為幸·三刀屋久祐·浅山·宍道
●石見
佐波隆連·本庄常光·羽根三河守·福屋隆兼·岡本正長·小笠原長徳·周布·祖式
●安芸
吉川興経·武田信実
尼子十旗分布圖:
●尼子氏被官
亀井安綱·佐世清宗·河本隆任·牛尾幸清·湯原宗綱(幸宣)·河副常重、久盛·宇山久信·秋上綱平·
中井久包、久家·高尾久友·黒正久澄·立原久光(幸隆)·三刀屋蔵人·森脇勝正、清平·橫道清高·多
胡辰敬·古志吉信·熊野久家·米原広綱·湯惟宗、家経·馬田慶信·山中一黨·神西·広田·桜井·原·
疋田·遠藤·池田·相良·大西·本田·平野·津森·松田
注:①另一種說法爲僅有一千六百人。
②另一種說法是率領了三千五百人。
③毛利元就的次男少輔次郎,後來過繼到吉川家作養子,改名爲吉川元春。
④大雁股,一種箭矢,箭端分爲二股,內側有刃。
二度交手——月山富田城防衛
尼子敗兵,猶如寒風中的孤雁一般北亡而去,尼子久幸葬身于荒野之中。毛利、大內聯軍趁勝掃蕩整個安芸,原本服從于尼子氏的地方國人大多非死即降。但是尼子氏尚存有不少的領地,還有本城越中守常光、三沢三郎衛門為清、三刀屋弾正久扶、吉川興経等擔當尼子中堅核心的國人武將在支持著尼子氏。
大內義隆在獲知尼子氏兵敗的消息後,大有乘勝攻擊,一舉消滅尼子氏的意圖。對此,尼子経久不得不安排一下對策。于是,経久授意吉川興経、三沢為清、本城常光等人佯裝抛棄尼子而投靠大內,一則作爲內應,二則拖延大內氏進軍速度,然後按計劃利用出雲冬季的酷寒,使大內軍動彈不得,以逸待勞將其殲滅。
天文十年(1541年)十一月十三日,長期躺在病榻上的尼子経久,終于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尼子氏的大山轟然崩塌,享年八十四歲,和父親尼子清貞同葬于洞光寺中。
尼子経久病逝的消息迅速傳播到各地,大內義隆在接到這一消息後十分高興,說“勝利女神已經在向我微笑了!”隨即集結軍隊准備向尼子氏的居城——月山富田城進發。後來,毛利元就和隆元父子、宍戸隆家、平賀隆宗、吉川興経、熊谷信直、小早川正平、天野興定、香川、山県等安芸國人勢力;三吉広隆、山名理興、山內隆通、宮、多賀山等備後衆;本城常光、益田、福屋、出羽、佐波、小笠原等石見衆都紛紛與大內軍合流,就連本屬尼子十旗將的三沢為清和三刀屋久扶也“投入”大內氏的懷抱,參加了尼子討伐軍,這使得大內軍的總兵力達到四萬人左右。
天文十一年(1542年)正月十一日,大內義隆本隊的一萬五千大軍由山口出發,向出雲而去。但是,大內軍並沒有很快地向出雲移動,其行軍的速度卻是慢得可以。十九日,大內軍到達安芸宮島,大內義隆前往當地的厳島神社參拜。之後更是一路上接受款待到處遊覽,大軍行動遲緩,三月集中于石見,七月才攻克赤穴城。
位于出雲國境上的赤穴城,由尼子十旗將之一的赤穴光清駐守,其任務是守備月山富田城的南側。毛利元就與大內軍的先陣于七月在赤穴城的西南面布陣,二十七日發動總攻擊。這場合戰中,大內軍戰死者達數百人,從今天仍然殘留著的千人塚就可以想象當初戰鬥的激烈程度。最後,赤穴光清在亂軍中被流矢射中而死,赤穴城才開城投降。
十一月,風雪大作,大內義隆本陣在松江的正久寺設營過冬。由于天氣寒冷,大內義隆決定等來年開春再攻打月山富田城,這給了尼子氏加強月山富田城防衛的時間。
天文十二年(1543年)二月十二日,大內義隆將本陣移到月山北面的京羅木山。這時,大內軍陣內就月山富田城的攻略方法産生激烈的意見對立,以陶晴賢爲中心的急戰論派與以毛利元就爲中心的漸進論派不斷發生口角沖突,最後陶晴賢的急戰論派獲勝,大內義隆決定與尼子氏進行決戰。
三月十四日,毛利元就同內藤興盛一起進攻月山富田城北側的菅谷口,被尼子氏部將牛尾幸清、河副久盛擊破。
四月,以毛利元就爲中心的攻擊戰團向月山富田城西側的塩谷口發動進攻,這次在尼子軍的嚴密防守之下,元就軍團又無功而返。
大內軍雖然數次對月山富田城進行攻擊,但是月山富田城是日本屈指可數的難攻不落的名城之一,在尼子氏堅固防守各處要害的情況下,要想攻陷月山富田城決非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尼子経久的計劃使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四月末,吉川興経、三沢為清、三刀屋久扶、本城常光等人突然倒戈,領兵進入月山富田城,成爲尼子氏的助勢,同時倒戈的還有山內隆通、山名理興、宮、多賀山等武將。勝負的天平一下子向尼子氏傾斜過去,大內軍的陣營裏只剩下毛利元就父子、宍戸隆家、熊谷信直、天野興定、小早川正平等少數武將,兵力也大爲減少,士氣亦是跌入低谷。對月山富田城形成的包圍網也徹底瓦解了。相反,尼子軍因爲突如其來的“增援”,士氣異常地高漲。
形勢已經變得對尼子氏十分有利,大內軍的補給糧道隨時有被切斷的危險。爲了避免自己被尼子氏反包圍甚至殲滅的危險,大內義隆決定即刻從出雲撤兵。
天文十二年(1543年)五月七日,大內義隆從京羅木山本陣退卻,後經馬潟、津田、石見安然退回山口。但是大內義隆的嫡子大內晴持卻在由海路撤退的過程中,因爲追兵殺到造成的混亂,使船只反覆而墜海身亡。出雲兵敗及嫡子溺亡,給大內義隆極大的打擊,使他從此戰意全消,終日沉溺于學問和藝能當中,並開始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而疏遠武斷派的陶晴賢,最終導致陶晴賢謀反而身喪長門大寧寺的悲慘結局。
大內義隆能夠安然退回山口,主要靠毛利元就軍在後擔任殿軍,擋住了尼子氏追兵的掩殺。毛利元就先經過岩坂道、熊野路,之後在通過簸川郡的古志、後浜時,遭到尼子軍伏兵的襲擊,損失了大量的部下。進入石見國後,受到當地豪族波根弾正忠泰連的庇護,修養了數日。然後退到了仁摩郡的波根,在由矢滝道向邑智郡三原村行進的過程中,又被銀山城山吹山的守衛兵襲擊,一路追殺到大江坂七曲,渡辺平蔵、児玉元保等數名譜代家臣戰死,毛利元就父子也陷入極度的危機中,眼看九死一生。這時,與元就曾有殺父之仇的渡辺通摒棄前嫌挺身而出,自告奮勇擔任元就的影武者,掩護元就父子脫離戰場。渡辺通穿上毛利元就的甲胄,騎上元就的戰馬,帶領內藤九郎等六名同伴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壯烈戰死,留下了“七騎坂”的古迹,毛利元就因而安全逃回安芸。爲了感激渡辺通的忠義,毛利元就封賞了渡辺家“世代毛利氏家臣第一等”的豐厚待遇。
大內聯軍自出雲撤離的過程中,小早川正平在鴟巣川遭伏兵襲擊戰死,毛利元就乘機把三男徳壽丸隆景過繼到小早川家,控制了小早川氏。後來,毛利元就又暗殺了吉川興経,把次男少輔次郎元春過繼到吉川家,達到了控制吉川氏的目的。
尼子氏的衰敗——“新宮黨”事件 天文十三年(1544年)初,尼子氏開始入侵備後。三月,尼子軍與毛利軍在田総遭遇,但沖突情況不明。 七月初,尼子晴久率軍討伐倒向大內方的備後國人——比叡尾山城的三吉広隆,毛利元就領兵前往比叡尾山城救援。二十八日,毛利軍在行軍途中遭遇尼子軍先鋒——新宮黨,雙方隨即發生激戰。新宮黨骁勇善戰,將毛利軍打得大敗,狼狽逃回吉田,児玉就忠、福原貞俊身負重傷。這一次的失利,讓毛利元就明顯感覺到新宮黨的勇猛和強大,同時也明白了新宮黨的存在,是對毛利家的威脅。爲了確保安芸吉田地方的安全,今後毛利家勢力的擴大,以及打倒甚至消滅尼子家,其先決條件就是要除掉新宮黨。 天文二十年(1551年)九月一日,大內義隆因重臣陶晴賢謀反,而在長門大寧寺自殺。 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尼子晴久得到幕府的土地加封,在原先出雲、隠岐兩國的基礎上,又獲得因幡、伯耆、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六國,出任八國的守護,將尼子氏的家業再度推上高峰。晴久爲了向領內住民顯示其在政治上的權威,而將當時日本第一流的連歌師宗養從京都請到出雲,宗養的到來使得尼子氏統治區內興起了文化熱。 同年九月,尼子晴久向本願寺証如表明安芸壓制的意圖,希望得到本願寺派安芸門徒的加勢。但十一月,本願寺証如拒絕了晴久的要求。于是,晴久乘山口動亂,大內氏無暇顧及的時機,發兵征服安芸國。這次的出征,以晴久爲中心,叔父尼子國久領新宮黨參陣。 尼子軍這次征戰的關鍵在于奪取位于備後北部的旗返城。而旗返城的江田隆連和比叡尾山城的三吉隆亮都是親毛利氏的國人領主,他們同其他毛利系的安芸、備後國人聯合軍一起組成厚實的壁壘來阻擋尼子氏。他們一邊避免與尼子軍的正面對決,一邊展開對周邊小領主的調略,使這些小領主歸順到毛利一方。戰局就在這樣一進一退的情況下拖延著,等到江田隆連的旗返城陷落,尼子軍已經耗費了半年的時光,爲了避免象上次那樣因爲長期征戰而最後落敗的情況再度出現,尼子晴久只得決定撤兵,這次的安芸出陣又無功而返。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10月,就在旗返城陷落的前後,津和野三本松城城主吉見正頼突然舉起了反陶晴賢的大旗,在“誅滅叛逆者陶晴賢、爲大內義隆報仇”的名義下,起兵討伐陶晴賢。同時,吉見正頼向毛利元就發出了共同征討陶晴賢的請求和援助要求。這時,毛利家中呈現一邊倒的狀態,所有人一致認爲應當“呼應津和野吉見,討取謀反人陶晴賢!”但是,這樣的話,毛利家就陷入了被大內、尼子兩氏夾在中間,兩線作戰的危險境地。于是,陰謀除掉新宮黨,削弱尼子氏勢力的計劃被提上議事日程來了。 “新宮黨”事件的前因是由尼子國久的兒子誠久引起的。尼子誠久從小脾氣暴躁,對家臣的犯錯無論大小,一概不留情面,這常常令屬下們怨聲載道。並且誠久還常自誇武勇與戰功,而導致當主尼子晴久及其他尼子家譜代家臣的反感。另外,誠久又對兒子氏久溺愛過度,致使氏久與父親如出一轍。由于尼子國久偏愛三男敬久,決定除去誠久的兒子尼子氏久的新宮黨繼承權,改由三男敬久來繼承。這個決定令氏久十分不滿,惱羞成怒的氏久來到晴久處大進讒言,希望在晴久的幹涉下奪回新宮黨的繼承權。此事被毛利元就知曉後,趁機運用了反間計。 毛利元就先在月山富田城下散布“新宮黨投靠毛利氏,意圖謀反”的謠言,接著又制造尼子國久借機斂兵謀反的假象,來讓晴久相信國久真的是要謀反了。國久雖是晴久的叔父,並且其武勇在尼子家首屈一指,但是卻與晴久不和已久,在侍奉晴久的十六年裏,經常與其産生對立。長子誠久又極爲自負,國久也經常不加請示晴久就自作主張地行事,大有功高震主的架式。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以後,晴久自然是對國久忍無可忍,因此沒多加思考就武斷認定國久、誠久父子謀反。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十一月一日,晴久以召開評定會的借口將國久等人誘到月山富田城,派本田豊前守領兵包圍新宮黨的館舍,國久、誠久等人雖然勇猛,但終究寡不敵衆而戰死。次日,國久的次男豊久雖僥幸逃出居館,卻遭到追殺,最後也迫不得已自殺了①。新宮黨一族中的國久、誠久、豊久、敬久、常久、吉久全部被殺,只有誠久的末子勝久由奶媽抱著悄悄逃脫,藏匿于吉田永源寺中,才得以幸免。至此,新宮黨全滅,尼子晴久可謂自斷雙臂,令尼子家此後一蹶不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尼子氏的戰鬥力只剩下了原先的一半都不到。相反,毛利元就成功拔除了尼子氏的利牙之後,可以安心地與陶晴賢決戰了。 尼子的庶家新宮黨一族的覆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和主家上下一心,沒有團結一致,而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的確,新宮黨一族的武勇在尼子家中無人能及,毫不誇張的說,在西國除了毛利兩川,別的家臣團根本無出其右者。但是他們缺乏長遠的目光和包容的精神,這和他們的夙敵毛利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還有就是晴久的問題,他忍受不了叔父和堂兄弟威脅他的地位,做事也僅僅憑血氣而不是謀略。這就是爲什麽在維系二者微妙關系的尼子経久死後,尼子家很快出現內亂的原因。
注:①關于尼子豊久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尼子豊久死于天文九年(1540年)九月的因幡橋津川合戰。
最後的較量——尼子氏的滅亡 弘治二年(1556年)三月,毛利元就的二男吉川元春占領當時大內氏支配下的大森銀山。相對地,尼子晴久派遣出雲須佐高屋倉城的城主本城常光前往石見,與川本溫湯城城主小笠原長雄進行聯絡,自己則往太田出陣。 永祿元年(1558年)七月下旬,尼子軍在忍原大勝毛利軍。九月三日,晴久乘勢奪取銀山,任命本城常光爲銀山山吹城的城主,自己返回月山富田城。永祿三年(156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四十七歲的尼子晴久突然去世①,由嫡男尼子義久繼承尼子家家督之位。 永祿五年(1562年)六月,石見銀山城城主本城常光投降毛利氏一方。同年七月三日,毛利元就統率一萬五千名將士由吉田郡山城出發,踏上了出雲征伐的宿願之途。此後,尼子氏一直以守勢來對待毛利氏的攻擊,使尼子家的形勢一日不如一日。最後在永祿九年(1566年)十一月,尼子義久于月山富田城開城投降,尼子義久、倫久、秀久三兄弟被送往安芸長田軟禁,曾經一度成爲中國最大勢力的尼子氏宣告滅亡。尼子家與毛利家的爭鬥至此也基本結束,後來山中鹿之介扶持尼子勝久再興尼子家,雖然再次掀起了兩家的戰爭,但終究如昙花一現,不多久也就煙消雲散了。 當初在大內義隆出征月山富田城之前,尼子経久對毛利元就所說的“多謀者勝、少謀者敗”,無非是想告訴元就,自己是個足智多謀的人,而大內氏的攻擊必定會遭到失敗,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在経久死後,元就卻將這句話用回在尼子家身上,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計謀瓦解尼子氏,直到最後滅亡尼子家,真可謂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啊!
注:①另一種說法爲尼子晴久死于永祿五年(1562年)。
3.出雲尼子氏的再興與覆滅
尼子家雖然被滅亡了但是在某些人心中卻一直有著光複尼子家的夢想,那就是山中鹿之介幸盛! 天文十四年(1545)八月十五日,出生于新宮谷山中屋敷,幼名甚次郎。 父親是尼子家重臣山中三河守滿幸,母親是尼子家臣立原久綱的姐姐。 在鹿之介年幼時,有一次與兄長一起被母親叫到床塌前。在那,他第一次看到家傳的鹿角三日月盔。兄長指著這副有著巨大鹿角前立的甲胄對鹿之介炫耀到:“甚次郎,這是咱們家傳的寶胄,現在已經傳給我了,等我十歲時披上它出陣斬敵首後,就是象父親一樣真正勇猛的武士了。”鹿之介羨慕的看著鹿角盔,胸口不停的起伏,隨後低下頭說道:“我也要戴上它,我也要成爲真正的武士。” 母親此時接著說道:“你們兩個記住,主君尼子家的大恩永遠也不能忘記,你們的父親對你們寄予厚望,希望你們成人後討伐萬惡的敵人毛利,讓尼子家恢複以前的輝煌。”鹿之介將此訓言時刻銘記在心,在後來的成人儀式上,他眼中泛著淚光,心中默念興複主家的誓言,對著鹿角三日月許願:“願我經曆七苦八難……"。 十六歲時,繼承了山中氏家業的鹿之介首次身披鹿角三日月盔上陣,一騎斬殺山名家的骁將菊地正茂,一戰成名。成爲浪人後的鹿之介依然想複興尼子家.他在兩年裏周遊各國,在京都東福寺,他碰到了已是僧人的尼子勝久,也就是尼子經久的二男國久的孫子.經過了解後,鹿之介糾集尼子的余黨,決心奉勝久爲尼子家再興的家督. 天文二十三年(1554),新宮黨之亂爆發。不久,國久、誠久等新宮黨一族被當主晴久誅殺,當時年僅兩歲的勝久被乳母抱著從新宮谷逃出,藏于吉田永源寺,幸免遇難。後來,在晴久的追殺下逃到備後德分寺。 永祿九年(1566),月山富田城落,毛利元就到處追殺尼子家的後代,尼子勝久又逃到京都的寺。 在那他被尼子家遺臣山中鹿之介、立原久綱等找到,擁立其還俗,開始興複尼子家的計劃。
永祿十二年(1569),在得到豐後大友家的呼應後,勝久等在出雲的忠山起兵,半年之內收複了大半個出雲國。但是次年,在月山富田城南的激戰中,被毛利軍重挫。天正三年(1573),兵敗的勝久等依賴織田信長手下羽柴秀吉的中國地方討伐軍,守備播州上月城以求生存。但是播州的國人造反和毛利家的猛烈反攻令羽柴秀吉難以招架,最後奉織田信長之命撤軍,勝久立刻陷入危機。同年七月,在以保住全城將士性命的條件下,勝久自盡而死,斷絕了出雲尼子家的複興之夢。 (論述) 尼子氏的光複在當時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了,但是在執著的山中鹿之介的努力下還是有了一線生機,雖然尼子氏想依靠織田氏的強大來對抗毛利氏,但是織田當時已經樹敵太多了,加上出雲國當時已經是毛利氏重點看防的地方,好不容易奪回來的出雲半國又被搶回去了,最終尼子家沒能光複,我個人爲山中鹿之介殿下的忠義和執著沒能得到回報感到深深的惋惜,尼子勝久殿下比起尼子義久殿下來還是要過之的,至少他願意爲了光複尼子家而挺身而出,一直到最後戰敗也能爲了捍衛尼子家的榮譽而自刃。 如果當時尼子勝久投靠信長做他的直臣的話也許今後也能擁有領土,但是他和鹿之介還是選擇了奪回已經被毛利牢牢控制住的出雲國,雖然最後他們的複國大業未成,但是他們這樣甯爲雞頭不爲鳳尾的精神還是令人欽佩的! 最後再談一下尼子氏的後人吧,尼子義久殿下與其2個兄弟在投降毛利氏後被流放到了安藝國,他們的子孫在關原之戰後開始正式侍奉毛利氏的長州藩,也有人侍奉了水戶藩。 縱觀尼子氏的興亡,不能不說是一個家族必然的發展結果,想要發展壯大久必須要得到:天時·地利·人合这3点,尼子氏的“天时”和“地利”并不是太差,最缺乏的就是“人和”这一点,真正灭亡了尼子氏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不团结导致了家族实力的不断削弱,安内方可攘外,尼子氏连安内之一点都没有做好又怎么去和别人争夺天下呢?真是痛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