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這次疫情對旅遊業、交通業、餐飲業、影院等部分行業産生了一些影響,但是從整體來看,在這些表象背後,經濟增長的一些積極變化值得關注。
回顧曆史:非典並未拉低中國經濟增速
在發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曾有著名研究機構預測,“非典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不會超過1個百分點,全年經濟增速仍將保持8%。”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0.0%,同比增速不但沒有下降,還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判斷形勢:照搬曆史難免會刻舟求劍
有人說,非典之所以對與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經濟環境具有幾個有利條件:一是從經濟周期角度看,當時中國經濟處于快速增長期;二是中國剛剛加入WTO,出口帶動作用明顯;三是當時的産業結構中第二産業居于主導地位,旅遊、餐飲等服務業雖然受到負面影響,但對當時經濟整體影響不大。而這些優勢在今年都不複存在了。事實上,經濟發展永遠是動態的,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如果按照2003年中國的經濟環境,生搬硬套地判斷當前經濟形勢,難免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
疫情當前:外賣、超市、電商、社交平台火爆
疫情來臨,宅在家中成爲主要的生活方式。雖然不能再出去呼朋喚友,餐館就餐人數大幅度減少,但是一些春節訂單改爲延期。外賣依然火爆,特別是美團推出的“無接觸配送”,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播風險,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依然可以享受各種美食。
宅經濟再次顯現出新的優勢,網購可以避免了人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購物,更受到消費者歡迎。平時喜歡出去浪的,也改爲去超市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實體店再次出現了排隊的現象,每天都不缺客源,很多餐飲消費需求變成了到實體商品購買生鮮産品, 超市、便利店迎來了增長季。
疫情過後:服務業恢複速度快,制造業持續擴張
從服務業自身看,當前中國服務業經濟指數明顯高于制造業,2019年12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3.5%,一直處于擴張態勢。一旦疫情結束,服務業會快速恢複。而且,當前我國服務業占據主導的經濟結構,服務業的快速恢複,對全國經濟增長會産生明顯提振作用。
有些消費需求並沒有因爲疫情而消失,只不過實現消費需求的時間推遲了。例如,因爲這次疫情而受到遏制的旅遊需求、餐飲需求仍然在,而且旅遊、外出就餐已經成爲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疫情結束以後,在家裏宅膩了的消費者,必然會加倍釋放旅遊和餐飲需求。
從制造業看,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景氣穩中有升,達到50.2%,連續兩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處于持續擴張態勢。由于疫情來臨,很多人居家隔離,對日用生活消費品的需求猛增,特別是口罩、防護服、消毒産品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有助于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持續處于擴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