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期新增60例新冠肺炎社區病例,其中六分之一帶有來自印度的冠病變種毒株。何謂印度毒株?印度疫情情況如此嚴峻,是否意味著印度毒株比其他毒株殺傷力更大?
病毒學家指出,印度毒株(B1617)目前有三種變體,即B16171、B16172和B16173;而根據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記者會上透露,本地共有十起病例,帶有來自印度其中兩種變種毒株,即七起帶有B16172變種病毒,三起帶有B16171變種病毒。
而帶有B16172變種毒株的七起病例橫跨全島三個感染群。
麥錫威副教授表示,在三個本地感染群發現的七起B16172變種病毒病例中,每個感染群病毒株的生成系統都不相同,顯示這三個感染群沒有關聯。
共同領導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教育部長黃循財表示,新加坡在過去也曾出現無關聯冠病病例,但這些病例都未發展成感染群。
黃循財說:“這些新變種毒株更具攻擊力,他們的傳播力更強,並導致比從前更大的感染群出現。因爲新的變種毒株,(病患)更具傳染力,促使更大的感染群出現。”
何爲印度變種毒株?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列出七個 “令人關注”的冠病變種毒株,其中包括印度B1617變種毒株。在新加坡出現的B16171和B16172變種毒株都是印度B1617變種毒株的一類。
這些七個“令人關注”的變種毒株顯示出具有流行病學意義的突變,可能使冠病更具傳播力或造成更嚴重疾病,威脅公關健康。
但“令人關注”的冠病變種毒株與“令人擔憂”的冠病變種毒株仍有不同。後者會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或疫苗産生影響,並具有更強的傳染性或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來自英國、南非和巴西的變種冠病毒株已被世衛列爲“令人擔憂”的變種毒株。
最近使印度疫情徹底失控、在一個月內單日確診病例數飙升數十萬的新變種爲B.1.617——也被稱爲“雙重突變毒株”。該變種總共擁有13處突變,但當中兩處突變——E484Q和L452R令其格外棘手,因此又被稱爲“雙重突變”(Double Mutant)。
其中,E484Q突變在南非、巴西及英國的變種病毒裏都已發現,能協助病毒避開人類免疫系統反應;後者L452R亦被認爲擁有比其他更強的傳染力,但其原因尚且不明。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突變在加州變種中也存在。B.1.617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爲“感興趣的變種”(Variant of Interest),而暫未列入“關切變種”。
印度的變種病毒在今年1月1日至4月4日期間迅速擴散,圖中紅色爲新變種的比例。(圖片來源:印度斯坦時報)
該毒株最早于去年十月在印度被發現,但從今年一月起才開始逐步增長。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道,在今年2、3月間,該變種還只占印度各類變種的24%,但4月1日其比重已經達到了80%。
MTExLjY1LjMyLjIzOA==
目前,B.1.617變種病毒株在印度至少五個邦發現,包括馬哈拉施特邦(Maharashtra)、德裏(Delhi)、旁遮普邦(Punjab)等疫情重災區。其中,馬哈拉施特邦多達六成的確診病例與B.1.617相關。同時,南非、英國及巴西三大變種也在印度國內流行,使印度疫情格外嚴重。
而根據GISAID平台的數據,印度B.1.617個案占全部新冠確診樣本約8%,並在至少20個國家發現,近期以印度患者傳入英國及美國的病例最多。自去年9月已傳入印度的英國B.1.1.7變種病毒株,則占印度感染病例約三分之二。科學家已確定B.1.1.7的傳播力比原有病毒高出70%。
圖片來源:THE FINANCIAL TIMES
不過,到底B.1.617或其他變種病毒株是否導致印度疫情大爆發的原因,一衆科學家認爲未能太早下結論,因目前科學證據尚未足夠。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指出,這種變種具有更強的“結合”能力,意思就是只要更少的病毒就會帶來疾病。
而這也意味著安全距離、口罩和口部衛生等預防措施必須做的非常好,才能預防這類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