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報業控股(SPH)過去五年,每年都投入約5000萬新元打造數碼能力及擴大讀者群,雖有成效,卻無法通過數碼平台獲利。
面對來自股東的巨大壓力,這家上市公司上星期四(5月6日)提出重組,將旗下媒體業務轉入新成立的全資子公司SPH媒體控股私人有限公司(SPH Media)。
未來這家子公司將移交給新成立的“擔保有限公司”(CLG),以非營利模式運營。如果股東們都同意這麽做,政府今後將注資支持這家新CLG。
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今天下午(5月10日)在國會就SPH重組一事發表部長聲明時,首次分享了政府計劃注資背後的考量:
- 如果沒有負責任、高素質的本地媒體,新加坡的公共輿論水平將嚴重受損,社會凝聚力也將不可避免的流失。因此政府須從長計議,采取措施確保本地媒體的可持續性。
- 以控股機構的模式來經營媒體業務今後已行不通。通過擔保有限公司加上商業運營的方式在新加坡已相當常見,本地大學學府、濱海藝術中心以及濱海灣公園目前都在采用這種自給自足的運營方式。
- 政府目前已經在新傳媒采用相似的資助模式,證實是可行的做法。
易華仁也在聲明中透露說,前內閣部長許文遠已答應在報業控股媒體業務轉入CLG後,出任CLG主席。
無論是執政黨或者反對黨議員在聽完部長聲明後,都有類似的疑問:
“金主”都有一定程度的話語權,政府如若注資到新的子公司SPH Media,屆時要如何確保SPH的編輯室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能繼續保持中立和獨立?
政府每年准備資助多少錢給SPH-CLG?
由許文遠出任新的CLG主席,會不會“瓜田李下”?畢竟許文遠是“前政府人”,會否影響日後SPH旗下媒體內容的獨立性質?
說白了就是:
政府給錢後,會不會也在媒體業務裏順便“插一手”?
紅螞蟻精選了國會上的幾個問與答,蟻粉們看完或許就心中有數了。
問:政府會作出哪些結構上的調整,來確保SPH-CLG不受政府幹預,並在所有出版內容上都保有編輯自主權?
易華仁答:
雖然新機構的商業和資助模式改變了,但是政府無意,也不希望看到編輯室和通訊及新聞部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
政府明白,我們的新聞媒體必須維持公信力,必須受到公衆的信任。新聞從業員的職責是以客觀的態度和新加坡人的角度去報道新聞,反映不同的意見。
新聞媒體的使命不變,在法律的框架下,它們是獨立于政府,它們必須全面的、客觀地分析和報道新聞,而不會避開負面的新聞,或者只是宣揚某個觀點和某種議程。它們關注的是新加坡的國家利益。
政府和媒體對一些事物有時觀點不一,這是很正常的。
新加坡人對本地媒體的信任度還是很高的。
問:政府和管理層股東都同意選擇讓許文遠出任CLG的主席。許文遠是人民行動黨前主席,也是前基礎設施統籌部長。主席一職,是不是政府先提議,然後管理層股東才同意此建議?讓一名與政府關系如此密切的人出任主席,不就白白錯失了一個改革媒體內容的良機嗎?難道沒有其他人選了嗎?
易華仁答:
報業控股目前的主席是李文獻醫生,他是前內閣部長。在報業控股的曆史上,也有其他前高級公務員或前內閣部長擔任主席。新傳媒目前的主席也是前高級公務員。但這並不影響國人這些年來對本地媒體的信任度。
真正關鍵的,不是這個人選有沒有政治色彩,而是對方有沒有真材實料和能力。
許文遠在新加坡和海外都德高望重。他向來有能力應對難題並解決它們。眼前就是一大難題,你需要一名有分量的人擔任領導,能夠提供戰略性遠見,也有經驗能承擔這樣的艱巨任務。毋庸置疑的,這是一項重大工程,而且具有重大的國家意義。
這種職位不可能有長長的人選名單,更不可能全球遴選。如果讓政治考量阻礙我們選出最佳人選,那才是真正的錯失良機。
問:政府什麽時候通知SPH他們准備注資支持媒體業務?
易華仁答:
我在部長聲明中已經說明,政府一向都願意投資來支持企業發展其能力。相關企業和機構若想得到政府支援,可以准備方案後提交上來。
在SPH的情況裏,去年他們得到政府雇傭補貼計劃(JSS)的資助,這是疫情期間一項全國性質的援助,在那之上,我們也表明,如有需要,政府准備給予更多援助,然後我們就收到報業控股提交的重組計劃。
問:政府准備每年注資多少錢進入SPH-CLG?這筆注資有沒有上限?畢竟CLG也會從其他途徑,例如私人企業處得到資金。
易華仁答:
目前要敲定政府的注資金額,仍爲之過早。不是我們不願意談論這點,而是因爲這個提案仍需通過SPH股東們決定是否要批准。在那之後,我們才能開展詳細討論。
然而這不僅僅只關乎股東們的同意,新的CLG也需要作出提案,然後提交給我們看看它未來的商業戰略方向,然後在那個測算中,日後可能會出現哪幾種資金來源,而政府的注資在整個測算中,又將起到什麽樣的角色?
非營利模式不代表該機構就不追求商業營收。我們期望該機構日後還是積極尋求廣告收入、發行及訂閱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來源。但我們預料到政府的注資,肯定會成爲CLG資金來源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