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領域裏,我們需要學習一些現代的育兒觀。因爲這可以讓我們更輕松,更愉快地每天陪伴孩子成長,並且會在育兒過程中提高效率。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ICPS法”。
可能很多家長並不知道“ICPS法”是什麽意思,但是從問題本身的整體意思,可以推斷得出來,其實就是兒童社交能力培養。
ICPS是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兒童社交能力訓練概念,讓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
美國心理學家默娜●B●舒爾提出,基于CBT認知行爲原理構建,對兒童進行社交能力訓練的系統。後來由于這個名詞太過于學術化,簡稱爲“I Can Problem Solve”,大概意思就是鼓勵兒童自己動腦子想如何解決問題,並且照顧到別人的感受。爲了更簡明扼要地定義該訓練方法,就取縮寫字母 ICPS。
兒童社交活動中,與玩伴建立交往關系最初需要父母的輔導,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走冤枉路。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出生後,就需要有父母或照料人陪伴,也都會給孩子買來一些玩具,或者經常和寶寶說話,擁抱和親吻寶寶,通過聲音、目光、皮膚接觸等方式,讓寶寶建立起最初的與人交往關系。
隨著寶寶學會行走後,慢慢就會不斷擴大活動範圍,接觸到同齡或稍大的寶寶,這時就真正步入到有實質性的幼兒社交活動之中。
但是,這需要父母的輔導,合理引導孩子與小夥伴一起玩耍,避免産生沖突。有些家長恰容易忽略輔助引導,結果就會使孩子在社交發展方面遲滯,甚至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後不容易與同學或小夥伴相處。
應用ICPS法培養兒童社會能力的一般方法。
1、主要抓住6組重要字詞訓練
(1)是-不
(2)和-或
(3)一些-所有
(4)之前-之後
(5)現在-以後
(6)相同-不同
這六組字或詞,應該放在具體的語意環境之中,以郡縣孩子建立起選擇思維,避免兒童爲達到個人訴求而固執己見。
可以說,這六組字詞對兒童社交關系的發展非常有重要意義,對很多中國年輕父母來說,絕少有這方面的育兒理念與知識。結果就常常用大人的單向思維模式來陪伴孩子,包括引導孩子與他人進行交往。當孩子不願意與人分享,或者被人拒絕或排斥之後,就會有明顯的沮喪感或挫敗感。
時間長了之後,會讓孩子缺乏主見,更多依賴于父母代替自己做出選擇。包括和誰玩兒,都需要父母先選好目標,然後組織孩子們一起玩耍。
2、教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長需要教孩子理解幾個用于情緒表達的常用詞彙,如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寂寞。這些詞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識別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感受,避免孩子陷入過度自我。
(1)看圖遊戲。家長在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可以見縫插針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麽感覺?圖片裏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頭強,當他被熊欺的時候,是什麽心情?
(2)理解他人的感受。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識別開心、傷心、生氣、驕傲、沮喪等情感類詞彙。當然,這需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不能空口說教,否則,孩子根本不感興趣,自然聽不進去。
(3)討論感受。在擁有良好親子關系的家庭裏,父母和孩子經常會聊一些話題,必然會涉及到每個人的感受,這時就可以引導孩子也談談他(她)的感受,以及看到別人當時的感受或情緒變化。這就避免家長只會看到孩子犯錯時一頓無理的斥責或打罵,既而讓孩子內心情緒更加低落,甚至不願意聽父母的話。
3、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這個環節,家長需要清楚,必須要教孩子學習更高級的幾組詞彙,
(1)合適-不合適
(2)如果-那麽
(3)可能-或許
(4)爲什麽-因爲
(5)公平-不公平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盡快理解這幾組詞,不妨教孩子用這些詞造句。其實這就涉及到語言學習和應用了。當孩子能夠熟練地使用這些高級詞彙的時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了起來。
當孩子被玩伴拒絕以後,家長如何教孩子學會主動應對呢?你可以這樣做。
1、舉一個例子進行演示。
上面不是學會高級詞彙了嗎?如拿出來一組:爲什麽-因爲。
家長可以問孩子:“寶貝,那個小朋友爲什麽拒絕你了呢?”
再看孩子答:“因爲……”可能半天也想不出理由來。
家長這時就可以引導孩子,比如這樣說:“因爲那是兩個人的遊戲,當時那兩個小夥伴正在專注玩,需要你等待一會啊。”
瞧,這樣的引導,是不是就讓孩子明白自己爲什麽被拒絕的理由了?
當然,在與孩子進行溝通和引導時,必須要結合具體的情境,否則,孩子真不容易理解。因爲他(她)的情緒可能只會陷入到不滿,甚至是憤怒之中。
2、爲了更直觀地讓孩子理解和感受被玩伴拒絕後,應該如何應對,家長還可以選擇下面的方法。
(1)角色扮演。家長和孩子玩解決問題的角色扮演遊戲,或者還原白天發生過的事情。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請家長一定要切記。只有孩子學會了換位思考,才能更充分地理解當時小夥伴爲什麽會那樣拒絕自己。
(2)玩偶遊戲。使用玩偶來扮演其他小朋友,玩解決問題的遊戲。玩偶劇更像是舞台劇,只不過是微縮版的,在家裏或戶外都可以隨時方便應用。
(3)找辦法遊戲。把每一次矛盾都當做一個找辦法遊戲來對待,這些事情就都是孩子成長的台階。
通過事例綜合感受ICPS法在與孩子溝通中的細節應用。
1、當時情景。
媽媽正與爸爸說話,女兒在旁邊總是打斷。于是媽媽便停止與爸爸說話,教孩子正確的溝通方法。
2、媽媽與女兒溝通。
媽媽問女兒:“我可以同時和你說又和阿姨說話嗎?”(提示思考事實)
女兒回答:“不能。”
媽媽問女兒:“我和爸爸說話時你打斷我,你覺得我會有什麽感覺?”(提示思考感受)
女兒回答:“我不知道。”
媽媽又問:“我知道你想和我玩,當我和爸爸說完之後,我會聽你說的。現在你能想點不同的事情來做嗎?”(提示思考行動)
女兒回答:“好的,媽媽,我知道怎麽做了。”
結束語:對于ICPS法本身並不複雜,但是需要家長擁有現代育兒觀,否則,你可能根本沒有那個耐心去認真學習和領悟。不自覺地就始終保持一種低效的育兒思維方式和手段,在很多時候,越是不懂越難管教孩子,這就是當下的現狀。而那些愛學愛思考的爸爸媽媽,則在有了豐富的育兒知識儲備之後,會非常從容地教育孩子,並且會時刻感受與孩子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