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長羅文才、“股票王”林榮福,以及“股市金手指”黃鴻年將在網上授課,向股民傳授股市的投資秘訣,你相信嗎?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最近卻在社交媒體廣爲流傳。
根據香港的經驗,這個看似惡搞但其實是騙局的手法,幾乎如出一轍。首先,騙徒或股市操縱集團冒用股市知名人士的照片以及簡介吸引股民,並附上他們的WhatsApp賬號。當股民點擊這個賬號後,騙徒便將股民納入他們的WhatsApp聊天群組,並每天提供股市的資訊以及吹噓他們推薦的股票。其實,他們提供的資訊有不少是轉載自網站、報章或股票行的報告。
盡管如此,這些被視爲“珍貴”的信息以及“很准”的貼士,抓住了一些小投資者的眼球,尤其是中文使用者。畢竟,在新加坡,中文的財經資訊相對上會比英文的來得少。
在贏取股民信任後,騙徒或股票操作集團把他們引入“內室”,開始推薦“包賺”或有“內幕消息”的股票,並誘使小股民買入。過去,騙徒的做法是要求受害人把錢交由他們代爲投資,結果錢是一去不回頭。不過,最近騙徒的手法比較高明,而最常用的技倆是“唱高散貨”(pump and dump)。
唱高散貨 導致小股民蒙受巨大損失
所謂唱高散貨,就是騙徒或股票操縱集團以莊家的身份先以低位買入股票,通常是市值小的股票。接著,他們利用社交媒體平台,誘使小股民大規模買入,把股價炒高。爲了“有錢大家賺”,騙徒會要求參與的股民把買入股票的詳情以及證據,通過截圖(screen shot)的方式傳給他們,以讓他們協調“一致的行動”。與此同時,騙子會說服受害者,在還沒有收到莊家賣出的信號之前,受害者絕對不可輕舉妄動。
當騙徒或莊家收集到足夠的買盤資料後,便趁高一舉脫售他們先前以低價位累積的股票,導致小股民蒙受巨大的損失。
這類投資騙局的幹案方式,在香港早已出現,而香港證監會也曾向股票行發出限制通知書,要求它們凍結多個涉嫌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的客戶賬戶。從面簿上出現冒用新加坡多名知名人士的圖像顯示,這股歪風正吹襲本地股市。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學院院長白士泮,便是其中一名被騙徒盜用名字以及圖片的受害者。白士泮在回答本欄的提問時表示,他曾就騙徒盜用他的名字以及圖片向警方報案兩次。但是,由于騙徒的手機區號來自香港以及馬來西亞,因此警方難以追蹤他們的足迹。
白士泮也在騙徒的聊天群組中發出“嚴重警告”,並向群組聲明,他並沒有參與廣告及聊天室提及的“親授投資之道”或“實戰分析”。然而,騙徒之後把白士泮從群組中除名,並且不允許群組內的參與者發短信,而改以一對一的方式私聊。
他在受訪時叮囑,“一定要揭穿這些騙子的技倆,以保護無辜的投資者。”
在對付網絡世界或是跨境的騙局時,執法當局往往鞭長莫及。此外,唱高散貨只是誘使投資者高價買入股票,並沒有錢財的往來,因此受騙的投資者也很難通過法律途徑討回公道。唯一能夠避免落入騙徒圈套的方法,就是要靠投資者本身的警覺性以及排除貪婪的心理。
投資者應注意四事項
正如香港證監會向網民提出的忠告:凡是有人主動提出股票貼士和其他投資建議,往往是唱高散貨的迹象。它與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制作的視頻,警惕投資者應注意的四個事項。
首先,在網絡世界,騙徒往往假扮投資專家、知名股評人或分析員,以博取投資人的信任。投資者必須查明真相。其次,不要輕易相信必賺的貼士及內幕消息。第三,投資者貪念及害怕錯失機會,讓騙徒趁虛而入。投資者應自行分析或向持有執照的投資顧問尋求獨立的意見。第四,多留意騙案新聞以及監管機構提供最新的騙案警示。
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線上交易助長不少小股民短線投機以及賺快錢的心理,因此他們對股票貼士或投資秘訣的需求更爲殷切。一些小股民即使懷疑網上冒用名字者可能來自詐騙集團,但還是加入騙徒的群組。就如金字塔投資的騙局一樣,最先加入的人或許會嘗到一些小甜頭,但是後來者都成爲最後的傻瓜。騙子神通廣大,並摸透投資者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小股民開始時或許帶著好奇的心理加入騙子的群組,但很快地就可能墜入騙網。
投資沒有捷徑
本地股市曆經龍籌股接二連三的賬目造假醜聞以及2013年的“小股風暴”,使不少股民深受其害。股市是鳄魚潭,股市的騙局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在社交媒體盜用名字以及圖片的騙徒進行唱高散貨的勾當,已經在香港橫行一段時間。他們是否轉移陣地到新加坡,或是本地騙子抄襲香港的劇本,不得而知。
雖然大多數的人都想通過投資盡早達到財務自由,但投資沒有捷徑。股票操縱集團所說的“有錢大家賺”只是一個請君入甕的幌子,小股東別誤以爲他們參與群組後能分得一杯羹。在上述香港證監會與反詐騙協調中心制作的視頻中,四名投資老手向小投資者以粵語這麽的喊話:“投資騙局要認清,否則好易‘一鋪清’(一次失誤輸清光)。”